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平面信号交叉口,行人、机动车和自行车之间的冲突广泛存在,由此引起了延误的增加、通行能力的下降,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目前国内外对人机干扰的研究较少,在已有的研究中,尚缺乏较成熟的微观模型和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此,本论文结合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号平交路口行人服务水平若干问题研究”,深入探讨了人机干扰机理,并建立了人机相互穿越微观决策模型。本论文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考虑上游干扰区影响的人机干扰机理研究根据视频观测划分机动车在交叉口内的活动区域,通过对比分析有、无上游自行车干扰时,机动车通过各区域的速度和车头时距的变化,来研究交叉口上游的自行车干扰区对下游行人干扰区前后机动车运行特性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干扰对机动车穿越行人流的行为及穿越决策的影响;探讨人机相互穿越微观行为及各自的穿越影响因素;从速度和车头时距两个方面定量分析人机干扰对混合交通流运行特性的影响。2、建立基于合作博弈的人机相互穿越决策模型建立行人与机动车的双矩阵博弈模型,利用已有的对行人过街危险系数的定义,通过实测样本求得行人过街危险系数的临界值,以此为标准达成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提出行人与机动车博弈的纳什谈判问题及相关解法;通过实例计算,证明合作博弈模型的可用性;通过实测样本的验证,证明合作博弈模型较好的预测精度。本文创新点:在研究人机干扰机理时考虑了上游干扰区的影响和在建立人机相互穿越决策模型时对合作博弈理论的应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信号交叉口行人使用手机对其过街行为和安全的影响(英文)[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9(01)
- [2].信号交叉口车辆累积能耗估计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8(02)
- [3].车联网环境下车的速引导模型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20)
- [4].基于延误的哈尔滨平面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估[J]. 森林工程 2018(01)
- [5].信号交叉口运行状况评价研究[J].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10(01)
- [6].信号交叉口直行与左转车辆分时优化方法研究[J]. 交通标准化 2009(10)
- [7].基于多源轨迹数据的信号交叉口运行评价研究[J]. 公路与汽运 2019(03)
- [8].高速公路收费站与衔接信号交叉口协调控制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9].节能导向的信号交叉口生态驾驶策略研究[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8(02)
- [10].信号交叉口机动车运行特性对排放的影响[J]. 现代交通技术 2018(03)
- [11].平面信号交叉口设计优化方法探析[J].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4(Z2)
- [12].环形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研究[J]. 科技视界 2012(04)
- [13].关联信号交叉口排队长度计算模型[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
- [14].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行为研究分析与建模[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1(09)
- [15].城市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J]. 公路交通技术 2008(S2)
- [16].考虑信号交叉口延时的最优车辆路径规划算法[J]. 汽车工程 2018(10)
- [17].连续信号交叉口网联自动驾驶车速控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11)
- [18].智能交通在信号交叉口车辆节能减排的应用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4(08)
- [19].信号交叉口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冲突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0].基于微观仿真的远引平面信号交叉口关键技术研究[J]. 交通与运输(学术版) 2010(02)
- [21].考虑异质车流的信号交叉口实时排队估计[J]. 物流科技 2019(05)
- [22].考虑车辆价值的倒计时信号交叉口驾驶员驾驶行为建模[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02)
- [23].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闯红灯行为及其管理建议[J]. 综合运输 2015(02)
- [24].锯齿形过饱和公交优先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延误研究[J]. 城市公共交通 2009(07)
- [25].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特性研究[J].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8(01)
- [26].基于云模型的信号交叉口服务质量综合评价[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9(02)
- [27].信号交叉口环保驾驶仿真评估[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8(03)
- [28].不同周期信号交叉口间的相位差优化模型[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9].基于短连线的过饱和信号交叉口最大延误模型[J]. 中国公路学报 2011(06)
- [30].信号交叉口车头时距特性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