论文摘要
精卵质膜粘附与融合是一个多种分子参与、多对配体和受体协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精子和卵子质膜上一系列的分子参与其中,称为候选分子。已知的在卵母细胞表面的候选分子有:四次跨膜蛋白CD9、GPI锚定蛋白、整合素α6β1等。CD9是四次跨膜蛋白的家族成员之一,是精卵质膜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的蛋白分子,1999年Chen首次利用抗CD9抗体剂量依赖性抑制精卵融合,Kaji等利用CD9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确立了CD9在精卵质膜融合过程中的关键地位。Le的试验亦证实CD9缺陷的卵母细胞缺乏融合性,CD9在卵细胞膜上的广泛分布与CD9质膜融合的相关功能是一致的。Zhu等发现,注射CD9mRNA可以弥补CD9-/-雌鼠卵母细胞CD9含量的不足,能够将精卵融合恢复到极高水平,再次证实CD9在精卵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Ser-Phe-Gln是CD9上参与精卵融合的活性位点,Higginbottom等的研究亦发现CD9的功能区在大细胞外区域,在EC2区域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SFQ,这个序列被认为是精卵融合的激活位点。糖基磷脂酰肌醇卵锚定蛋白(GPI-AP)是一类通过其羧基末端的糖基化磷脂酰肌醇机构锚定于真核细胞膜表面的不同亚基组成的蛋白质聚合体。Coonrod用磷脂酰肌醇磷脂酶C(PI-PLC)处理卵母细胞及Alfieri的基因敲去试验均证明了GPI锚定蛋白在精卵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有研究发现精子表面的GPI-AP也在受精中发挥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本文着重研究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妇女的未受精卵细胞膜上的重要候选分子四次跨膜蛋白家族成员CD9、锚定蛋白GPI-Aps的表达,通过ELISA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未受精卵细胞上述因子的含量及表达,探索CD9、GPI-APs在精卵融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研究组(10例)—凡符合国家卫生部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适应症的原发性不孕妇女,男方精液常规分析及精子形态学染色为正常精子或既往有使女性妊娠史男性,行体外受精未受精卵子。对照组(54例)—有正常生育史的生育期妇女卵子。2.实验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及PCR技术测定CD9和GPI锚定蛋白在正常和未受精卵细胞膜上的表达。用SPSS11.0软件计算各功能状态下卵母细胞表面CD9、GPI-AP平均阳性表达率及受精的平均发生率,组间比较应用X2检验,相关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1.CD9的表达1.1 CD9的阳性分布CD9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卵母细胞膜表面,主要在正常卵母细胞表面表达,在未受精卵母细胞低表达。1.2 CD9的阳性表达率CD9在正常卵母细胞膜表面的阳性表达率(83.3%)明显高于未受精卵母细胞膜表面的阳性表达率(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1.3 CD9与精卵融合的关系随着CD9单克隆抗体的浓度增加,受精率显著下降,提示CD9在精卵融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2.GPI-AP的表达2.1 GPI-AP的阳性分布GPI-AP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卵母细胞膜表面,主要在正常卵母细胞表面表达,在未受精卵母细胞低表达。2.2 GPI-AP的阳性表达率GPI-AP在正常卵母细胞膜表面的阳性表达率(83.3%)明显高于未受精卵母细胞膜表面的阳性表达率(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2.3 GPI-AP与精卵融合的关系随着GPI-AP单克隆抗体的浓度增加,受精率显著下降,提示GPI-AP在精卵融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CD9、GPI-AP阳性表达率与受精率的关系受精率与卵母细胞表面CD9、GPI-AP阳性表达率均相关(P<0.05)。结论:1.CD9和GPI锚定蛋白在精子与卵子质膜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CD9和GPI锚定蛋白在卵母细胞表面的阳性表达率与其受精率呈正相关。3.CD9和GPI锚定蛋白检测对精卵是否发生融合有着重要的预测意义。临床意义:CD9和GPI锚定蛋白检测对精卵是否发生融合有着重要的预测意义,对于缺乏上述因子的患者,取出卵子后适时行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对克服受精障碍、避免受精失败、减轻患者负担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