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的热效应研究

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的热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就是固体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然而到了今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固体激光器的最高平均功率水平却很难与化学激光器媲美,其中关键原因就是固体激光器中存在严重的热效应问题。本文对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器及其频率转换的热效应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针对稳态连续波固体激光器的热效应,细致研究了连续波棒状激光器侧面冷却、侧面泵浦时存在的热透镜和热致双折射效应。严格推导了棒状激光器热透镜的焦距公式,发现Koechner之前推导的热透镜焦距公式时认为“热应力变形的影响局限在局部区域,棒的变形只出现有限长度的两端”的假设有误,进而进行了理论修正。采用了波前曲率传感器测量研究了侧面水冷、环绕泵浦的Nd:YAG激光器的热透镜焦距。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导致的折射率变化和热应力导致的变形是热透镜形成的主要原因,变形发生在整个棒的区域内而不是两端的局部区域,验证了修正热透镜公式的正确性。由于有限长度的棒两端区域复杂的应力分布及其导致的弹光效应都无法通过解析式表达,采用了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数值计算。通过计算发现端面效应对径向偏振光的光程改变不多,但是对切向偏振光影响严重。第二部分针对固体热容激光器热效应的特点,重点研究了热容工作模式下固体激光介质中的温度分布、热透镜及热致功率下降效应。为了改善固体激光器中严重的热效应问题,近年来热容激光器发展迅速。热容模式是在激光发射期间工作介质不主动散热冷却,从而来避免散热梯度的影响。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固体激光器的平均功率上限。实验方面,我们研制了一台平均输出功率约为2000W的Nd:glass棒状热容激光器;同时理论上也研究了热容模式下棒状激光介质内的温度场分布。测量棒状介质内的温度分布是一个工程难题,不同于使用热电偶、热像仪等仪器的传统温度测量方法,我们通过Hartmann传感器测量准直光经过热容激光器工作介质后的波前畸变,根据热容模式下波前畸变与温度之间的特定关系,推算出激光介质内的温度分布,实现了温度分布的非接触式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热容激光介质中的温度分布相对均匀,热容模式下平均功率2000W的灯泵棒状激光器,温差峰谷值ΔTpv约10℃,与理论计算基本符合;但泵浦的不均匀性等原因是目前棒状热容激光器光束质量普遍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波前曲率传感器测量热容模式下激光介质造成的波前畸变,进而推算出激光介质内的热透镜随时间的演化。分析了曲率传感器用于测量热透镜效应的影响因素及测量精度。进一步,利用曲率传感器对热容模式下激光介质的热透镜进行了动态测量。研究表明:棒状激光介质工作在热容模式下能够有效改善热透镜效应,热容模式下平均功率2000W的棒状激光器热透镜非常微弱,焦距长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棒状热容激光器受到泵浦光不均匀吸收的严重影响,而热容工作方式盘片激光器较容易实现均匀泵浦,能消除散热梯度的影响。论文在分析了盘片激光介质工作在热容模式下介质内的温度分布及其导致的影响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简洁的盘片热容激光器,并在设计中利用盘片激光介质本身形成冷却通道。针对固体热容激光器发射期间输出脉冲能量的下降的现象,分析了热容模式下激光介质温度升高导致激光介质物理特性、光学特性的改变,研究发现温升引起的发射截面改变是导致激光增益下降、泵浦阈值升高和输出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吸收截面的改变也会略微影响泵浦光吸收效率。第三部分针对高平均功率频率转换时非线性晶体内的热效应,理论分析了非线性晶体中废热导致的晶体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对晶体的相位匹配条件的影响。研究指出单个周边散热的方形截面或者圆形截面的非线性晶体有效转换的平均功率上限取决于基频波的频率、非线性晶体的热导率、破坏阈值、折射率、有效非线性系数、温度容限等,而这些参数往往难以提高。提出了采用大面散热的板条状晶体进行频率转换的概念并研究了平均功率上限还和板条的纵横比的关系,指出可以通过提高板条的纵横比来大幅度提高有效转换的平均功率上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固体激光器发展中的障碍—热效应
  • 1.2 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器热效应研究进展
  • 1.2.1 片状激光介质
  • 1.2.2 热容激光工作模式
  • 1.2.3 固体激光频率转换技术的热效应研究进展
  • 1.3 本文固体激光热效应的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固体激光器热效应的测量方法
  • 2.1 传统的直接测量方法
  • 2.2 温度分布与波前畸变
  • 2.3 干涉仪测量
  • 2.4 哈特曼传感器
  • 2.5 曲率传感器
  • 2.5.1 曲率传感器测量简介
  • 2.5.2 热透镜测量的传统方法
  • 2.5.3 曲率传感器测量热透镜的原理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稳态连续波侧泵棒状激光器热效应分析
  • 3.1 侧面泵浦的棒状介质热效应分析
  • 3.1.1 温度分布
  • 3.1.2 热应力
  • 3.1.3 光弹效应和热应力双折射
  • 3.1.4 Koechner关于热透镜效应的分析
  • 3.2 修正侧面泵浦棒状介质热透镜公式
  • 3.2.1 棒状激光介质中热透镜公式修正
  • 3.2.2 Nd:YAG棒中热透镜测量装置
  • 3.2.3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3.3 侧面泵浦Nd:YAG棒弹光效应的有限元分析
  • 3.3.1 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及弹光效应的关系推导
  • 3.3.2 ANSYS分析物理模型介绍
  • 3.3.3 计算结果对比
