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16F87X和在线调试器MPLAB-ICD调试PIC系列单片机

使用16F87X和在线调试器MPLAB-ICD调试PIC系列单片机

一、用16F87X及在线调试器MPLAB—ICD调试PIC系列单片机(论文文献综述)

王粉花,李擎,张万书[1](2014)在《PIC单片机实验系统的研制》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PIC单片机实验系统的设计方案,选用高速、低功耗和高性能的8位PIC16F877A单片机。我们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注重硬件设计,同时还提供比较丰富的接口,便于扩展。实验系统提供了16个实验项目,可用于PIC16F87X系列单片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及电子竞赛赛前培训等。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该系统可以提高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周亚明[2](2013)在《一种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及其解码电路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旋转变压器是一种集速度、角度位置等检测于一身的精密装置,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尽管旋转变压器与光电编码器比起来,在精度上存在些许劣势,但其能够在酷热、极寒、潮湿等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而光电编码器却无法适应这样极端的工作环境。另外,磁编码器虽然也能在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但其与旋转变压器比起来,在精度、体积和成本等因素上不占优势。所以,旋转变压器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在电机位置传感器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本文首先从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入手,详细分析了普通变压器与旋转变压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由普通变压器原副边的感应电动势规律引申出了旋转变压器输出信号的规律。然后,对比分析了旋转变压器有刷式结构、带耦合变压器的无刷式结构和磁阻式结构的优缺点,于是发现磁阻式结构拥有其它两者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又发现磁阻式结构的旋转变压器又分为传统型和新型,其中传统型的磁阻式旋转变压器在加工等方面不及新型的磁阻式旋转变压器,所以最终本文选择了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作为研究和设计的对象。在对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具体设计过程中,首先参考了以往主要的性能指标,然后依照自身的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列出了本文所研制对象的技术参数。该技术参数与后面列出的相关数学模型一道,共同为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总体设计和解码电路的设计提供了工作目标和理论支持。在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总体设计中,包括定转子和绕组的设计,最后为了提高产品的系统精度,还在这些设计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结构的参数设计。而在解码电路的设计工作中,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其中硬件部分包括函数信号发生电路的设计、旋变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以及基于dsPIC30F3013单片机的旋变接口电路的设计;而软件部分包括A/D采样程序的设计和解码算法程序的设计。所有的设计工作都结束后,完成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组装,并下载好程序。最终以一款高精度的光电变压器作为参考,对三个样品进行了测试,并获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测试结果。同时在全文的最后,对本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研究和设计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许强[3](2013)在《焊接摆动器嵌入式控制系统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焊接摆动器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其控制系统的具体探究,总结了焊接摆动器在焊接技术中的应用,通过对其结构和软硬件的研究,并结合现在各种焊接工艺方法,设计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焊接摆动装置。该装置具有横向和纵向两个自由度,加之焊枪或母材的前后移动,可达到三个自由度的立体摆动效果。本文不仅设计出了该摆动装置的机械结构,而且对该摆动系统的软件及硬件进行了具体设计。该摆动装置具有焊枪左右摆动和上下提升功能,装置的机械主体为铝合金制滚珠丝杠和HG系列直导轨并配置两台步进电机。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完成了电源控制系统,LCD显示系统,键盘扫描控制系统,SPI通信控制系统和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等设计。本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采用两片PIC16F877A型单片机,显示器采用LCD12864液晶显示器,键盘为自制的4×4式矩阵键盘。装置的动力系统采用两部型号分别为86HC2P118(AC40V)和86HC2P80(AC40V)的步进电机及两台2M542-N型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在MPLAB IDE(v8.66)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全部采用C语言编程,并结合PICkitTM3编程/调试器及Protues ISIS软件进行调试和仿真。本装置设有摆动速度、摆动幅度、停滞时间、提升高度等相关参数并通过键盘扫描输入和LCD显示器显示,通过对参数的调节,能够完成摆动器的摆动功能。本摆动设计装置最后结合实验室内焊接机器人的线性滑台,通过几个摆动重复实验测试出在不同脉冲频率下步进电机的转数和摆动幅度及提升位移的误差值,其误差值均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其实验结果表明,该摆动装置能够正常平稳的运行,能够满足不同焊接工艺下的摆动需求,本装置符合本课题的设计初衷。

