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何其芳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我们把他1931年至1949年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唯美,艺术上精致,后期作品毫无艺术特色,成为政治传声筒。何其芳前后的变化,被学者概括为“思想进步,创作退步”,并称之为“何其芳现象”,我们分析前后期作品变化及其“何其芳现象”对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一部分绪论。创作主体意识在前后期作品中分别经历“发挥-弱化-限制”三个阶段变化,我们从创作主体意识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前后期作品变化,有助于弥补前人研究不足。此外还对何其芳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指出了自己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创作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下的前期作品。创作主体意识包括创作主客体契合,艺术真实的把握,能动地反映生活创造意象意境,主体审美能力,艺术思维形式以及创作自由度等方面,本章重点对创作主体意识在前期作品中如何体现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前期作品中创作主体意识形成发挥原因探究。本章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发现正是由于受到社会条件、文学信息接收,以及主体本身心理素质三方面的影响,何其芳创作主体意识才最终得以形成并充分发挥,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第四部分创作主体意识弱化—限制下的后期作品。本章主要对1938年-1942年创作主体意识弱化下的作品和1942年后创作主体意识限制下的作品分别进行文本简析。第五部分1938年-1942年何其芳创作主体意识弱化原因探究。延安内在的政治功利性违背了文学创作规律,作品艺术水准下降。不过延安的政治文学生态仍以开放自由为主,保证了创作回归个人的可能。政治功利性与艺术自觉的碰撞,导致作品成为展示内心矛盾的载体,创作主体意识总的来说是弱化了。第六部分1942年后何其芳创作主体意识被限制原因探究。1942年后的时代语境对创作主体意识有所限制。延安文艺界开展整风运动,保证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贯彻。此外何其芳对毛泽东的恋父情结,也是自觉接受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观原因。第七部分何其芳现象再辨析。本章重点梳理三个问题。第一,思想进步与创作退步之间无因果关系,思想与艺术发展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二,何其芳思想具有很大盲目性和狭隘性,再加上文人责任意识丢弃,思想不是真的进步。第三,何其芳现象实质是文艺从属于政治的绝对工具主义。延安构建的单一性政治文化对文学造成影响;毛泽东文艺思想一统地位消除了个人思想,导致作家失语。第八部分结语。文学创作存在第三条路,即不丧失文人主体性,又可以参加现实斗争,但延安现实的体制,个人的性格原因,终难两全其美。文学创作理应排除政治干扰,遵循自身规律才能繁荣。知识分子也要不要轻易丢弃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独立意识。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何其芳诗歌的当代浪漫主义[J]. 东方论坛 2020(05)
- [2].何其芳佚作《怎样研究文学》等两篇钩沉[J]. 新文学史料 2019(01)
- [3].爱的经验与梦的入口——何其芳《预言》解[J]. 名作欣赏 2019(26)
- [4].选本数据与“何其芳现象”重审[J]. 江汉论坛 2017(12)
- [5].夭折的《预言》修订版及其背后的文事——以1952年1月9日何其芳致巴金信札考释为中心[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6].何其芳的“工作伦理”与文学转向——以1937年—1942年何其芳的经历和写作为中心[J]. 文学评论 2018(04)
- [7].“只有一个何其芳”——“何其芳现象”的一种解读方式[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1)
- [8].论何其芳形象的当代建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8)
- [9].何其芳佚文三篇[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8)
- [10].论“何其芳传”的书写——兼及一类史料的应用[J]. 文艺评论 2016(04)
- [11].论何其芳诗歌的戏剧化特征[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02)
- [12].干校里养猪的何其芳[J]. 文学教育(下) 2015(08)
- [13].1938年:何其芳在成都[J]. 文史杂志 2015(05)
- [14].何其芳晚年旧体诗探幽[J]. 文学评论 2015(06)
- [15].秋日的私语——读何其芳《季候病》[J]. 星星 2020(17)
- [16].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何其芳《河》赏析[J]. 初中生 2020(Z2)
- [17].试论何其芳作品中的三峡书写[J]. 散文百家 2019(01)
- [18].围城内外——《墓》中人物形象的“他者”建构[J]. 青年文学家 2017(15)
- [19].解读何其芳的《雨前》——文章解读系列[J]. 初中生辅导 2017(Z2)
- [20].心灵中的语言风景——《一条河流的23种走向》艺术性之赏析[J]. 金田 2017(02)
- [21].思想进步,艺术却并未退步——以何其芳一篇杂文两个版本之比较为例[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7)
- [22].何其芳二三事[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5(11)
- [23].何其芳在文革中的遭遇[J]. 读书文摘 2013(11)
- [24].“重庆时期”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精神[J]. 蜀学 2008(00)
- [25].何其芳:在干校养猪的诗人[J]. 文史参考 2012(17)
- [26].试论北京岁月对何其芳文学创作的影响[J]. 芒种 2013(18)
- [27].形式优美 意蕴深刻——何其芳散文《雨前》赏析[J]. 语文天地 2009(11)
- [28].语言精练而富有诗意——何其芳的《黄昏》品读[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03)
- [29].何其芳后期与“何其芳现象”(1942—1977)[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1(01)
- [30].梦中的秋天——以《秋天》为例简述何其芳诗歌的梦幻基调[J]. 林区教学 2008(04)
标签:何其芳论文; 何其芳现象论文; 创作主体意识论文; 文学创作规律论文; 毛泽东文艺思想论文; 单一性政治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