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采用反应挤出法以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为基体,制备了R-PET与聚乙烯(PE)的增容超韧共混物。论文中探讨了PE的类型、PE与增容剂的相互作用以及增容剂在共混物中的分布对R-PET/PE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改善加工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等来消除共混物的内应力,对提高PET回料的使用价值、加快PET的工业化回收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作增容剂,选择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极低密度聚乙烯(VLDPE)分别与R-PET共混。首先根据粘度匹配原则确定了最佳加工温度为245℃,这低于PET的熔点(Tm),有利于抑制PET回料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反应。组分的粘度和界面张力数据证明VLDPE和POE-g-GMA的相容性最好,而HDPE与POE-g-GMA的相容性最差。刻蚀后的共混物扫描电镜(SEM)显示R-PET/HDPE共混物中HDPE与POE-g-GMA独立分散,而R-PET/VLDPE共混物的断面很粗糙,表明共混时有大量的POE-g-GMA渗透到VLDPE相中。选择与POE-g-GMA相容性适中的LLDPE或LDPE与R-PET共混有利于提高POE-g-GMA的增容效果,共混物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表明POE-g-GMA对PET有异相成核作用,提高PET的结晶温度(T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表明POE-g-GMA与PET反应生成的共聚物是影响POE-g-GMA运动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共混物中POE-g-GMA与PET的化学作用力大于POE-g-GMA与PE的物理缠结力。(2)为了增强POE-g-GMA与PE的相互作用,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引发剂引发PE与POE-g-GMA的接枝反应。与LDPE相比,LLDPE有较多的叔碳和较短的支链,LLDPE与POE-g-GMA发生接枝反应的机率较大而交联副反应较少,所以选择LLDPE与POE-g-GMA反应制备LLDPE-g-(POE-g-GMA)共聚物。红外光谱(FTIR)和固体核磁共振(13C-NMR)分析证明,加入0.2%的DCP后,POE-g-GMA成功地接枝到LLDPE分子上。广角X射线衍射(WAXD)结果显示LLDPE与POE-g-GMA接枝后晶型结构不变,但是衍射峰的相对强度降低。LLDPE分子链的支化和扩链破坏了LLDPE链段的规整性的,Tm和Tc减小。SEM结果表明,LLDPE/POE-g-GMA共混物化学接枝改性后明显减小了POE-g-GMA的粒径,两相界面模糊,力学性能提高,但是当体系中形成微交联结构后,断裂伸长率减小。(3)以相同的原料配比,采用一步共混法、物理两步共混法、化学接枝两步共混法和化学交联两步共混法制备了四种以R-PET为基体的共混物。共混物刻蚀后的SEM结果表明,一步共混法制得的R-PET/LLDPE/POE-g-GMA共混物的相结构呈粘附型,而采用两步法共混的样品相结构都呈包覆型,表明两步法有利于POE-g-GMA与LLDPE形成核壳粒子。化学接枝两步法制备的共混物界面处有纤维状物质,证明体系中有R-PET-g-POE-g-LLDPE共聚物生成,相容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化学接枝两步法制备的共混物中R-PET的Tg最小,表明分散相的支化核壳结构有利于POE-g-GMA与R-PET的增容反应,而如果分散相形成了交联核壳结构,会阻碍POE-g-GMA向R-PET相表面的运动,降低体系的相容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化学接枝法制备的共混物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大,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也比其他共混物的高。(4)采用WAXD和DSC研究了以上四种共混物中PET的晶型结构、结晶熔融行为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显示化学接枝两步法制备的共混物WAXD图谱上出现了两个新的衍射峰,表明提高共混物的增容反应程度能促进POE-g-GMA对R-PET的异相成核作用,R-PET的Tc、Tm提高,t1/2减小。由于PET在结晶后期存在球晶碰撞及二次结晶,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符合Mo方程。(5)通过优化注塑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减少PET制品内应力,进一步提高化学接枝两步法制备的共混物的韧性。结果表明熔体温度对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影响最大。随着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共混物链段缠结强度增加,刚性提高,韧性先增大后降低,溶剂沉浸测试结果表明,共混物在60℃热处理25 h后,材料内应力显著减小,与热焓松弛参数拟合结果一致。根据共混物老化活化能预测材料在室温的使用寿命为12.2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TPU/EVA/EVA-g-MAH形状记忆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橡塑共混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当代化工 2018(04)
- [3].PVA/HDPE/HDPE-g-MAH共混物的相形貌与动态流变性能[J].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16(04)
- [4].透明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共混物的研究[J]. 上海塑料 2015(01)
- [5].宁波大发:共混再生短纤维通过鉴定[J]. 纺织服装周刊 2010(18)
- [6].PBT/EPDM/EPDM-g-GMA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研究[J]. 塑料工业 2020(05)
- [7].聚丙烯/纳米蒙脱土共混单丝的结构和性能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17)
- [8].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氯化丁基橡胶共混比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J]. 橡胶工业 2014(05)
- [9].汽车用的新型PC/ABS共混物[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7(02)
- [10].PBT/PA6/EP-0199共混物及其纤维结构性能[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10)
- [11].马来酸对回收PVC/NBR共混体流变性能、拉伸性能、形态和热稳定性的影响[J]. 橡胶参考资料 2009(02)
- [12].环氧树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的增韧增强研究[J]. 合成纤维 2016(02)
- [13].聚偏氟乙烯/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共混物的相互作用及增容机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05)
- [14].PET/POE共混物增韧改性研究[J]. 中国塑料 2013(04)
- [15].聚膦腈共混物的性能[J]. 云南化工 2008(06)
- [16].高低分子量聚环氧乙烷及其共混物的冷结晶行为研究[J]. 高分子通报 2015(08)
- [17].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12(03)
- [18].聚乳酸基三元共混物的热处理[J]. 塑料科技 2012(08)
- [19].PET/PP共混改性研究进展[J]. 塑料科技 2008(01)
- [20].SBS对共混物PS/PE的性能影响研究[J]. 现代盐化工 2019(01)
- [21].高韧高强聚酮/聚酰胺66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中国塑料 2018(09)
- [22].苯乙烯增容剂对橡胶芳香烃聚酯共混体性能的影响[J]. 橡胶参考资料 2014(06)
- [23].聚(L-赖氨酸-Z)/聚(D-乳酸)共混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J]. 青春岁月 2012(02)
- [24].共混工艺对PA6/POE-g-MAH/OMMT共混物形态和性能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1(05)
- [25].汽车用ABS/PC共混物改性研究进展[J]. 中国塑料 2016(02)
- [26].聚己内酯/聚乳酸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塑料科技 2015(08)
- [27].橡胶/树脂共混物复合阻尼材料的研究[J]. 特种橡胶制品 2012(03)
- [28].LLDPE-g-GMA增容LLDPE/PET共混物的研究[J]. 塑料工业 2012(07)
- [29].水辅助加工法制备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J]. 应用化学 2017(08)
- [30].反应挤出制备聚丙烯基三元共混物[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6(01)
标签: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论文;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论文; 反应挤出论文; 核壳结构论文; 熔融接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