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铝基镀铅板栅在12V,10Ah阀控密封式铅酸电池负极中的应用以及聚苯胺在炭基体和镀铅基体上的电化学合成。本文中对铝基镀铅板栅的研究,主要是在于紫阳的研究基础上,改善了镀液体系和镀液添加剂,提高了电镀的生产效率,并将其应用到了12V,10Ah阀控密封式铅酸电池的成品当中。并对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充放电性能及循环寿命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负极应用了铝基板栅的电池的各种性能均与传统铅酸电池相当,且有些性能要略高于传统铅酸电池。应用了铝基镀铅板栅的电池,在循环了80次后,寿命结束。电池解剖结果表明,镀铅层可以有效的保护铝基体。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焊接工艺的问题。本文中对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参杂态聚苯胺膜的导电性和对铅基体的缓蚀性能,延缓铝基镀铅板栅在铅酸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腐蚀,从而可以采用更薄的镀铅层,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铅酸电池的重量比能量。本文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阶跃法合成聚苯胺膜,实验结果表明,在镀铅基体上用恒电位阶跃法可以合成更好的聚苯胺膜。当聚苯胺膜为鲜艳的绿色且厚度较薄时,其电导率呈现金属态。一定厚度的聚苯胺膜对镀铅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蚀作用,但是聚苯胺的存在,使析氧电位负移,这对其在铅酸电池中的应用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发展1.1.1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化学原理1.1.2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特点1.2 板栅材料综述1.2.1 板栅材料的发展1.2.2 常用板栅合金综述1.3 轻型板栅综述1.3.1 轻型板栅研究的历史概况1.3.2 轻型板栅的研究现状1.4 铝板栅的铸造1.4.1 铝合金的分类1.4.2 铝合金的铸造1.5 聚苯胺综述1.5.1 导电高分子1.5.2 自掺杂聚苯胺及其合成的介绍1.5.3 自掺杂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1.6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二章 氟硼酸高速镀铅及铅锡合金添加剂的研究2.1 引言2.2 实验方法及装置2.2.1 铅锡合金镀液的制备及镀液成分分析方法2.2.2 电镀实验装置2.2.3 镀液电化学测试装置及其方法2.2.4 铝基铅锡合金镀层制备流程2.2.5 镀层成分及其厚度分析方法2.3 新型添加剂对镀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2.3.1 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2.3.2 主添加剂A对极化的影响2.3.3 主添加剂A对镀液分散能力的影响2.3.4 主添加剂A对镀液覆盖能力的影响2.3.5 主添加剂A对镀液阴极电流密度的影响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轻型板栅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3.1 前言3.2 实验方法与内容3.2.1 涂膏3.2.2 固化、干燥3.2.3 装配、化成3.2.4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测试3.3 实验结果与讨论3.3.1 固化干燥后极板的参数3.3.2 固化干燥后负极板栅表面的腐蚀膜3.3.3 铝基轻型板栅铅酸蓄电池的初始容量性能3.3.4 铝基轻型板栅铅酸蓄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3.3.5 铝基轻型板栅铅酸蓄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3.3.6 铝基轻型板栅铅酸蓄电池的析气性能3.3.7 铝基轻型板栅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寿命3.4 电池解剖3.4.1 解剖观察3.4.2 电池失效分析3.5 本章小结第四章 聚苯胺在炭基体上的电化学合成4.1 引言4.2 实验部分4.2.1 试剂和仪器4.2.2 电极4.2.3 膜合成方法4.2.4 聚苯胺的结构,颜色和导电性4.3 结果与讨论4.3.1 电解液中的苯胺浓度对聚苯胺析出电位的影响4.3.2 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对聚苯胺析出电位的影响4.3.3 聚苯胺膜循环伏安合成的正交实验4.3.4 红外光谱分析4.4 结论第五章 聚苯胺在铅基体上的电化学合成5.1 引言5.2 实验部分5.2.1 试剂、电极和仪器5.2.2 电解液配制和实验方法5.3 结果与讨论5.3.1 镀铅上聚苯胺的临界析出电位5.3.2 镀铅电极上聚苯胺膜的循环伏安法合成5.3.3 镀铅电极上聚苯胺膜的恒电位法合成5.3.4 不同质量聚苯胺膜的电导率5.3.5 聚苯胺膜的交流阻抗谱研究5.3.6 聚苯胺膜对镀铅基体的缓蚀作用5.4 本章结论第六章 结论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电镀铅论文; 铝合金论文; 阀控密封式铅酸电池论文; 电化学合成论文; 聚苯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