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利用HepG2.2.15细胞培养体系,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为指标对样品库进行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活性筛选;(2)对筛选出有活性的样品研究其作用机制:检测样品对HBV DNA拷贝数,对HBVDNA聚合酶和HepG2.2.15细胞接种裸鼠HBsAg、HBeAg水平的影响;(3)构建一种检测HBX(hepatitis B x antigen,HBxAg)蛋白的质粒,研究抗HBV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方法选用阿德福韦为阳性药,用MTT法检测样品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的变化,以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median toxic concentration,TC50)、半数抗原分泌抑制浓度(median infectiveconcentration,IC50)、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为指标,对162个样品进行初筛,筛选出有抗HBV活性样品,并进一步复筛确认。选择两个代表性的黄酮类化合物No.322、No.223进行初步构效关系研究。选用拉米夫定为阳性药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Taqman探针法)观察其对HepG2.2.15细胞中HBV DNA拷贝数的影响。同位素法检测No.322对HBV DNA聚合酶的影响;用HepG2.2.15细胞接种裸鼠,观察样品对裸鼠血清HBsAg、HBeAg水平的影响。构建检测HBX蛋白的质粒:PCR扩增选择性激活序列——HBVEnhancerⅠ,插入到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creted alkaline phosphatase,SEAP)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上游,构建重组载体。与HBX蛋白共同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建立利用微孔板检测抑制HBX蛋白活性化合物的细胞模型。结果(1)对162个样品进行初筛和复筛,共筛选出21个样品TI在1~2之间,19个样品TI在2~10之间,2个化合物TI≥10。(2)黄酮类化合物No.322 TC50>200μg/ml,对HBsAg和HBeAg分泌治疗指数分别是5.5±0.7和<1.0。No.223的TC50>200μg/ml,对HBsAg和HBeAg分泌治疗指数分别是4.3±0.7和<1.0。(3)黄酮类化合物No.322、No.223在无毒浓度50μg/ml、25μg/ml、12.5μg/ml、6.25μg/ml时,观察其对HepG2.2.15细胞产生HBV DNA拷贝数的影响。当No.322在50μg/ml、25μg/ml两个浓度时HBV DNA拷贝数分别为0.7±0.6×105copy/ml,1.7±0.2×105copy/ml。当No.223在50μg/ml、25μg/ml两个浓度时HBV DNA拷贝数分别为3.9±0.6×105copy/ml,6.2±0.7×105copy/ml。(4)黄酮类化合物No.322在30μg/ml、3μg/ml、0.3μg/ml浓度时,对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聚合酶的影响。No.322在30μg/ml浓度对HBV DNA聚合酶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9.6±7.1%,大于3μg/ml浓度拉米夫定。(5)黄酮类化合物No.322对接种HepG2.2.15细胞裸鼠大剂量组乙肝病毒HBsAg,HBeAg抗原抑制率分别为45.0±12.8%,10.0±4.2%;中剂量组HBsAg抗原抑制率为18.8±8.6%。两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抗原抑制明显,但抑制率低于相同浓度拉米夫定。(6)酶切鉴定图显示:重组质粒pTAL-EnhⅠ-SEAP经限制性内切酶MluⅠ,BglⅡ双酶切,所得片断大小与插入的目的片断HBV EnhⅠ大小一致。经北京优博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测序,重组质粒pTAL-EnhⅠ-SEAP分子量5249bp,其中目的片段HBV EnhⅠ434bp,载体pTAL-SEAP 4815bp,与Gene Bank中序列相吻合。结论(1)对162个样品进行次初筛和复筛确认,得出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的物质共42个。(2)黄酮类化合物No.223、No.322在体外有强抗HBV作用。(3)黄酮类化合物No.223、No.322在体外对HBV DNA拷贝数有影响。No.322在无毒浓度(50μg/ml)对HBV DNA拷贝数有显著抑制作用。(4)黄酮类化合物No.322在30μg/ml浓度时,对HBV DNA聚合酶抑制明显。判断HBV DNA聚合酶是本化合物作用靶点之一。(5)黄酮类化合物No.322对接种HepG2.2.15细胞裸鼠HBsAg有抑制作用。(6)建立一种HBX蛋白药物筛选模型。基于HBX蛋白的作用特点,PCR扩增选择性激活序列——HBV EnhⅠ,插入到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AP)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上游,构建重组载体。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漆树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生物活性应用研究[J]. 中国生漆 2019(04)
- [2].玛咖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云南化工 2020(06)
- [3].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0(03)
- [4].新会陈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杀菌抗肿瘤活性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8)
- [5].乳酸菌在黄酮类化合物生物转化中的应用[J]. 中国酿造 2016(10)
- [6].金银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7(15)
- [7].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 2017(07)
- [8].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 2016(08)
- [9].黄酮类化合物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5(05)
- [10].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饮料工业 2015(03)
- [11].白花蛇舌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 畜牧产业 2020(01)
- [12].黄酮类化合物吸收代谢及其对胃肠道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8)
- [13].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和含量测定[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18)
- [14].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 林业科技 2014(06)
- [15].长白山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优化与活性研究[J]. 北方园艺 2015(03)
- [16].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 2015(01)
- [17].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1(S3)
- [18].黄酮类化合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13(08)
- [19].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及分离提取[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05)
- [20].枸杞黄酮类化合物色谱分析条件的优化[J]. 宁夏医学杂志 2013(07)
- [21].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最新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07)
- [22].植物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J]. 食品工业 2012(05)
- [23].菊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讨论[J]. 生物技术世界 2012(09)
- [24].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5].稳心草黄酮类化合物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PDGF影响的研究[J]. 甘肃中医 2011(04)
- [26].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1(06)
- [27].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基础研究及应用[J]. 安顺学院学报 2011(03)
- [28].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小白蒿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6)
- [29].黄酮类化合物质提取分离研究[J]. 科技风 2011(03)
- [30].中药黄酮类化合物[J]. 大学化学 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