赵念[4](2013)在《某激光半主动导引头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导引头是精确制导导弹武器系统的中枢和大脑,其工作状态正常与否直接决定着武器系统的命中率。本课题为某项目正在研制的新型激光半主动导引头设计开发了个自动检测系统。采用微芯公司的PIC16F877高性能单片机作为导引头自动检测系统的主控芯片,基于分布式双CPU嵌入式系统架构设计相应的控制电路和控制软件,实现了某新型激光半主动制导导引头的自动检测。课题立足于导引头的功能测试,设计和实现了导引头自动检测程序,为评估导引头的工作状态提供了手段。该检测系统可以模拟弹上计算机控制导引头按武器系统工作流程工作,还能够实时监测和直观显示导引头的各种工作状态和状态参数;课题中利用微处理器中丰富的USART、I2C等接口功能模块,方便的实现了导引头系统功能指令注入、系统状态参数输出的控制。该检测系统在实验室进行了应用实验,详细的功能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成功实现了对激光半主动导引头的主要功能及性能参数的检测,为导引头研制、调试、状态评估、量产检验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鲍康贵[5](2012)在《新型液位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液位传感器系统是一种测量液体深度的装置,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液位测量、城市污水处理、农田水利监测等领域。传统的液位传感器系统由于价格昂贵、测量精度低、不便于携带等缺点,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微电子和传感器等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便携式、高精度、智能化的液位传感器系统越来越受到欢迎,成为了人们的青睐。本文在对市场上各类液位传感器系统进行分析后,吸收它们的优点,设计了一种用于敞口容器环境,便携式、高精度的液位传感器系统(精度可以达到1%)。首先,本论文对各种液位传感器系统的原理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干簧管网络作为液位传感器的可行性,对干簧管液位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一款高精度的干簧管液位传感器。其次,考虑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和抗干扰原则,采用4-20mA电流环对信号进行传输。在分析了两种4~20mA电流环解决方案后,采用LM358芯片设计了一种性价比高的4~20mA电路,并根据系统要求,设计了12V和5V电源电路。再次,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微处理器的适用场合,选择了PIC16F877A微控制器,设计了一款基于该处理器的系统控制电路,用于对信号进行控制、处理和显示。详细分析了控制板上各个外围接口电路的作用以及实际电路连接方式,列举了部分接口电路程序并对其进行解释。最后,为了便于数据通信和二次开发,设计了一款基于VC++开发环境的串口通信程序,它能接收来自下位机的液位数据,并将该数据绘制成一个折线图,方便用户实时观察液位值,用户可以通过该曲线,了解外界的液位变化,非常方便。同时,它能将液位值保存下来,方便二次开发。经过实际调试,在测量量程1米范围内,该系统能够达到精度1%的要求。在无恶劣的环境下,该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工作,且具备上位机通信功能,用户在设备以外相当远处,均能够实时监测液位变化,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陆子余[6](2011)在《嵌入式PIC单片机教学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趋于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嵌入式的计算机系统信息技术也将不断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嵌入式技术在90年代时期已完全展开,现今已为消费和通信类产品的流行趋势。同时,嵌入式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嵌入式系统中添加单片机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后PC时代,嵌入式系统将拥有最大的市场。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全面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各种各样的新型嵌入式系统设备在应用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通用计算机,每一个人都会有可能接触到从大到小各种各样多功能的嵌入式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家电等电子设备。而在工业和服务领域中,使用嵌入式技术的数字机床、智能工具、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也将逐渐改变传统的工业和服务方式。本论文介绍嵌入式PIC单片机教学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开发。嵌入式系统的本质特点使得其开发和调试过程较一般系统更为复杂,因而一个友好的开发环境对于嵌入式系统而言尤为重要。嵌入式系统不同于一般的操作系统,它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上下文切换、系统调用的最大执行时间可以确定、中断延迟。一般把嵌入式操作系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控制、通信等领域的实时操作系统,另一类是面向消费电子产品的非实时操作系统。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面向控制的实时操作系统。