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探明公路交通对两侧作物生长过程生理特性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通过水稻盆栽试验和室内理化分析的方法,研究公路交通对不同距离处的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生理特性、重金属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叶片Gs、Ci、Pn、Tr及总叶绿素含量抽穗期均比拔节期增多,气孔导度(Gs)在两个时期均以50m最低,与150m的差异显著。拔节期叶片的胞间C02浓度(Ci)、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以10m处最高,抽穗期,胞间CO2浓度,10m>150m>50m,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150m处最高,差异显著。叶片水分利用率在拔节期以50m处最高,与150m差异显著,抽穗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在两个时期以150m处相对较大,拔节期与150m比较差异不显著,抽穗期达显著水平。叶绿素a/b,150m处相对较小,拔节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差异显著。2.拔节期,3个距离处水稻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系统活性差异均不显著。抽穗期,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随至路基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有显著差异。抽穗期,叶片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50m处最大,10m、50m处比150m差异均显著。抽穗期,水稻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150m>10m>50m,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抽穗期比拔节期有所升高,10m>50m>150m,但差异不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受到明显影响。SOD活性抽穗期,10m、50m处比150m处高出13.37%、21.28%,差异均显著。水稻叶片的CAT活性在两个时期均为50m>10m>150m,差异均不显著。抽穗期,POD活性10m、50m处比150m处高出19.65%、25.87%,差异均显著。两个时期之间进行比较,抽穗期比拔节期保护酶系统活性都有所增加,说明随着水稻生长时间的增长,公路交通污染对其影响增大,保护酶系统活性增大有利于保护植物免受伤害。3.土壤中重金属Pb、Cu、Zn、Cd含量为10m、50m大于150m处,只有收获期Pb含量50m处比150m处略有降低,Pb含量在收获期有所降低,Cu、Zn变化幅度不大,在水稻的一个生长周期中,在距公路150m范围内,并未有明显增加,且均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范围内。但Cd元素含量在收获期l0m处出现明显增加。水稻植株中重金属Pb、Cu、Zn、Cd含量大于糙米。在150m范围内糙米中Pb、Cu、Zn含量均无超标,符合无公害稻米卫生标准。Cd元素含量在50m范围内有超标,且10m处超标量大于50m处。在150m处糙米Cd元素含量是安全的。10m、50m处谷壳中Pb含量均高于糙米中含量,谷壳中Pb、Zn含量150m处相对较低,差异显著,Cu含量变化不大,Cd含量在50m处比150m处高出30.16%,差异显著,l0m处比150m处低5.37%,差异不显著。植株中Cu、Cd含量均以l0m处为最高值,Pb、Zn含量均为50m处值最高。4.水稻株高、主穗穗长、剑叶长和宽均为150 m处相对较大,50m处相对最小。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均以150m相对较高,但差异均不显著。千粒重以50m处最低,比150m低7%,二者差异显著,10m处比150m处低2%,差异不显著。每盆产量以150m处最高,10m、50m处相对150m有显著差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抽穗期高温对不同品种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差异[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09)
- [2].小麦孕穗、抽穗期的管理技术[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19)
- [3].不同播期和抽穗期弱光胁迫对杂交稻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10)
- [4].杂交中稻抽穗期天气对结实率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 2016(05)
- [5].水稻孕穗至抽穗期病虫害诊断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8)
- [6].水稻极早抽穗期基因的鉴定和遗传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8)
- [7].合江19水稻品种安全抽穗期模拟模型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02)
- [8].水稻极晚抽穗期基因的鉴定和遗传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09(09)
- [9].谷子抽穗期与农艺性状的相关与回归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3)
- [10].小麦抽穗期喷施多菌灵、戊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 2013(11)
- [11].拔节抽穗期不同时长干旱胁迫对水稻冠层光谱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5)
- [12].抽穗期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科技论文 2017(18)
- [13].小麦抽穗期与麦红吸浆虫成虫发生期的同步性及其受害程度[J]. 生态学报 2015(11)
- [14].不同栽培密度对有色稻抽穗期叶片性状的影响[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15].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01)
- [16].田间冬小麦抽穗期长势分析——基于可见-近红外光[J]. 农机化研究 2016(04)
- [17].基于高密度Bin图谱的水稻抽穗期QTL定位[J]. 作物学报 2018(06)
- [18].基肥结合抽穗期追肥稳定稻麦产量并提高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08)
- [19].江苏省高粱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05)
- [20].关中地区夏玉米抽穗期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J].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2)
- [21].田间密植诱导抽穗期玉米叶片衰老时的光合作用机制[J]. 作物学报 2019(02)
- [22].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谷子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5)
- [23].寒地超级稻松粳9号抽穗期冠层特性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04)
- [24].氮、磷、钾营养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08(03)
- [25].抽穗期高温与干旱对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 [26].水稻农艺性状的耐盐碱鉴定及比较分析[J]. 土壤与作物 2020(03)
- [27].不同时期低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2)
- [28].抽穗期高温干旱胁迫对杂交水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16(01)
- [29].你有几条根[J]. 意林(原创版) 2011(09)
- [30].抽穗期干旱对水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