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比较研究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其中城乡教育差距问题尤其严重,被社会广泛关注。高中生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能使他们打下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同时,又能进一步促其社会化。但是,根据2005年开展的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也表明,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与肥胖的比例迅速上升,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着令人担忧的严重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城乡学生应该享受平等的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城市高中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农村教育被越来越边缘化,这势必会带来城乡高中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巨大差异。因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进行调查分析,力图发现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存在哪些差异,以及探讨其形成原因,为河南省城乡体育教育平衡发展提供合理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总体高中生有92.97%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余体育锻炼,但大部分学生为被动参与;有72.99%的学生参与自由、自主的课余体育锻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好;从城乡总体来看,仍是频度低、锻炼时间短、运动量不高,锻炼内容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锻炼的地点主要还是在学校场馆,消费结构主要还以实物为主,消费水平比较低。2.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余体育锻炼比较分析结果如下:在参与形式、态度、兴趣、平均每次参与锻炼持续时间、平均每次参与锻炼的运动负荷、参与的地点无差异;但是在参与项目上存在差异,城市高中生平均比乡镇高中生多出1.68项;参与频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城市高中生参与的频度明显较高;参与的组织形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高中生平均比乡镇高中生多出1.04项。总体上城市高中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余体育锻炼的状况要好于乡镇高中生。3.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自由、自主的课余体育锻炼比较分析结果如下:在参与态度、兴趣、平均每次参与锻炼持续时间、平均每次参与锻炼的运动负荷上没有差异;参与方式上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较多;在参与项目上有差异,城市高中生平均比乡镇高中生多出0.92项;频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城市高中生参与频度明显高于乡镇高中生;组织形式上有差异,城市高中生平均比乡镇高中生多出0.74项;在参与的地点上有差异,城市高中生在校外场地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要比乡镇高中生多。总体上城市高中生参与自由、自主的课余体育锻炼的状况要好于乡镇高中生。4.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上有差异,城市学生动机更为广泛;城乡高中生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卫生习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高中生的锻炼卫生习惯明显好于乡镇高中生;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消费上,有显著性差异,城市高中生平均消费金额明显高于乡镇高中生,城市高中生消费结构更为合理。5.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差异主要由于他们不同社会环境造成,影响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来实现。6.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社会体育因素差异明显,城市高中生的体育心理环境、体育物质环境、家庭体育环境明显好于乡镇高中生。城乡学校体育因素中,体育法规执行状况、人均体育经费、学校领导的体育态度、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氛围、场地器材存在差异,城市高中明显好于乡镇高中,但在课余体育管理上不存在差异。学生自身因素中,城乡高中生的课余时间不存在差异;体育价值观上,城市高中生更广泛,社会价值增多;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上存在差异,城市高中生明显好于乡镇高中生。建议:1.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级中学在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养成自觉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2.河南省部分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策要向教育上倾斜,改善农村师资水平,尤其是体育师资水平;教育投资上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学校硬件环境,尤其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3.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一些具有乡村特色课余体育活动,引导乡镇高中生生健康成长;充分利用城市丰富的体育运动设施,把城市高中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课余体育锻炼的理论研究
  • 1.4.2 对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
  • 1.4.3 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研究
  • 1.4.4 有关课余体育锻炼的改革实验研究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比较分析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
  • 3.1.1 总体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方式
  • 3.1.2 总体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态度、兴趣、动机
  • 3.1.3 总体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项目
  • 3.1.4 总体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频度
  • 3.1.5 总体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持续时间
  • 3.1.6 总体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地点选择
  • 3.1.7 总体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组织形式
  • 3.1.8 河南省部分地区总体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负荷量
  • 3.1.9 总体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卫生习惯
  • 3.1.10 总体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消费
  • 3.2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比较研究
  • 3.2.1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方式比较
  • 3.2.2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态度比较
  • 3.2.3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比较
  • 3.2.4 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动机比较
  • 3.2.5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项目比较
  • 3.2.6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频度比较
  • 3.2.7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持续时间比较
  • 3.2.8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比较
  • 3.2.9 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地点选择比较
  • 3.2.10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运动负荷比较
  • 3.2.11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市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卫生习惯比较
  • 3.2.12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消费的比较
  • 3.3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 3.4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 3.4.1 社会因素的比较分析
  • 3.4.2 学校因素的比较分析
  • 3.4.3 学生自身因素的比较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5 主要引用文献
  • 6 致谢
  • 7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辽宁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干预措施的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1(04)
    • [2].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以白云小学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6)
    • [3].运用“互联网+”提升在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水平的尝试[J]. 科技风 2020(30)
    • [4].影响九江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8(21)
    • [5].滨州学院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17)
    • [6].“健康中国”理念下邯郸市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J]. 运动精品 2019(04)
    • [7].吉首市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武术研究 2018(02)
    • [8].河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03)
    • [9].黄山学院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3)
    • [10].浅谈课余体育锻炼对技校学生健康的促进作用[J]. 职业 2017(04)
    • [11].四川省普通高校本科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与锻炼感受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11)
    • [12].技校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19)
    • [13].湖南省高校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研究[J]. 企业导报 2015(23)
    • [14].青少年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以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生为例[J]. 青少年体育 2014(11)
    • [15].中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运动 2015(02)
    • [16].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长治市高校为例[J].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 2015(04)
    • [17].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国内四所高校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14)
    • [18].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以合肥市9所农村学校为例[J]. 铜陵学院学报 2015(04)
    • [19].秦皇岛市抚宁二中高三年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23)
    • [20].改善九江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策略分析[J]. 休闲 2018(12)
    • [21].本溪市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J]. 休闲 2019(01)
    • [22].闽宁镇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体育风尚 2019(03)
    • [23].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J]. 体育风尚 2019(03)
    • [24].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07)
    • [25].青岛市城阳区高中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23)
    • [26].中职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取向特征及对策研究——以宿城中专为例[J]. 广西教育 2016(38)
    • [27].湖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10)
    • [28].民办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12)
    • [29].广州市天河区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16)
    • [30].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正安县谢坝乡为例[J]. 考试周刊 2012(41)

    标签:;  ;  ;  ;  ;  ;  

    河南省部分地区城乡高中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