本课题实现的目标就是对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系统的改进与完善。嵌入式PIC单片机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器件,踏入社会之后,能够学以致用。此教学系统各项目和内容的推出要求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开发流程和步骤、工程师设计的方法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袁训山[7](2011)在《基于单片机的端面铣多轨迹运动研究》文中认为现代加工业对各种数控机床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与多样化,数字控制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2024端铣床受本身构造限制仅能进行单一速度的直线加工,要实现直线、圆弧和H型等多种轨迹的不同速度加工,需要借助于特定的数字运动控制系统。数控系统对于提升机床的各项性能具有重意义。该设计的数控系统选用功能强大的PIC16F877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伺服驱动类型选用半闭环伺服驱动,伺服电机选用MS系列的MS-110ST-M05030AZ-21P5和MS-80ST-M02430AZ-20P7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选用DS2系列的DS2-21P5和DS2-20P7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系统硬件部分设计围绕单片机展开,包括电源电路的设计,控制面板、显示器的连接以及单片机各端口的输出和输入等。在该系统中,单片机端口输出电压脉冲信号,经伺服驱动器驱动电机工作,控制端铣床刀具的竖直平面内进给,从而加工出接近理想轨迹的产品。数控系统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控制面板和显示器的驱动程序,直线插补程序,圆弧插补程序和刀补的处理,控制面板、显示器是最重要的人机对话设备,端铣床的加工过程及加工过程的干预都由控制面板的按键控制,显示器显示;插补程序通过基于递推法的逐点比较插补法“逐点逼近”实现,采取刀具走一步,算一步,判断下一步走向,再走一步的进给方法,直到到达加工终点。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写、调试以及软硬件的模拟仿真主要在Windows操作界面下的MPLAB集成开发系统中实现。借助于集成开发软件MPLAB-IDE,进行PIC系列单片机汇编程序的编写和调试,通过配套的在线调试开发工具套件MPLAB-ICD,进行在线的仿真调试和程序烧写。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数字运动控制系统实现了端铣床的直线加工、圆弧加工以及H型加工等多种加工轨迹。

董建征[8](2010)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智能温度控制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建筑节能逐渐成为世界性潮流和建筑技术发展基本趋向的大背景下,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作为一种既节能又舒适的新型采暖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日益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虽然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室内温度调节方面,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有待加深,尤其是在针对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智能温度控制器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国内还较为落后。本文对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智能温度控制器。首先,在本人本科时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完善了智能温度控制器的硬件系统,使得该温度控制器的功能设计等更加合理与贴近使用者的需求。其次,本文设计开发了该智能温度控制器的软件系统,并且深入研究了预期控制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预期控制部分的程序。再次,在智能温度控制器设计完成后还对其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智能温度控制器的运行使用以及控制效果,并对比分析了间歇控制模式以及预期控制模式的效果差异。

郝磊磊[9](2010)在《机车专用电压测量装置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车上用电设备电压的测量密切关系着机车的运行安全,人们已经在此类问题上设计了很多方法,特别是现在利用单片机的软件来代替硬件的功能,可以实现仪表测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并能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达到仪表的高可靠性、高精度和多功能。本文是针对机车上需要测量主机板各路电压而设计的基于PIC的机车专用电压测量装置。概述了仪器的理论基础、设计思想和技术细节,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所设计仪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PIC的机车专用电压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下位机软件设计、上位机界面设计,选择PIC作为仪器的核心处理器搭建硬件电路。在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上,利用UART转USB的桥接器PL2303设计了USB接口电路,用户使用方便并简化了开发程序设计。基于PIC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包括PIC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和上位机应用程序开发两部分。PIC系统软件程序采用C语言编程,在MPLAB开发平台下编写。上位机用户应用程序在VC++6.0开发环境下设计,使的用户界面更美观、简洁。调试和测试结果表明,模块软硬件设计正确,得到最终测量值测量精度满足要求。