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鉴定

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鉴定

论文摘要

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又称青杨叶锈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杨树栽植区,可危害青杨派,黑杨派及其杂交杨,甚至胡杨等多种杨树,是杨树锈病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地区。本论文主要对来自全国7个省市一定地域、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15个落叶松-杨栅锈菌菌系进行了鉴别寄主反应型测定和IGS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鉴别寄主反应型测定以及潜育期、产孢量观察,进一步明确了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我国的生理小种分化。初步将供试的15个菌系中的13个归为4个生理小种,Th053、Sb和Cj052归1号生理小种CMLP1;Ts06、Gl051、Hb05-1和Sb052归2号生理小种CMLP2;Qh063、Gl052、Hdao和Sb051归3号生理小种CMLP3;Bq和Qh061归5号生理小种CMLP5;By05-3和Zs暂单独划为一个致病类型。(2)IGS1扩增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15个菌系IGS1的目的条带约1Kb均在同一位置,大小没有差异,供试菌系的IGS1高度保守,小种内、小种间没有差异。此研究更进一步证明了我国落叶松-杨栅锈菌确实存在着生理小种分化和变异,且菌株间的DAN多态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各菌株的致病性与DNA多态性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落叶松-杨栅锈菌的生物学特性
  • 1.2 落叶松-杨栅锈菌的寄主范围及分布
  • 1.3 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分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落叶松-杨栅锈菌研究中的应用
  • 1.4.1 分子标记概念
  • 1.4.2 分子标记技术在真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 1.4.2.1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 1.4.2.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1.4.2.3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
  • 1.4.2.4 微卫星技术
  • 1.4.2 5 核算序列分析
  • 1.4.3 分子标记在落叶松-杨栅锈菌研究中的应用
  • 1.5 落叶松-杨栅锈菌的寄主抗病性研究
  • 1.5.1 抗病性测定方法
  • 1.5.2 不同派系杨树抗锈性表现
  • 1.5.3 杨树抗锈性机制
  • 第二章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2.1 立题依据
  • 2.2 研究内容
  • 第三章 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鉴定
  • 3.1 试验材料
  • 3.1.1 供试菌系
  • 3.1.2 供试繁殖寄主
  • 3.1.3 供试鉴别寄主
  • 3.2 试验方法
  • 3.2.1 供试菌样的采集及繁殖方法
  • 3.2.2 试验菌种的单孢子堆分离、扩繁及保存
  • 3.2.3 试验鉴别寄主的培养
  • 3.2.4 各菌系的寄主反应型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落叶松-杨栅锈菌的IGS 分析
  • 4.1 试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 4.1.1 试验材料
  • 4.1.2 IGS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及试剂
  • 4.2 电泳方法
  • 4.3 落叶松-杨栅锈菌DNA 的提取与检测
  • 4.3.1 DNA 的提取
  • 4.3.2 DNA 提取的注意事项
  • 4.3.3 DNA 的检测
  • 4.3.3.1 DNA 纯度检测及含量计算
  • 4.3.3.2 DNA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4.4 PCR 扩增
  • 4.4.1 引物合成
  • 4.4.2 IGS 区段的PCR 扩增
  • 4.4.2.1 扩增体系的建立
  • 4.4.2.2 落叶松-杨栅锈菌IGS 片段的扩增
  • 4.4.2.3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4.4.2.4 结果与分析
  • 4.5 讨论
  • 4.5.1 IGS 片段的扩增
  • 4.5.2 落叶松-杨栅锈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