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知识社会学论文-谢建锋

现代知识社会学论文-谢建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知识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识社会学,曼海姆现代政治学观,科学政治学

现代知识社会学论文文献综述

谢建锋[1](2018)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科学”政治学——曼海姆现代政治学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曼海姆划分了政治和行政,并且结合现代思想史上各种政治思想类型,他认为政治科学并不是一种学理建构,政治科学以不同阶级和政党的实践为基础,这种研究还联系了理论和实践。构建政治科学不能以党派政治立场为基础,政治科学超越了党派眼光,构建政治科学不能只是依附于知识分子。虽然曼哈慕的政治学理论具有独特的视角,但是仍旧具有不彻底性和调和性,加有一定的保守主义色彩。(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09期)

宋辰婷[2](2014)在《后现代社会学的知识分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社会学对于知识分子的研究通过引进“场域”作为中介,将宏观结构因素和知识分子公共干预模式连接起来,将分析视角从忠诚问题转向知识分子的干预模式问题。   和社会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一样,对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学研究也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即逐渐走出价值判断(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5-09)

张会杰[3](2013)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现代大学理念变迁研究——诠释《知识社会中的大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社会学是研究知识模式演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知识模式的演化是现代大学理念变迁的动力。知识模式经历了革命的知识模式及求真的知识模式、应用的知识模式、自反性的知识模式的演化轨迹,与此对应,现代大学也经历了象牙塔的隐喻、动力站的隐喻、交往平台的隐喻的现代大学理念变迁。(本文来源于《重庆高教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刘成才,范钦林[4](2012)在《现代中国的现实主义叙事——路遥小说《人生》的知识社会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知识社会学"研究视角中,路遥的现实主义小说《人生》中的身体、风景与现实主义已被1980年代中国"现代"这个意识形态规训与殖民,汇入到现代中国大叙事中去,为建构新意识形态合法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论证。路遥的现实主义文学把潜在社会劳动者收编到实现国家"现代化"话语中,因此得到劳动者和官方权力话语的欢迎与首肯,在无意识中与现实社会意识形态达成和解,甚至是同谋的隐秘存在,也是其小说现实主义叙事最现代之所在,并为文学对现实发言的可能性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视角。(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杨生平[5](2012)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科学”政治学——曼海姆现代政治学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曼海姆通过对政治与行政的划分并在考察近现代思想史上不同政治思想类型后提出,政治科学并不是一种系统化、理性化的学理建构,而是基于不同阶级与政党的实践所作的理论联系实践式的研究;政治科学的建构不能基于党派的政治立场,而应是超党派的、从行动中的人类的眼光所进行的综合式研究,这项工作只能由自由知识分子来完成。曼海姆的政治学理论虽有着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但其对政治本质的理解与政治科学的建构仍有着明显的不彻底性和调和性,体现了一种典型的保守主义政治立场。(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2年10期)

刘子凌[6](2007)在《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社会学”——丸山升《鲁迅·革命·历史》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丸山升的论文集以"鲁迅·革命·历史"的名字命名,固然可以看作是对他本人学术兴趣的概括,但是,在更深的层次上,这种排列其实暗中指明了丸山本人学术研究发展的脉络。从鲁迅到革命到历史,这个次序提供了如何达到学术研究的一种博大、浑厚状态的有迹可循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期刊2007年01期)

梁立新,袁名泽[7](2007)在《史境和超越:科学知识社会学与后现代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离不开后现代主义这一特定的文化史境,因此,科学知识社会学不仅从思想来源还是理论主张来看,都和后现代主义有着融通之处。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不论从实践还是从方法论来看都是对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07年02期)

李怡[8](2006)在《知识社会学——中国现代文学阐释的一种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文学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外部研究(社会历史研究)向内部研究(自足的形式研究)的转变过程。在形式研究狭隘的弊端囿限了视野之际,文学研究再次将眼界转向了外部。这次不是转向以往的简单的、机械的社会历史反映论和决定论,而是寻求文学与社会存在的各种关系的契合点。知识社会学为这一转向提供了理论的支撑。以下选编的四篇稿件从不同的社会关系的角度切入中国近现代文学,获得了诸多新的研究视点和新的见解。(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06年04期)

杜以芬[9](2006)在《“元叙事”的危机与知识合法性的局限——浅谈利奥塔对后现代知识的社会学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解构传统知识、真理、理性等概念的认识论批判来实现对后现代社会的批判是大多数后现代主义者的策略,也是利奥塔一系列后现代着作的主旨所在。在研究后现代主义问题的经典之作《后现代状态》一书中,利奥塔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当代西方高科技社会中的知识状态的嬗(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06年10期)

陈鹏[10](2005)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与后现代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整个西方世界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就是“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站在学术主流的对立面,显现出强烈的相对主义特征。大卫·格里芬等所提出的后现代科学虽然自称是从建设性的角度来建构科学,但是,后现代主义者通过对现代性的解构,(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期刊2005年07期)

现代知识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后现代社会学对于知识分子的研究通过引进“场域”作为中介,将宏观结构因素和知识分子公共干预模式连接起来,将分析视角从忠诚问题转向知识分子的干预模式问题。   和社会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一样,对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学研究也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即逐渐走出价值判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知识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1].谢建锋.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科学”政治学——曼海姆现代政治学观探析[J].才智.2018

[2].宋辰婷.后现代社会学的知识分子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3].张会杰.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现代大学理念变迁研究——诠释《知识社会中的大学》[J].重庆高教研究.2013

[4].刘成才,范钦林.现代中国的现实主义叙事——路遥小说《人生》的知识社会学解读[J].中国文学研究.2012

[5].杨生平.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科学”政治学——曼海姆现代政治学观探析[J].江汉论坛.2012

[6].刘子凌.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社会学”——丸山升《鲁迅·革命·历史》札记[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

[7].梁立新,袁名泽.史境和超越:科学知识社会学与后现代主义[J].世纪桥.2007

[8].李怡.知识社会学——中国现代文学阐释的一种思路[J].中华文化论坛.2006

[9].杜以芬.“元叙事”的危机与知识合法性的局限——浅谈利奥塔对后现代知识的社会学批判[J].理论学刊.2006

[10].陈鹏.科学知识社会学与后现代主义[J].世界科学.2005

标签:;  ;  ;  

现代知识社会学论文-谢建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