本仪器整体设计合理,性价比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邵佩[10](2009)在《基于线阵CCD的高速数据采集和血液流速检测系统》文中研究表明临床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动脉、血液等方面的众多疾病有高度相关性,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血液粘度作为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血液运输供应状况,影响血液在体内的流动性。可以定性的看出,粘度越低,血液流速变化越慢;反之,血液粘度越高,血流速度变化越快。因此通过测量在恒定压力条件下的血液流速的变化对反映血液粘度具有重要意义。电荷耦合器件(CCD)是一种高性能的半导体光电器件,近年来在天文摄像、消费电子、工业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CCD技术应用于几何测量可以实现高精度、在线动态检测和非接触测量等要求。为此,本课题以TCD1702C作为图像传感器,对离体血液进行速度测量。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基于CPLD和PIC单片机的线阵CCD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也包括支持系统运行所需的软件。论文首先介绍了线阵CCD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CCD驱动模块,其核心是一片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对CPLD编程产生CCD的驱动脉冲及同步控制信号;模块二:数据采集模块,CCD视频输出信号预处理后,在测量单滴血液在毛细玻璃管中的流速时,由高精度AD转换模块对CCD输出信号进行采样,将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量,使用高速缓存器FIFO对血液覆盖的有效像元信号进行储存,在测量连续血液在毛细玻璃管中的流速时,通过比较电路产生的二值化信号使PIC单片机中的捕捉功能对血液覆盖的有效像元信号进行捕捉;模块三:数据处理与显示模块,将数据送入PIC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血液流速,并通过串口通信将包含血液流速信息的数据采集到上位机,本课题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PC机的软件,设计出程序界面图,以显示血液流速曲线。在系统硬件电路调试通过的基础上,编写了系统运行所需的软件,并进行了软件仿真,给出了实验分析。

二、用16F87X及在线调试器MPLAB—ICD调试PIC系列单片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16F87X及在线调试器MPLAB—ICD调试PIC系列单片机(论文提纲范文)

(1)PIC单片机实验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硬件设计
    1) PIC16F877A单片机最小系统
    2) 液晶模块
    3) 八段数码管
    4) LED发光二极管
    5) 按键模块
    6) DS18B20 温度传感器
    7) ADC模块
    8) E2PROM模块
    9) 蜂鸣器模块
    10) 串口通信模块
2 软件平台及工具
3 开发实例
    1) 电子密码锁
    2) 超声波测距系统
4 结语

(2)一种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及其解码电路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电机位置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1.2.1 光电编码器的发展现状
        1.2.2 磁编码器的发展现状
        1.2.3 旋转变压器的发展现状
    1.3 电机位置传感器的性能比较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旋转变压器的原理和结构
    2.1 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2 旋转变压器的输出信号规律
    2.3 旋转变压器的结构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总体设计
    3.1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2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要求
    3.3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数学模型
    3.4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设计
    3.5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定子和绕组设计
    3.6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结构参数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解码电路的硬件设计
    4.1 函数信号发生电路的设计
        4.1.1 正弦信号发生电路
        4.1.2 方波信号发生电路
    4.2 旋变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4.2.1 输入隔离电路
        4.2.2 相敏整流电路
    4.3 基于 dsPIC30F3013 单片机的旋变接口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解码电路的软件设计和实验测试
    5.1 软件开发工具
        5.1.1 MPLAB IDE
        5.1.2 MPLAB C30
        5.1.3 MPLAB ICD2
    5.2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解码电路的软件设计
        5.2.1 A/D 采样程序设计
        5.2.2 解码算法程序设计
    5.3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实验测试
        5.3.1 解码系统与计算机通信接口设计
