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阅读是一种理解活动,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关于文本阅读的情况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活动。因此,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关于文本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主体间性理论是现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自我和世界的关系不是客体性或主体性的,而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本文在吸收主体间性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收集了一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给出了自己的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绪论,说明论题缘起,研究基础,研究方法和文章框架。第一部分的主旨是探索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具体内容包括讨论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观、阅读教学状态、阅读教学程式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现代语文发展、客观环境影响、教师自身素质、阅读教学理论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二部分的主旨是阐析主体间性理论的基本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剖析主体间性理论的诞生及发展过程;明确主体间性理论的概念界定;分析阅读作品中的主体间性。第三部分的主旨是提出主体间性理论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意义。具体内容包括提出优化教学过程,焕发课堂活力;唤醒学生心灵,鼓励合作创新;注重积极评价,培育学生个性;促进教师发展,加强自身素养四个方面的意义。第四部分的主旨是总结出主体间性理论与阅读教学整合的策略。具体内容包括总结出主体参与,情感交融,合作互动,批判——对话式教学,主体间性课程的评价五个方面的策略。第五部分的主旨是针对主体间性理论与阅读教学的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避免浅层预设对话,避免忽视教育性,防止阅读教学中对文本不当处理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主体间性理论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不再把阅读活动看作是主体对客体的把握,而是看作主体间的共在,是解读主体与创作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是对自我与他人的认同。总之,本文进行主体间性理论与阅读教学的整合研究,既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又符合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相信能为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深远影响。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章 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 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1.1 阅读教学的目标摆脱不了“功利性”1.1.2 “工具论”误导下的阅读教学观1.1.3 “二元对立”状态下的师生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颇具代表性1.1.4 阅读教学程式化,脱离实际1.2 目前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1.2.1 现代语文发展的历史原因1.2.2 社会学校客观环境的影响1.2.3 教育内部教师自身素质问题1.2.4 阅读教学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第二章 主体间性理论基本内容2.1 主体间性理论诞生及发展2.1.1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2.1.2 主体间性理论诞生及发展2.2 主体间性理论的概念界定2.3 阅读作品的主体间性2.3.1 阅读作品存在的主体间性2.3.2 阅读作品创作的主体间性2.3.3 阅读作品解读的主体间性第三章 主体间性理论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意义3.1 优化教学过程焕发课堂活力3.1.1 注重立人的阅读目的,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3.1.2 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的阅读教学过程有助于焕发课堂活力3.1.3 注重理解的阅读方法能优化教学过程,焕发课堂活力3.2 唤醒学生心灵鼓励合作创新3.2.1 人与文本的对话有助于唤醒学生心灵3.2.2 师生对话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建构3.2.3 自我反思性对话能鼓励学生创新性阅读3.3 注重积极评价培育学生个性3.3.1 对话式评价:共同构建学生主体的立体个性3.3.2 情境性评价:实现完满人格的塑造3.3.3 多元化评价:多几把尺子衡量学生3.4 促进教师发展加强自身素养第四章 主体间性理论与阅读教学整合的策略4.1 主体参与策略4.1.1 全员参与4.1.2 分层参与4.1.3 行动参与4.1.4 思维参与4.2 情感交融策略4.2.1 师生互敬互爱4.2.2 师生互尊平等4.2.3 教学民主科学4.3 合作互动策略4.4 批判——对话式教学策略4.4.1 培养学生“隐性对话”的习惯和能力4.4.2 鼓励学生在初步理解文本进行过“隐性对话”后进行“显性对话”4.5 主体间性课程的评价策略4.5.1 主体间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取向4.5.2 激励性评价策略第五章 主体间性理论与阅读教学的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5.1 避免浅层预设对话5.2 避免忽视教育性5.3 防止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不当处理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阅读教学论文; 主体间性理论论文; 整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