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家咨询法律制度研究

我国专家咨询法律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一种智力支持和知识扩展手段,咨询以及专家咨询在我国古已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专家咨询制度却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专家咨询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出现和建立的。近年来,随着“建立科学化、民主化政府决策机制”政策的号召和影响,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潮的带动,我国专家咨询的立法和实践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充分显示了该制度的活力和功效。然而,较之西方国家比较成熟的专家咨询制度,我国的专家咨询制度尚存在一些差距,该项制度设计的本来效果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就是以我国专家咨询制度目前的发展状况和不足之处为视角,试图对专家咨询制度的现状和完善做出自己的梳理。关于专家和专家咨询的概念,虽然不乏前人的诸多表述,但文章认为这些表述都很少从专家咨询制度的设计目的角度来进行论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足。为此,在进行概念界定时,论文尝试从专家咨询制度的设计目的出发,在内涵上对专家以及专家咨询做了一个独立性的强调。认为专家除了具备专业知识水平之外,还应该具备中立的身份和不偏不倚的态度。专家咨询制度在理论上是与协商民主理论、正当程序理论、专家理性模式以及决策学的相关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论文接下来着重对这些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并且探讨了这些理论与法制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协商民主理论,一般的观点认为这一理论解释的是公众参与的正当性问题,论文在进行详细探讨以后认为这一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专家咨询制度。在第二部分,论文论述了国外专家咨询制度的发展概况及一般经验。同时,选取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制度进行具体分析。因资料所限,国外部分的论述主要介绍的是美国和日本的相关做法,并且是以两国关于专家咨询的基础性法律为依托来进行介绍的。介绍完毕以后,论文通过对比归纳,对两国制度的共同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作为我国制度完善的参考。在第三部分,论文主要针对我国专家咨询制度的立法和实践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实践上,我国专家咨询制度存在外部影响及趋利性导致专家咨询制度边缘化;由于迷信专家而导致制度使用过于泛滥;专家咨询组织发展不均衡,制度运行基础不牢固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在立法上,我国专家咨询制度存在立法层级不高,有损制度权威;内容繁简不一,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制度设计不完整,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论文的第四部分,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实现专家咨询制度法制化的总体建议。具体说来,包括:提高我国专家咨询制度的立法层次,制定一部统一的高位阶立法;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确立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消除咨询活动组织的行政色彩,保障咨询活动的独立性;赋予专家相关权利,保障其必要的履职条件;平衡专家构成,保证咨询活动的中立性;确立公开制度,实现程序法制等实现法制化的具体建议。此外,针对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需求,文章还顺带提出了鼓励咨询产业和咨询机构的均衡发展;转变政府观念,加强权力的自我约束;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实现政府、专家和公众的良性互动等法治环境的完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传送带理论的缺陷及专家理性模式的引入
  • (二) 我国专家咨询制度的现实与构想之间的差距
  • 二、研究现状综述及本文的创新点
  • 三、研究意义
  • 第一章 专家咨询制度及其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 专家
  • (二) 专家咨询
  • (三) 专家咨询制度
  • (四) 专家咨询法律制度
  • 二、专家咨询制度的理论基础
  • (一) 协商民主理论
  • (二) 正当程序理论
  • (三) 专家理性模式
  • (四) 决策学理论
  • (五) 专家咨询理论与专家咨询制度法制化之间的关系
  • 第二章 国外专家咨询制度的发展及经验总结
  • 一、专家咨询制度的发展及其一般路径
  • (一) 专家咨询制度的发展概况
  • (二) 专家咨询制度化的一般路径
  • 二、美国、日本专家咨询制度的发展及经验总结
  • (一) 美国、日本的专家咨询制度的主要内容
  • (二) 美国、日本专家咨询制度化的经验总结
  • 第三章 我国的专家咨询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专家咨询制度实践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 (一) 我国专家咨询制度的实践状况
  • (二) 我国专家咨询制度实践存在的问题
  • 二、我国专家咨询制度的立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 (一) 我国专家咨询制度的立法概况
  • (二) 我国现有专家咨询制度的立法内容梳理
  • (三) 我国专家咨询制度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我国专家咨询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立法,实现专家咨询法制化
  • (一) 提高立法层次,制定一部高位阶的统一立法
  • (二) 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
  • (三) 消除咨询活动组织的行政色彩,保障咨询活动的独立性
  • (四) 赋予专家相关权利,保障其必要的履职条件
  • (五) 平衡专家咨询组织构成,保证咨询活动的中立性
  • (六) 确立公开制度,实现程序法制
  • 二、从实践和政策着手,营造制度运行的法治环境
  • (一) 鼓励咨询产业和咨询机构的均衡发展
  • (二) 转变政府观念,加强权力的自我约束
  • (三) 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实现政府、专家和公众的良性互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特色”研究——比较的视角[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多维自由”及其局限[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3].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现实困境与中国化超越路径[J]. 理论月刊 2020(04)
    • [4].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显著特征和时代价值[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02)
    • [5].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的借鉴[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3)
    • [6].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下的征收拆迁协商[J]. 行政管理改革 2020(10)
    • [7].新时代协商民主理论中的国际视野[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3)
    • [8].纷争中的“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辨析[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6)
    • [9].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对传统协商思想的继承、内化和超越[J]. 管子学刊 2016(04)
    • [10].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J]. 学理论 2017(04)
    • [11].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思潮的批判性分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7(03)
    • [12].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初探[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4)
    • [13].参政党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评《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
    • [14].协商民主理论发展的新趋势[J]. 科学社会主义 2015(06)
    • [15].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与话语建构的学理分析[J]. 探索 2015(06)
    • [16].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现状述评——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角度[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5)
    • [17].浅析十八大报告中的协商民主理论[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8].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比较研究[J]. 团结 2014(05)
    • [19].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源起之异探析[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6)
    • [20].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新进展[J]. 浙江社会科学 2015(10)
    • [21].对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运行的思考[J]. 网友世界 2014(02)
    • [22].中国发展协商民主的可行性探析[J]. 党政干部论坛 2014(06)
    • [23].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之发展历程[J].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4)
    • [24].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及时代意义[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3(05)
    • [25].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探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09)
    • [26].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历史逻辑探究[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2)
    • [27].中西方协商民主制度比较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19(02)
    • [28].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下的弱势群体话语权保障[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6(06)
    • [29].协商民主理论的两个哲学因素[J]. 团结 2015(05)
    • [30].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J].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1)

    标签:;  ;  ;  ;  

    我国专家咨询法律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