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论文-郭琦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论文-郭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杂交链式反应,信号放大,大肠杆菌O157,H7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郭琦[1](2017)在《基于HCR及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系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O157:H7是大肠杆菌中的一种具有高致病性的食源性致病血清型,有报道称低于10个菌就能够致病,如何快速灵敏地检测大肠杆菌O157:H7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分别建立了传统ELISA方法、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的ELISA方法、集成杂交链式反应和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的ELISA方法,旨在找到一种准确快速的ELISA方法高灵敏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本文首先采用传统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通过优化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的浓度,传统的ELISA方法在培养基和牛奶样品当中的灵敏度分别为4.88×104 CFU/mL和5.08×104 CFU/mL,变异系数分别为1.31%–6.87%和1.52%–7.81%。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ELISA方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通过优化生物素化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浓度,在培养基和牛奶样品中灵敏度分别为2×104 CFU/mL和3.23×104 CFU/m L,变异系数分别为1.12%–8.63%和1.25%–9.61%。两种传统ELISA方法特异性良好,变异系数低,稳定性好,均能实现对牛奶样品的加标检测,但两种方法的灵敏度都较低。本文最后构建了基于HCR及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系统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实现了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灵敏检测。将大肠杆菌O157:H7的多抗包被在酶标板之后,加入标记了大肠杆菌O157:H7单抗和DNA1引发序列的胶体金复合物。当存在目标菌株时,将会形成多抗–目标菌–单抗–胶体金–DNA1复合物。复合物与加入的生物素化H1和生物素化H2发生杂交链式反应,形成一个带缺口的包含大量生物素的双链结构DNA,生物素将与链霉亲和素化的酶发生酶催化底物显色反应。通过优化胶体金探针单抗、多抗、生物素化H1及H2加入浓度,DNA1标记量,封闭剂的选择,HCR反应时间,酶反应动力学时间及温度,得到的最优条件为:单抗标记量150μg/m L;多抗包被浓度10μg/mL;生物素化H1及H2加入浓度0.25 nmol/mL;DNA1标记量400μL(1 nmol/mL);封闭剂选择为3%BSA;HCR反应时间为75 min;酶反应动力学时间和温度分别为10 min和37°C。在最优条件下,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线性范围为5×102–1×107 CFU/mL,在培养基和牛奶样品中灵敏度分别为1.08×102 CFU/mL和2.60×102 CFU/mL。特异性实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并且在培养基和牛奶样品当中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9%–5.88%和0.76%–5.38%。本文建立的基于HCR及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ELISA方法与传统双抗夹心ELISA和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ELISA相比,灵敏度分别提高了451倍和185倍。综上所述,本文所建立的新型ELISA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以实现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灵敏检测。(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27)

许睿,宋家武,乔薇,黄小燕,郭国威[2](2016)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基因芯片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准确、简便、低成本的临床实用型Apo E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技术。方法通过基因文库获取Apo E基因全序列;以Primer Primer 5.0设计探针和引物,oligo6验证。摸索PCR扩增条件,产物测序确认;质粒构建并测序确认。探针点样在含链亲蛋白的基因芯片(专利技术)上,待检样品以生物素d UTP标记3'端进行扩增,然后与基因芯片杂交洗脱,阳性结果为纳米金紫红色的圆点状,肉眼即可判断实验结果。以本法检测160例临床样本,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完毕后通过肉眼识别紫色点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biotin-streptavidin systems,BSAS)分布位置,由此可准确分辨Apo E基因型。临床样本实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具高度一致性(kappa=0.971,P<0.001)。结论在具备标准基因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应用此技术进行Apo E基因多态性分析,可临床常规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6年15期)