        5.3.2 实验测试的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焊接摆动器嵌入式控制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焊丝摆动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1.1 焊接摆动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1.2 焊丝摆动技术主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1.2 焊丝摆动技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要求及方案
2 焊接摆动器机械结构及相关参数
    2.1 摆动器摆动传动机构简介
    2.2 摆动器相关摆动参数的确定及传动机构的选择
        2.2.1 摆动相关参数的确定
        2.2.2 摆动器传动机构的选择
    2.3 焊接摆动器动力系统设计
        2.3.1 步进电机简介
        2.3.2 横向摆动驱动装置设计
        2.3.3 纵向提升驱动装置设计
    2.4 小结
3 焊接摆动器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摆动器控制系统电路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方案
    3.2 摆动器控制系统电路的组成
    3.3 焊接摆动器主控系统设计
        3.3.1 摆动器控制芯片的选择依据
        3.3.2 摆动器控制芯片的硬件结构
    3.4 焊接摆动器控制器基础电路设计
        3.4.1 系统最小电路设计
        3.4.2 I/O 口扩展电路设计
        3.4.3 控制器键盘电路设计
        3.4.4 LCD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3.4.5 单片机通信电路设计
        3.4.6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3.5 抗干扰电路设计
        3.5.1 电源抗干扰电路
        3.5.2 复位抗干扰电路
        3.5.3 驱动电机抗干扰电路
    3.6 摆动器控制系统电路板设计
        3.6.1 摆动器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绘制
        3.6.2 摆动器控制系统PCB 电路板设计
    3.7 小结
4 焊接摆动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4.1.1 控制系统软件的总体流程设计
    4.2 控制系统软件各个模块设计
        4.2.1 系统软件LCD 液晶显示模块设计
        4.2.2 系统软件扫描键盘模块设计
        4.2.3 系统软件SPI 通信模块设计
        4.2.4 系统软件主控摆动提升模块设计
    4.3 小结
5 焊接摆动器控制系统调试、仿真及实验测试
    5.1 系统调试、仿真的开发平台
        5.1.1 MPLAB IDE (v8.66)软件开发平台
        5.1.2 PICkitTM3 编程器/调试器
        5.1.3 Protues ISIS 软件的仿真
    5.2 焊接摆动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调试和软硬件仿真
        5.2.1 摆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译
        5.2.2 控制系统程序的调试及烧写
        5.2.3 控制系统各个模块的软硬件仿真
        5.2.4 摆动器控制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控制系统机械结构图
附录B PROTUES ISIS 电路图
附录C PCB 电路图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某激光半主动导引头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研究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激光精确制导技术简介
        1.2.3 导引头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安排
2 方案设计
    2.1 检测系统结构组成
        2.1.1 测控装置硬件构成
        2.1.2 测试系统软件组成
    2.2 系统功能
        2.2.1 自检程序功能
        2.2.2 测控装置功能
    2.3 小结
3 测控装置硬件平台设计及实现
    3.1 概述
    3.2 测控装置的结构
    3.3 嵌入式系统
    3.4 PIC16F877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
        3.4.1 PIC16F877单片机介绍
        3.4.2 PIC16F877外围电路设计
    3.5 电源设计
    3.6 数字隔离电路设计
    3.7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3.8 I~2C总线通信电路设计
    3.9 液晶屏显示电路设计
    3.10 小结
4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4.1 概述
    4.2 自检程序软件设计
    4.3 测控装置软件功能结构设计
    4.4 中断优先级设计
    4.5 定时器功能设计
    4.6 USART串口通讯软件设计
    4.7 I~2C总线通信程序设计
        4.7.1 从CPU I~2C总线通信程序设计
        4.7.2 主CPU I~2C总线通信程序设计
    4.8 液晶屏显示软件设计
        4.8.1 坐标
        4.8.2 字符位置与实际坐标的关系
        4.8.3 指令说明
        4.8.4 软件流程设计
    4.9 框架角输出精度、电锁精度计算
    4.10 加电启动时间、闭电锁时间、归零时间计算
    4.11 最大进动角速度计算
    4.12 开发系统
        4.12.1 MPLAB IDE集成开发环境
        4.12.2 MPLAB ICD2在线调试器
    4.13 软件调试经验
        4.13.1 系统路径的设定
        4.13.2 供电方式选择
        4.13.3 软件延时
        4.13.4 变量观察窗口
    4.14 小结
5 测试验证与结果
    5.1 测试验证的内容
    5.2 测试布局
    5.3 测试方法
        5.3.1 导引头上电启动、启动时间
