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20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功能初探

CD20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功能初探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CD200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属于Ⅰ型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表达于多种细胞类型。由于其缺乏胞内信号序列,需要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CD200的受体包括CD200R1-5,相对局限分布于髓系来源的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该信号通路主要通过髓系细胞间接调节免疫平衡,在过敏、自身免疫、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移植排斥等免疫相关疾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包括自身反应性T细胞、B细胞及凋亡细胞清除障碍等。树突状细胞作为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也参与到SLE发病的过程中,表现为细胞数量、活化状态及功能的异常等。树突状细胞是CD200R分布的主要细胞群,其在该信号通路的调控过程中应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关于CD200/CD200R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动物模型,其在人类树突状细胞功能调节及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实验立足于CD200R分布的主要细胞群-树突状细胞,分析SLE中CD200R在其表面表达的情况,并通过建立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研究CD200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阐述该信号通路在SLE致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明确诊断SLE的患者20例,同期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17例,采集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1、用CD11c和CD123标记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样树突状细胞(pDC),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树突状细胞的比例及其表面CD200R表达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价,与树突状细胞表面CD200R表达率进行相关分析。2、利用磁珠分选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出CD14+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然后加入LPS刺激其活化成熟。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LPS刺激对MoDC表面CD200R表达率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加入LPS或LPS+CD200对MoDC表面活化标志表达的影响;ELISA检测不同处理组中IL-6、IL-10水平的变化:借助流式细胞术检测同种异体混合淋巴反应(MLR)中不同处理组的MoDC刺激CD4+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从而分析CD200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1、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外周血PBMC中CD11c-CD123bright细胞(pDC)比例下降(0.50±0.08%vs.1.59±0.31%,p=0.002),单核细胞群(Mo)比例升高(18.66±2.77%vs.10.52±1.04%,p=0.014),具有显著性差异;CD11c+CD123dim细胞(mDC)比例无显著性差异(11.35±1.45%vs.9.39±3.35%,p=0.273)。2、CD200R在CD11c-CD123bright细胞(pDC)上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D11c+CD123dim细胞(mDC)(HC:65.14±4.72%vs.27.95±2.00%, p<0.001; SLE:47.97±5.50%vs.20.51±2.87%, p<0.001)。3、与健康对照相比SLE患者CD11c+CD123dim细胞(mDC)及CD11c-CD123bright细胞(pDC)表面CD200R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降低(mDC20.51±2.87%vs.27.95±2.00%,p=0.046;pDC47.97±5.50%vs.65.14±4.72%,p=0.027)。4、SLE mDC表面CD200R的表达阳性率与血沉呈负相关(r=-0.552,R2=0.3043,p=0.041)。第二部分1、SLE患者等量外周血中PBMC提取量较健康对照减少(1.24±0.15×107/30ml vs.4.3±0.77×107/30ml, p<0.001),但单核细胞诱导成为MoDC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30.10±5.75%vs.16.90±4.03%,p=0.043)。2、在SLE患者和健康对照中,与培养基(M)组相比,MoDC在LPS刺激成熟后,表面CD200R的表达均显著下调(HC中LPS vs. M:CD200R+%53.54±4.74%vs.62.09±5.18%, p<0.001; MFI41.18±2.28vs.45.50±2.93, p=0.002; MFIxCD200R+%22.53±2.78vs.28.97±3.58, p<0.001。SLE中LPS vs. M:CD200R+%45.10±7.53%vs.52.33±8.18%, p=0.023; MFI38.79±1.88v.s.43.28±2.37, p=0.015; MFI×CD200R+%18.01±3.64vs.23.37±4.49, p<0.001)。3、SLE患者和健康对照中,LPS活化后,MoDC表面成熟活化标记HLA-DR、 CD83、CD86均显著上调(p<0.05):培养上清中IL-6和IL-10的分泌量均显著增加(p<0.05);在同种异体单向MLR中刺激CD4+淋巴细胞增殖的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健康对照MoDC表面活化标记表达有高于SLE患者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4、健康对照中,与LPS组相比,LPS+CD200组的MoDC表面成熟活化标志HLA-DR、CD83、CD86进一步显著上调(LPS+CD200vs. LPS:HLA-DR+%77.45±7.59%vs.75.59±8.22%, p=0.038; CD83+%×MFI14.41±2.71vs.12.15±2.96, p=0.003; CD86+%×MFI254.78±56.77vs.228.40±53.95, p=0.009);培养上清中IL-6分泌量进一步显著增力(297.57±52.86pg/ml/104vs.255.04±41.80pg/ml/104, p=0.032), IL-10分泌量显著降低(24.91±6.03pg/ml/104vs.28.29±6.72pg/ml/104, p=0.024);MLR中刺激CD4+淋巴细胞增殖的比例无显著变化(15.2±2.6%vs.14.4±2.3%,p=0.374)。5、SLE患者中,与LPS组相比,LPS+CD200组的MoDC表面成熟活化标记HLA-DR、CD83、CD86无显著差异;培养上清中IL-6及IL-10分泌量无显著差异;MLR中刺激CD4+淋巴细胞增殖的比例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上述p均>0.05。6、健康对照LPS+CD200组MoDC在MLR中刺激CD4+细胞增殖比例高于SLE,具有显著性差异(15.2±2.6%vs.8.8±1.5%,p=0.049)。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其表面CD200R的阳性率降低,其中mDC表面CD200R的阳性率与血沉呈负相关。LPS刺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活化后,CD200R表达下调。健康对照中CD200使LPS刺激的MoDC进一步活化,SLE患者中未见此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CD20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上的表达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材料
  • 三、实验方法
  • 四、实验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第二部分 CD200/CD200R对LPS诱导SLE树突状细胞活化的调控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材料
  • 三、实验方法
  • 四、实验结果
  • 小结
  • 讨论
  • 附彩图
  • 不足与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英汉名词对照表
  • *'>附录2 ACR 1997年的SLE分类标准*
  • *'>附录3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记分(SLEDAI score)*
  • 附录4 SLE患者临床资料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CD200R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肿瘤临床 2019(19)
    • [2].小鼠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后的CD200R表达[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2(02)
    • [3].小胶质细胞在不同损伤神经环境下CD200R的表达[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2(11)
    • [4].CD200和CD200R在膀胱和肾脏肿瘤表达的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10)
    • [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CD200R下调意义[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6(02)
    • [6].探讨BV2细胞活化中是否存在p38MAPK及JAK2-STAT通路的磷酸化激活[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05)

    标签:;  ;  

    CD20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功能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