  • 3.3.4 弹光效应分析结果
  • 3.3.5 小结
  • 3.4 热效应的消除及补偿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固体热容激光器热效应分析
  • 4.1 热容工作模式的概念
  • 4.2 热容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 4.3 棒状热容激光器实验
  • 4.4 热容模式下棒状介质的温度分布分析
  • 4.4.1 棒内温度的理论分析
  • 4.4.2 数值计算结果
  • 4.5 哈特曼传感器测量热容模式下激光棒的动态温度分布
  • 4.5.1 哈特曼传感器测量实验结果分析
  • 4.5.2 温度测量小结
  • 4.6 曲率传感器测量热容模式下热透镜焦距实验
  • 4.6.1 曲率传感器测量热容工作模式下热透镜的实验结果
  • 4.6.2 热透镜测量小结
  • 4.7 盘片状激光介质工作下热容模式下的热分析
  • 4.8 固体热容激光器的热致功率下降
  • 4.8.1 温度上升导致输出功率下降
  • 4.8.2 Nd:phosphate的数值计算结果
  • 4.8.3 Nd:YAG的数值计算结果
  • 4.8.4 吸收截面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 4.8.5 小结
  • 4.9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高平均功率频率转换激光器热效应分析
  • 5.1 固体倍频激光器发展现状
  • 5.2 常规方形截面倍频晶体内的温度分析
  • 5.3 圆柱体和板条状倍频晶体温度分析
  • 5.4 温度变化对倍频转换效率的影响
  • 5.5 晶体内热效应对有效倍频平均功率的限制
  • 5.5.1 晶体的最短长度
  • 5.5.2 常用晶体的倍频功率上限
  • 5.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同轴电缆额定平均功率确定方法的讨论[J].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14(05)
    • [2].S波段宽带高平均功率速调管群聚段的研制[J]. 微波学报 2010(S1)
    • [3].部分整机厂商装机平均功率简况[J]. 风能 2014(01)
    • [4].高平均功率全固态激光器[J]. 中国激光 2009(07)
    • [5].基于最大平均功率的定时同步算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32)
    • [6].高平均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基础:(1)概述[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10)
    • [7].一种新型S波段高平均功率宽带速调管[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1(07)
    • [8].X波段平均功率6kW行波管的研制[J]. 真空电子技术 2017(02)
    • [9].关于功率计算式的讨论[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08(07)
    • [10].单频纳秒脉冲全光纤激光器实现300W平均功率输出[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05)
    • [11].利用国产光纤实现平均功率761W、脉冲能量17.5mJ纳秒脉冲激光输出[J]. 中国激光 2019(12)
    • [12].S波段20kW平均功率正交场放大器研究[J]. 微波学报 2017(04)
    • [13].S波段高平均功率宽带速调管[J]. 真空电子技术 2015(04)
    • [14].主动肌和拮抗肌功能转变瞬间的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变化[J]. 体育科学 2009(07)
    • [15].功率叠加与仿真[J]. 山西电子技术 2011(05)
    • [16].非常见问题:RMS功率与平均功率[J]. 电子产品世界 2020(08)
    • [17].大能量窄脉宽高平均功率绿光激光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1(11)
    • [18].科研进展[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06)
    • [19].正弦稳态电路中负载获得最大平均功率情况分析[J].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20].高平均功率电能激光器研究进展[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1(02)
    • [21].利用叠加定理计算平均功率的适用性探讨[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2].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的区别[J]. 中学物理 2016(09)
    • [23].我国风电装机平均功率的预测[J]. 风能 2015(10)
    • [24].低温冷却高平均功率Yb:YAG激光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0(07)
    • [25].激光二极管抽运的高重频高平均功率Nd:YAG激光器[J]. 物理学报 2014(22)
    • [26].我国首台高平均功率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首次饱和出光[J]. 科技传播 2017(19)
    • [27].怎样计算功和平均功率[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2012(04)
    • [28].150W平均功率高重频窄脉宽激光成功输出[J]. 传感器世界 2009(03)
    • [29].物理问答[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2008(03)
    • [30].基于预测的风电功率平抑控制方法[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5(02)

    标签:;  ;  ;  ;  ;  ;  ;  

    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的热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