        5.3.2 解电锁
        5.3.3 下视、框架角输出精度
        5.3.4 跟踪目标、归零时间
        5.3.5 再跟踪能力
        5.3.6 闭电锁、电锁时间及电锁精度
    5.4 测试结果
        5.4.1 导引头上电启动、启动时间测试
        5.4.2 解电锁测试
        5.4.3 下视、框架角输出精度测试
        5.4.4 跟踪目标、归零时间测试
        5.4.5 目标丢失再跟踪能力测试
        5.4.6 闭电锁、电锁时间及电锁精度测试
    5.5 小结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5)新型液位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常见液位计
    1.3 液位传感器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主要工作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内容
        1.4.3 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干簧管液位传感器原理和系统构成
    2.1 干簧管器件简介
    2.2 干簧管动作机理和干簧管安装注意事项
        2.2.1 干簧管动作机理
        2.2.2 干簧管使用注意事项
    2.3 干簧管液位传感器原理
    2.4 干簧管液位传感器的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
        2.4.1 液位传感器的误差分析
        2.4.2 其它注意事项
    2.5 干簧管液位传感器系统设计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位传感器的硬件设计和抗干扰原则
    3.1 传感器的设计
    3.2 传感器的信号传输方式
    3.3 4~20mA变送器的设计
        3.3.1 集成芯片XTR115、AD623、LM358简介
        3.3.2 两种电压-电流转换器的设计方案
    3.4 系统驱动电路
        3.4.1 三端稳压器件78XX简介
        3.4.2 驱动电源电路的设计
    3.5 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位传感器控制部分的设计
    4.1 控制部分最小系统
        4.1.1 PIC16F877A单片机简介
        4.1.2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4.1.3 PIC16F877A单片机的开发环境
    4.2 控制部分外围功能电路
        4.2.1 按键接口电路
        4.2.2 液位报警电路
        4.2.3 A/D采样电路
        4.2.4 液晶显示电路
        4.2.5 串行通信电路
    4.3 控制系统编程
        4.3.1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流程
        4.3.2 液位信号处理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位机程序设计
    5.1 Visual C++6.0开发环境简介
    5.2 上位机程序功能及串口通信方法
    5.3 上位机程序设计
        5.3.1 上位机框图设计
        5.3.2 串口通信程序
        5.3.3 波形显示程序
        5.3.4 数据存储程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调试
    6.1 系统调试常用方法
    6.2 液位传感器电路调试
    6.3 控制系统调试
    6.4 上位机功能调试
    6.5 液位传感器系统联调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6)嵌入式PIC单片机教学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单片机概述
        1.1.2 嵌入式系统
        1.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本文目标
        1.3.2 本文内容
    1.4 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环境
    1.5 本文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嵌入式单片机系统和功能
    2.1 教学现状
    2.2 人才需求现状
    2.3 人机交互系统
    2.4 PIC16F877单片机基础
        2.4.1 引脚及其功能
        2.4.2 PIC16F877基本电路
        2.4.3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2.5 模块分析
        2.5.1 LED跑马灯设计
        2.5.1.1 编写LED跑马灯程序特点
        2.5.2 PIC16F877单片机显示模块
        2.5.2.1 编写其他的绘图功能
        2.5.2.2 编写程序显示字符
        2.5.3 JHD161A液晶模块与PIC16F877的连接
        2.5.3.1 显示器与单片机的连接
        2.5.4 步进电机的控制
        2.5.4.1 步进电机的正反转
        2.5.4.2 步进电机的速度调整
        2.5.5 直流电机调速
        2.5.5.1 PWM方式控制直流电机调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关键性问题
    3.2 面临的挑战
    3.3 关键技术
        3.3.1 开发流程
        3.3.2 链接和交叉编译
    3.4 系统的组成
    3.5 LED显示
        3.5.1 LED显示程序设计
    3.6 液晶显示
        3.6.1 实现显示字符功能
        3.6.2 实现绘图功能设计
    3.7 JHD161A液晶模块与PIC16F877的连接
    3.8 步进电机的控制
        3.8.1 步进电机的正反转
        3.8.2 对步进电机的调速
    3.9 直流电机调速
        3.9.1 调节占空比的PWM输出的波形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测试
    4.1 系统测试
        4.1.1 测试工具简述