孙平风[3](2016)在《FA-PAMAM靶向系统联合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系统在卵巢癌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检测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FA-PAMAM靶向系统联合BAS信号放大系统构建荧光探针及磁分离探针,用于SKOV3细胞检测和分离。研究方法:采用活泼酯法合成SA-QDs及SA-MNPs,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表征分析偶联SA前后QDs和MNPs的水化粒径和zeta电位,验证偶联是否成功。并用同样方法以PAMAM为载体制备生物素化F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 Spectrometer)检测是否有新化学键生成来证明复合物的成功制备。利用SA-QDs与生物素化FA高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实现FA为靶向分子的SA-QDs荧光探针特异性标记FR高表达SKOV3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析FA-PAMAM靶向系统联合BAS信号放大系统的荧光增强作用,并以FR低表达的A549细胞为对照组,验证该探针的靶向特异性。在添加背景细胞的PBS体系中加入预染色的SKOV3细胞,构建磁信号放大方式富集分离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模型。首先加入生物素化FA与SKOV3细胞孵育一定时间,再投入SA修饰的MNPs,在外加1.0 T磁场的作用下分离SKOV3细胞。为获得较高的捕获率,对分离过程中的反应添加量、反应时间及磁分离时间进行了优化。通过MTT实验检测该捕获体系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将捕获的SKOV3细胞重新放入CO_2培养箱中培养,检测SKOV3细胞是否存在损伤及观察细胞贴壁情况,证明该捕获系统分离得到的细胞可用于下一步研究。结果:1、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结果显示,本研究所用的QDs(17.86 nm)及MNPs(24.48 nm)粒径分布较集中,具有优良的单分散性,偶联SA后,SA-QDs(29.47 nm)及SA-MNPs(30.33 nm)水化直径较偶联前均增加;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在超纯水中的QDs及MNPs表面均呈负电位,分别为-(58.10±4.56)mV及-(41.60±3.26)mV,偶联SA后,SA-QDs及SA-MNPs所测zeta电位负值较偶联前均降低,分别为-(26.30±2.06)mV和-(27.00±2.11)mV。偶联SA前后,QDs、SA-QDs、MNPs及SA-MNPs在琼脂糖凝胶中均由阴极侧向阳极侧移动,但偶联SA后的SA-QDs和SA-MNPs泳动速度分别慢于QDs和MNPs,并且在紫外线的激发下,QDs和SA-QDs均发射较强的红色荧光。FTIR图谱显示,1550 cm~(-1)~1650cm~(-1)处可见苯环上C=C键伸缩振动吸收峰,而同时3200 cm~(-1)~3350cm~(-1)处可见FA苯环上C-H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这些均是FA特征性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证实FA已成功偶联到PAMAM,同时在1650cm~(-1)~1750 cm~(-1)处可见biotin与表面富含氨基基团的PAMAM发生化学反应的新生化学键,间接证明FA-PAMAM-biotin的偶联成功。2、细胞染色结果显示,以FA为靶向分子的SA-QDs荧光探针可特异性标记SKOV3细胞,荧光信号强度高达114.92±2.87 a.u,预先加入的游离FA可抑制该靶向探针与细胞的结合,致使荧光信号强度明显减弱,为57.86±7.59 a.u,且FR低表达的A549细胞荧光强度较弱,仅为14.94±0.83 a.u。与此同时该探针标记SKOV3细胞的荧光信号比未经PAMAM(47.81±1.35 a.u)或BAS(77.50±2.43a.u)介导的QDs探针显着增强。结果表明FA靶向SA-QDs荧光探针具有显着的荧光信号放大作用,并呈现出良好的靶向性。3、建立基于FA-PAMAM靶向系统联合BAS磁信号放大方法富集分离SKOV3细胞实验研究中,对该富集分离方法中各参数进行优化,当在FA-PAMAM-biotin投入量为2 pmol,FA-PAMAM-biotin与SKOV3细胞反应时间为60 min,SA-MNPs用量70μg,反应30 min后,磁分离30 min为最优捕获条件,捕获效率最高可达83.41%。4、MTT比色法显示在实验中所用材料对细胞无毒性作用,细胞分离后培养结果显示磁分离后的细胞仍可贴壁生长,保持良好的活性。结论:1、成功偶联并获得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的SA-QDs和SA-MNPs,并成功合成了FA-PAMAM-biotin。2、SA修饰QDs结合生物素化的FA可靶向标记SKOV3细胞,该染色方法具有明显的量子点荧光信号放大作用。3、结合FA-PAMAM靶向系统结合BAS系统实现磁信号放大,可实现FR高表达SKOV3细胞的特异性和高效捕获,且捕获得到的细胞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该捕获体系在卵巢癌循环肿瘤细胞筛查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6-01)

