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决策机制论文-康楠

供给决策机制论文-康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供给决策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公共品,决策机制,需求表达

供给决策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康楠[1](2013)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叁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将解决好农业与农村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成为这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选取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研究,也是在这一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问题是与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有关的问题,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经济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建立系统科学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实现有限经济资源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充分搜集农村居民偏好诉求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居民需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无缝对接。科学系统的供给决策机制建立在全面的决策主体机制、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合理的决策程序机制以及完备的监督机制基础上。本文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对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做出规范分析,从实践角度将我国现行农本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归纳为“自上而下”机制与“自下而上”机制,并选取了财政支农政策以及农村“一事一议”政策作为两种不同决策机制的典型作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统计年鉴关于农村经济部分的数据以及西南财经大学“农村公共品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两种机制在我国农村运行现状做出实证分析,并在文章最后部分为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论文导语部分。首先介绍论文写作目的和意义。十八大将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心。而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本篇论文将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作为选题,意在通过构建系统的农村公共品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其次介绍文章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规范分析公共品定义以及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定义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农村现行的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做出梳理,并对其运行现状及效果做实证研究,再根据规范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政策建议。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最后是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已有研究。第二部分为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规范分析部分。首先讨论了农村公共品的内涵。通过对公共品定义的多角度探讨,进而引出农村公共品的定义界定,并归纳了农村公共品的四个主要特征。其次对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叁种公共决策机制,即专制决策、直接民主制、间接民主制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进行了规范分析。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是社会成员对公共品供给做出选择的整个过程,包括公共品供给决策主体及权责分配机制、公共品供给决策前偏好显示机制、公共品供给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公共品供给决策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及公共品供给决策的监督机制。第叁部分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实证分析部分。一是从“自上而下”决策机制和“自下而上”决策机制两方面对我国现行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做出概述。我国农村“自上而下”决策机制主要表现为政府的财政支农政策,而农村“自下而上”决策机制主要表现为农村“一事一议”政策。二是运用国家统计年鉴有关农村经济部分的数据与调研数据,对两种不同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运行效果做出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政策建议部分。一是描述了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总体思路。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只有各相关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共同决策,才能实现公共资源最优配置,因此,有必要根据农村公共品的层次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决策方式。强调无论是何种决策方式,都离不开农村公共品受益主体——农村居民的需求表达。二是提出建议,具体包括扩大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范围、完善决策前农村居民偏好显示机制、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信息沟通机制以及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监督机制四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可能的创新在于:其一,本文在对公共品理论以及公共选择理论做规范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作了系统诠释。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是包含社会公众对公共品选择全过程的多层次多环节制度设计。在做出此界定基础上,笔者从五个方面对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内涵作系统论述。其二,在现有文献分别对农村公共品“自上而下”决策机制与“自下而上”决策机制做出论述的基础上,笔者从实践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公共品供给领域“自上而下”决策与“自下而上”决策并存的现状,并提出根据公共品层次特点综合利用两种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最优的解决思路。其叁,本文实证研究数据借鉴了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农村公共品研究课题组”的调研资料。课题组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我国多省的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进行了调研,本文通过借鉴调研组深入农村获取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力求得出更加贴近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的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3-03-01)

涂圣伟[2](2012)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对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问题并存,政府供给缺位和越位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有较大关系。因此,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推进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衡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任务。一、存在的问题(一)"自上而下"决策造成公共资源低效配置随着农村基层民主化程度的(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管理》期刊2012年02期)

王俊霞,王静[3](2011)在《论“政府调控+农民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之弊病的根源在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采取"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现有研究认为农村公共产品的合理供给是将政府决策与农民需求表达联系起来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通过抽样调查认为:农民需求具有狭隘性。因此,即使建立起如上机制也并不一定能高效地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建议构建"政府调控+农民需求"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以期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绩效。(本文来源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洪燕真,洪流浩,郑义,余建辉[4](2011)在《农户油茶供给决策机制研究——基于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农户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以行为科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农户油茶供给决策路径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个案研究法分析和比较3种典型油茶农户的供给决策目标、态度和影响因素,以期清晰描述农户油茶供给决策机制。(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1年10期)

王俊霞,王静[5](2011)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新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步步推进,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已成为目前财政理论界研究的焦点,更是财政实务中的难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在于制度的完备,需构建"政府调控+农民需求"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综合政府调控、农民需求两个因素来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本文来源于《经济导刊》期刊2011年10期)

王静[6](2011)在《论“政府调控+农民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研究一致指出我国目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弊病,基本上赞同要建立将政府决策与农民需求表达联系起来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本文通过抽样调查认为:农民需求具有狭隘性,因此,即使建立起那样的机制也并不一定能高效地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建议构建"政府调控+农民需求"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以期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绩效。(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叁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期刊2011-09-21)

沈子兰,王小苗[7](2011)在《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供需不均衡是已成为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重要问题。现有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还存在着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如何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性,已成为农村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的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1年06期)

胡拥军,毛爽[8](2011)在《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合作供给的决策机制——基于“熟人社会”的博弈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现行农村基层管理制度下,农村社区成员自愿筹资投劳的合作供给方式是解决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不足的重要渠道。文章重点建构农村社区成员参与合作供给行为的微观决策机制,强调农村社区是"熟人社会"场域,嵌入在"熟人社会"的特殊社会资本影响农村社区成员的交互行为,进而使农村社区成员的合作供给行为免于集体行动困境。(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1年01期)

吴春梅,翟军亮[9](2010)在《转型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尚处于由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转型的过渡型决策机制阶段,在决策主体及其权责分配、决策前的偏好显示、决策程序和方法、决策信息沟通、决策监督等方面明显具有新旧并存、稻稗混杂的特征。机制的完善需要以增强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民主价值为依归,以扩大农民参与为核心,以增强社会公正为目标,以完善决策的民主程序和方法为切入点,扩大决策主体范围,完善决策前的偏好显示机制、决策信息沟通机制和决策监督机制,以期达到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平衡的理想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12-19)

吴春梅,翟军亮[10](2010)在《转型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尚处于由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转型的过渡型决策机制阶段,在决策主体及其权责分配、决策前的偏好显示、决策程序和方法、决策信息沟通、决策监督等方面明显具有新旧并存、稻稗混杂的特征。机制的完善需要以增强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民主价值为依归,以扩大农民参与为核心,以增强社会公正为目标,以完善决策的民主程序和方法为切入点,扩大决策主体范围,完善决策前的偏好显示机制、决策信息沟通机制和决策监督机制,以期达到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平衡的理想目标。(本文来源于《求实》期刊2010年12期)

供给决策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问题并存,政府供给缺位和越位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有较大关系。因此,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推进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衡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任务。一、存在的问题(一)"自上而下"决策造成公共资源低效配置随着农村基层民主化程度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供给决策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康楠.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涂圣伟.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

[3].王俊霞,王静.论“政府调控+农民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构建[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

[4].洪燕真,洪流浩,郑义,余建辉.农户油茶供给决策机制研究——基于个案分析[J].林业经济.2011

[5].王俊霞,王静.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新思考[J].经济导刊.2011

[6].王静.论“政府调控+农民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构建[C].第十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叁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2011

[7].沈子兰,王小苗.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

[8].胡拥军,毛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合作供给的决策机制——基于“熟人社会”的博弈框架[J].兰州学刊.2011

[9].吴春梅,翟军亮.转型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0

[10].吴春梅,翟军亮.转型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J].求实.2010

标签:;  ;  ;  

供给决策机制论文-康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