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效果论文-阮连国,刘建忠,刘薇,罗燕和,余晓丽

抗病毒效果论文-阮连国,刘建忠,刘薇,罗燕和,余晓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病毒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50岁,抗病毒治疗效果

抗病毒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阮连国,刘建忠,刘薇,罗燕和,余晓丽[1](2019)在《武汉市≥50岁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武汉市≥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武汉市≥50岁HIV/AIDS病人基线时一般人口学资料、HIV感染途径、目前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线和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与病毒载量(VL)的检测结果以及当次随访时的服药依从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HIV/AIDS病人778人,男635人(81.6%),女143人(18.4%)。年龄范围50~84岁,中位数57岁(53~64岁)。基线和最近一次VL检测中,VL<20拷贝/mL的分别有2人(0.3%)、606人(77.9%)。基线和最近一次随访中,CD4细胞≥200个/μL的分别有425人(54.6%)、646人(83.0%)。无漏服药以及较少的漏服药次数者病毒学完全抑制率较高,基线时HIV/AIDS病人CD4细胞≥200个/μL者免疫学效果较好,抗病毒治疗时间较长者病毒抑制效果和免疫学效果均较好(P<0.05)。结论武汉市≥50岁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抗病毒治疗时间、服药依从性和基线CD4细胞水平与抗病毒治疗效果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11期)

王莹莹,廖一鸣[2](2019)在《抗病毒颗粒联合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病毒颗粒联合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59)采用利巴韦林治疗,为实验组(n=59)采用抗病毒颗粒联合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对比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康复时间,并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1%)高于参照组(83.05%),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均快于参照组,两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抗病毒颗粒联合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安全又有效,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陈雪婉[3](2019)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4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乙型肝炎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及HBV-DNA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7%)低于对照组(2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水平,抑制HBV-DNA的复制,从而提高HBeAg、HBV-DNA转阴率及HBV-DNA下降幅度,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2期)

徐韵菁[4](2019)在《恩替卡韦用于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104例,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分为对照组(n=52,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与观察组(n=52,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的HBV-DNA、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明显;治疗3个月、6个月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更高(P<0.05)。结论:恩替卡韦应用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促进早期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汉青,张天挺,孙海荣[5](2019)在《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长期抗病毒后生物化学应答不佳的干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长期抗病毒后生物化学应答不佳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随机对照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仍按原方案持续治疗并加用复方益肝灵片,观察组沿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双环醇。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水平,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肝脏弹性值。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显着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48周时(P<0.05)。观察组治疗48周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着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48周时(P<0.05),丙二醛显着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48周时(P<0.05)。观察组肝脏弹性值<15KPa 37例,>15KPa 13例;对照组肝脏弹性值<15KPa 35,>15KPa 15例。观察组治疗48周时肝脏弹性值<15KPa者和>15KPa者肝脏弹性平均值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48周时(P<0.05)。结论双环醇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生物化学应答不佳者肝功能,降低肝脏弹性值。(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10期)

陈芳霞[6](2019)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综合治疗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在病毒性角膜内皮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既往病史、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等,对患者施以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综合疗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内皮形态以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在细胞多形性变异率、角膜厚度以及细胞计数方面的数据与治疗前比较,组间差异与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符合,即P<0. 05;此外,参考LogMAR视力,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改变情况为0. 20(0. 10~0. 40) LogMAR,相对比治疗前的0. 70(0. 38~1. 10) Log MAR,数据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对患者行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综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角膜内皮形态,加快患者视力恢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王加,芦雅苹,陆琳琳[7](2019)在《孕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孕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孕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83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肝治疗,观察组采取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的妊娠期肝病结局、严重不良事件、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前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90.70%、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60.4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7.50%和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终止妊娠率2.33%、非生育住院率6.98%,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00%和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0.0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孕期隐性肝炎活动患者,采取积极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肝病结局,减少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改善新生儿结局,降低了HBV的母婴传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8期)

周超,陈宗良,张维,吴国辉[8](2019)在《重庆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入组病人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入组1年时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抗病毒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概率比例抽样法开展现况调查,现场采集病人血样开展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检测,并在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收集调查对象抗病毒治疗基线和随访数据。采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对象389例,病人平均年龄(47.7±16.4)岁,男性占73.3%,已婚占54.8%,异性性接触传播占70.7%,有漏服药物行为的占5.7%。抗病毒治疗1年时,病人病毒学抑制成功比例为94.8%,免疫学成功比例为80.5%,CD4~+T值平均增加97(IQR:21~187)个/mm~3,艾滋病相关疾病和症状的比例从11.6%下降到4.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T值水平、漏服药物行为(无)与病人免疫成功概率相关(P<0.05),OR值分别为0.29、4.82。结论重庆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入组1年时的治疗效果显着,为进一步提高病人免疫成功率,建议加强高CD4~+ T值水平(≥500个/mm~3)、有漏服药物行为的病人知识宣传和依从性教育。(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7期)

韩文新[9](2019)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观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据患者入院时间,均分对照组及观察组,施以常规治疗及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在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各项指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治疗方式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疾病症状恢复良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式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莹莹,谭健新[10](2019)在《赖氨葡锌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赖氨葡锌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按就诊顺序均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病毒口服液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赖氨葡锌联合抗病毒口服液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病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为(2.45±0.96)d,流涎消失时间为(3.83±1.34)d,疱疹消失时间为(4.03±1.54)d,住院时间为(6.71±1.29)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葡锌联合抗病毒口服液能够缩短病征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5期)

抗病毒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抗病毒颗粒联合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59)采用利巴韦林治疗,为实验组(n=59)采用抗病毒颗粒联合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对比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康复时间,并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1%)高于参照组(83.05%),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均快于参照组,两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抗病毒颗粒联合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安全又有效,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病毒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阮连国,刘建忠,刘薇,罗燕和,余晓丽.武汉市≥50岁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2].王莹莹,廖一鸣.抗病毒颗粒联合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J].名医.2019

[3].陈雪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

[4].徐韵菁.恩替卡韦用于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J].北方药学.2019

[5].杨汉青,张天挺,孙海荣.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长期抗病毒后生物化学应答不佳的干预效果[J].肝脏.2019

[6].陈芳霞.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综合治疗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医药.2019

[7].王加,芦雅苹,陆琳琳.孕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8].周超,陈宗良,张维,吴国辉.重庆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入组病人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

[9].韩文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探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10].王莹莹,谭健新.赖氨葡锌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

标签:;  ;  ;  ;  

抗病毒效果论文-阮连国,刘建忠,刘薇,罗燕和,余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