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Ⅰ)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发光与光电特性的研究

铜(Ⅰ)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发光与光电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现代显示技术领域中因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有机光伏(OPV)器件因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制成大面积器件等诸多优点而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以期为太阳能、光学传感器和探测器等方面的利用开辟新的道路。本论文以铜(I)配合物磷光材料在OLED及OPV领域的应用为工作出发点,具体工作如下:1、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合成四种四氮杂苯并菲衍生物,即PyPhen、Dicnq、DPPz和BDPz。结果表明,由该方法所获得的产物产率高、纯度好。2、以三苯基膦(PPh3)和二(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DPEphos)为第一配体,上述四种四氮杂苯并菲衍生物及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Bath)为第二配体,合成了十个未见报道的铜(I)配合物磷光材料。3、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利用[Cu(DPEphos)(Dicnq)]BF4 (CuDD)为发光材料,制备出颜色可调的、高效的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当掺杂浓度为6 %时,器件具有最大的发光效率,达11.3 cd/A;当掺杂浓度为10%时,器件最大亮度为2 322 cd m-2。4、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利用了CuDD:CBP掺杂层中的来自于铜(I)配合物的黄光组分以及NPB层的蓝光组分,并且在两发光层中间夹入Bu-PBD充当调节颜色组分,开发出了白光器件。结果表明,当器件的发光层2 wt.%CuDD:CBP的厚度为10 nm、Bu-PBD为2 nm时,可获得有效的白光发射,10 V电压时色坐标为(0.33,0.36),最大亮度为2466 cd/m2,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6.76 cd/A and 3.85 lm/W。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基本原理介绍
  • 1.1 OLED 的研究历史
  • 1.2 有机EL 的工作原理及器件结构
  • 1.3 荧光与磷光
  • 1.4 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原理
  • 1.5 红色磷光发射Ir(III)配合物磷光材料在EL 中的应用
  • 1.6 铜(I)配合物磷光材料在有机EL 中的应用
  • 1.7 本论文的基本设计思想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四氮杂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水热合成
  • 2.1 研究背景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制备及表征
  • 2.2.2.1 1,10-邻菲罗啉-5,6-二酮1 的制备及表征
  • 2.2.2.2 四氮杂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水热合成及结构表征
  • 2.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铜(I)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 3.1 研究背景
  • 3.2 仪器与测试
  • 3.3 铜(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3.3.1 四氟硼酸四乙腈合铜(I)的合成
  • 3.3.2 系列铜(I)单核配合物的合成
  • 3.3.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3.4 铜(I)系配合物的固态光物理性质
  • 3.5 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 3.6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 3.7 小结
  • 参考文献
  • 4的EL和PV器件'>第四章 基于[Cu(DPEphos)(Dicnq)]BF4的EL和PV器件
  • 4 的颜色可调的磷光发射器件'>4.1 基于[Cu(DPEphos)(Dicnq)]BF4的颜色可调的磷光发射器件
  • 4.1.1 研究背景
  • 4 的光致发光性质'>4.1.2 [Cu(DPEphos)(Dicnq)]BF4的光致发光性质
  • 4.1.3 热稳定性
  • 4.1.4 磷光寿命
  • 4.1.5 颜色可调的磷光发射器件的设计及EL 性能
  • 4.1.5.1 实验方法
  • 4.1.5.2 电致磷光器件的设计
  • 4.1.5.3 电致磷光器件的性能
  • 4 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4.2 基于[Cu(DPEphos)(Dicnq)]BF4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 4.2.1 研究背景
  • 4的白光发射器件'>4.2.2 基于[Cu(DPEphos)(Dicnq)]BF4的白光发射器件
  • 4.2.2.1 实验方法
  • 4.2.2.2 电致磷光器件的设计及相应的WOLEDs的性能
  • 4 的有机紫外探测器件'>4.3 基于[Cu(DPEphos)(Dicnq)]BF4的有机紫外探测器件
  • 4.3.1 研究背景
  • 4的有机紫外探测器件A'>4.3.2 基于[Cu(DPEphos)(Dicnq)]BF4的有机紫外探测器件A
  • 4.3.2.1 实验方法
  • 4为电子受体的紫外光敏感的探测器件的设计'>4.3.2.2 [Cu(DPEphos)(Dicnq)]BF4为电子受体的紫外光敏感的探测器件的设计
  • 4.3.2.3 结果和讨论
  • 4.3.2.3.1 吸收光谱与光电流响应
  • 4.3.2.3.2 m-MTDATA和CuDD膜厚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4.3.2.3.3 器件紫外光照下的光伏特性
  • 4.3.2.3.4 温度变化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4.3.2.3.5 电子受体CuDD 和CuDB 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4的饱和红色磷光发射器件'>第五章 基于[Cu(DPEphos)(DPPz)]BF4的饱和红色磷光发射器件
  • 5.1 研究背景
  • 4 的饱和红色磷光发射器件'>5.2 基于[Cu(DPEphos)(DPPz)]BF4的饱和红色磷光发射器件
  • 5.2.1 电致磷光器件的设计
  • 5.2.2 电致磷光器件的性能
  • 5.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一 本论文所用材料的化学结构式
  • 附录二 优化的Cu(I)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 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文章目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光致发光配合物[Cu(MeimSH)(PPh_3)_2I]的合成、晶体结构与光谱性质[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8)
    • [2].配合物{CuS_2P(OCH_2Ph)_2[Fe(η~5-C_5H_4PPh_2)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8(07)
    • [3].化合物[Cu(SCN)(MeCN)(idmpzm)]的合成与晶体结构(idmpzm=双(3,5-二甲基-4-碘吡唑)甲烷)[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标签:;  ;  ;  ;  ;  ;  ;  

    铜(Ⅰ)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发光与光电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