        4.1.2 测试工具介绍
    4.2 交叉调试
    4.3 具体分析
        4.3.1 LED跑马灯程序测试
        4.3.2 显示字符测试
        4.3.3 绘图功能测试
        4.3.4 JHD161A液晶模块与PIC16F877的连接测试
        4.3.5 对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测试
        4.3.6 对步进电机的速度调整测试
        4.3.7 进行PWM方式控制直流电机调速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5.3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单片机的端面铣多轨迹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数控机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1.2 课题的由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数控系统方案设计
    2.1 数控系统的基本结构
    2.2 伺服驱动系统
    2.3 伺服电机及驱动器选型
    2.4 主控制器(单片机)设计
        2.4.1 主控制器选型
        2.4.2 PIC16F877单片机的内部构成
        2.4.3 PIC16F877系列单片机外部引脚
    2.5 本章小结
3 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硬件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3.2 硬件电路的基本组成
    3.3 电源电路设计
    3.4 控制面板/显示器电路设计
    3.5 伺服驱动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数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数控系统主控程序及其功能
    4.2 控制面板/显示器驱动程序设计
    4.3 插补程序设计
        4.3.1 直线插补程序设计
        4.3.2 圆弧插补程序设计
    4.4 刀具补偿处理
    4.5 本章小结
5 控制系统的运行调试及结果分析
    5.1 软件和硬件的运行调试
        5.1.1 汇编源程序的编写和软件仿真
        5.1.2 汇编源程序的在线调试
    5.2 控制系统的现场安装调试及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本设计中的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智能温度控制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相关技术简介
        1.3.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简介
        1.3.2 地板采暖温度控制技术简介
    1.4 本论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开发该温度控制器所涉及到的理论基础
    2.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传热机理
        2.1.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构造
        2.1.2 热媒向地板的传热过程
        2.1.3 地板表面向室内的传热过程
    2.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温控理论
        2.2.1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及原理
        2.2.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控制方式
    2.3 PIC 系列单片机技术与原理
        2.3.1 PIC 系列单片机基础
        2.3.2 PIC 系列单片机开发技术
        2.3.3 PIC 系列单片机开发工具
        2.3.4 PIC 系列微控制器指令系统
第三章 智能温度控制器的开发
    3.1 智能温度控制器开发概述
        3.1.1 开发目的、功能要求及创新点
        3.1.2 技术参数及其他要求
    3.2 硬件系统开发
        3.2.1 器件选择
        3.2.2 电路系统设计
    3.3 软件系统开发
        3.3.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3.3.2 软件系统设计
    3.4 数学模型的建立
        3.4.1 超调量数学模型
        3.4.2 预热时间数学模型
第四章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4.1 实验系统及方案介绍
    4.2 实验数据分析
    4.3 实验结论
    4.4 节能性与经济性分析
        4.4.1 节能性分析
        4.4.2 技术经济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9)机车专用电压测量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仪器的硬件设计
    2.1 仪器硬件整体设计
        2.1.1 总体方案论证
        2.1.2 硬件结构
    2.2 核心处理器 PIC16F877
    2.3 信号调理电路
    2.4 16F877 系统硬件设计
        2.4.1 复位电路设计
        2.4.2 时钟电路设计
        2.4.3 16F877 片内A/D 模块
    2.5 AT24C512 存储器接口设计
    2.6 系统电源设计
    2.7 人机交互电路设计
        2.7.1 行列式键盘的设计
        2.7.2 LCD1604 液晶显示模块接口电路的设计
    2.8 USB 接口设计
        2.8.1 USB 的发展及特点
        2.8.2 基于PL2303 的USB 接口设计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PIC 系统程序设计
    3.1 PIC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MPLAB-IDE 和Hitech-PICC
        3.1.1 MPLAB-IDE 的结构特点和组成
        3.1.2 Hitech-PICC 编译器
        3.1.3 MPLAB-IDE 内挂接PICC
        3.1.4 PIC 单片机的C 语言原程序基本框架
    3.2 PIC 系统软件设计
        3.2.1 初始化模块设计
        3.2.2 A/D 采集模块设计
        3.2.3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3.2.4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位机应用程序设计
    4.1 Microsoft Visual C++ 6.0 概述和集成开发环境
    4.2 MFC 概述
        4.2.1 窗口
        4.2.2 事件驱动
        4.2.3 句柄和Windows 消息
        4.2.4 消息、消息格式与消息处理的模式
    4.3 上位机界面和报告单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及系统误差分析
    5.1 系统测试标定、实验及数据误差分析
    5.2 实验结果分析
    5.3 系统误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线阵CCD的高速数据采集和血液流速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CCD 与血液流速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CD 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2.2 血液流速测量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2 系统硬件结构
    2.3 系统软件设计
3 线阵CCD 工作原理及工作电路设计
    3.1 线阵CCD 的工作原理
        3.1.1 电荷的产生和存储
        3.1.2 电荷耦合
        3.1.3 电荷转移
    3.2 线阵CCD 的主要特性
    3.3 线阵CCD 的技术应用
    3.4 TCD1702C 驱动时序
        3.4.1 概述
        3.4.2 TCD1702C 简介
        3.4.3 TCD1702C 驱动时序
    3.5 基于CPLD 的驱动电路设计
        3.5.1 几种常用的线阵CCD 驱动电路
        3.5.2 CPLD 技术的优越性
        3.5.3 开发系统QuartusⅡ简介
        3.5.4 硬件描述语言VHDL
        3.5.5 驱动电路设计
        3.5.6 基于CPLD 的CCD 时序软件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4.1 概述
    4.2 CCD 信号预处理电路设计
    4.3 AD 转换电路设计
        4.3.1 AD 转换器选择
        4.3.2 AD 转换电路设计
    4.4 高速缓存FIFO 电路设计
        4.4.1 FIFO 缓存器选择
        4.4.2 FIFO 存储的接口电路设计
    4.5 比较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PIC 单片机及数据处理软件设计
    5.1 PIC16F877A 的技术特点及内部结构
    5.2 MPLAB-ICD2 在线调试工具的应用
    5.3 振荡电路和复位电路设计
        5.3.1 振荡电路
        5.3.2 复位电路
    5.4 PIC 串行通信模块设计
        5.4.1 PIC 串行接口的设计
        5.4.2 PIC 串行通信程序
    5.5 PIC 数据处理程序
        5.5.1 量化数据处理程序
        5.5.2 二值化数据处理程序
    5.6 PC 机软件的设计
        5.6.1 Visual Basic 6.0 简介
        5.6.2 与单片机的通信
        5.6.3 基于Visual Basic 6.0 的界面及程序设计
    5.7 本章小结
6 软件仿真与试验分析
    6.1 引言
    6.2 CCD 驱动脉冲时序仿真及波形显示
        6.2.1 CCD 驱动脉冲时序仿真
        6.2.2 CCD 驱动和输出信号显示
    6.3 CCD 的噪声及噪声处理方法
        6.3.1 CCD 的噪声来源
        6.3.2 噪声处理方法
    6.4 血液流速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用16F87X及在线调试器MPLAB—ICD调试PIC系列单片机(论文参考文献)

  • [1]PIC单片机实验系统的研制[J]. 王粉花,李擎,张万书.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4(02)
  • [2]一种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及其解码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 周亚明. 湖南大学, 2013(07)
  • [3]焊接摆动器嵌入式控制系统研制[D]. 许强. 沈阳大学, 2013(04)
  • [4]某激光半主动导引头检测技术研究[D]. 赵念.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6)
  • [5]新型液位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鲍康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2(09)
  • [6]嵌入式PIC单片机教学系统研究与开发[D]. 陆子余.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7]基于单片机的端面铣多轨迹运动研究[D]. 袁训山. 沈阳大学, 2011(07)
  • [8]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智能温度控制器的研究[D]. 董建征. 天津大学, 2010(02)
  • [9]机车专用电压测量装置的研制[D]. 郝磊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6)
  • [10]基于线阵CCD的高速数据采集和血液流速检测系统[D]. 邵佩. 重庆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使用16F87X和在线调试器MPLAB-ICD调试PIC系列单片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