陈翊平,蒋兴宇[4](2014)在《结合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的磁弛豫时间免疫传感器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系统和磁弛豫时间传感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牛奶中卡那霉素的磁弛豫时间免疫传感分析方法。在磁实弛豫时间传感中,超顺纳米磁珠的状态的改变会引起周围水分子质子的弛豫时间发生改变,弛豫时间的改变量和目标物的含量相关。在这个方法中,链霉亲和素有四个结合生物素的位点,可以起到"桥接"作用,将分数状态的超顺纳米磁珠通过抗原-抗体作用聚集到一起,起到磁信号放大的作用,从而提高方法的灵敏度。重点优化超顺纳米免疫磁珠的偶联条件和链霉亲和素的浓度,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牛奶中卡纳霉素的检测,检出限为0.1ng/mL,检测时间为45min,灵敏度比传统的ELISA提高了10倍,检测时间由原来的4-6小时缩短到了45min。(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期刊2014-08-04)

朱丽华[5](2009)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压电传感实时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之间具有高度亲合力和高度特异性,将其用于压电传感研究,反映出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的压电传感实时响应特性。分别讨论了体系pH对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吸附行为的影响,链霉亲和素包被浓度、包被时间、结合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结合实验的影响以及结合反应的特征。结果表明,pH=7.4时以100μg/mL链霉亲和素包被8 h后效果最好;结合反应中,生物素的浓度在0.11~1.65μg/mL范围内,传感器的响应频率值与溶液浓度成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房国祥,吴云娟,王书侠,虞伟,李晓军[6](2008)在《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经济简便的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ELISA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链霉亲和素(SA)预包被,再结合生物素化的CCP(Bio-CCP)这一固相化模式,摸索检测抗CCP抗体的最优实验反应条件,并进行方法学考核和临床应用评价。结果该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敏感性为(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屈霞琴,姜文琴,钱琴应,贤平,潘振业[7](1996)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在检测MHV抗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BSA)试剂建立测定MHV抗体的BSA-ELISA法,并与SPA-ELISA法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本底极低,敏感性比后者提高4倍,阳性检出率提高1倍,且经阻断试验证明其特异性高。因此,该法在检测实验动物的特异性抗体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上海实验动物科学》期刊1996年S1期)

王克霞,王健,王玉亭[8](1996)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检测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方法检测了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旨在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的功能,其结果为各患者的CD_6~+、CD_4~+、CD_3~+和CD_4~+/CD_4~+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与正常人相比较,差别均有高度显着性(P<0.01)。表明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杀伤性T淋巴细胞(T_c)参与了肝损害。(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4期)

屈霞琴,姜文琴,钱琴,应贤平,潘振业[9](1996)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在检测MHV抗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BSA)试剂建立测定MHV抗体的BSA-ELISA法,并与SPA-ELISA法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本底极低,敏感性比后者提高4倍,阳性检出率提高1倍,且经阻断试验证明其特异性高。因此,该法在检测实验动物的特异性抗体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上海实验动物科学》期刊1996年Z1期)

朱晴晖,朱平,章谷生,邵济钧[10](1994)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在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自制CMV抗原和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试剂,通过最适条件的对比,建立了检测人血清中抗巨细胞病毒IgM、IgA类抗体的BSA-ELISA,并与普通ELISA作比较,结果表明,BSA-ELISA的非特异性吸附明显低于普通ELISA,与普通ELISA相比,抗体效价分别提高5和7倍,阳性率分别提高68%和153.5%。在实际工作中曾用BSA-ELISA检测临床样品165份,就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表明BSA-ELISA检测CMVIgM和IgA可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免疫学杂志》期刊1994年05期)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简便、低成本的临床实用型Apo E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技术。方法通过基因文库获取Apo E基因全序列;以Primer Primer 5.0设计探针和引物,oligo6验证。摸索PCR扩增条件,产物测序确认;质粒构建并测序确认。探针点样在含链亲蛋白的基因芯片(专利技术)上,待检样品以生物素d UTP标记3'端进行扩增,然后与基因芯片杂交洗脱,阳性结果为纳米金紫红色的圆点状,肉眼即可判断实验结果。以本法检测160例临床样本,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完毕后通过肉眼识别紫色点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biotin-streptavidin systems,BSAS)分布位置,由此可准确分辨Apo E基因型。临床样本实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具高度一致性(kappa=0.971,P<0.001)。结论在具备标准基因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应用此技术进行Apo E基因多态性分析,可临床常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郭琦.基于HCR及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系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7

[2].许睿,宋家武,乔薇,黄小燕,郭国威.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基因芯片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

[3].孙平风.FA-PAMAM靶向系统联合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信号放大系统在卵巢癌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检测中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

[4].陈翊平,蒋兴宇.结合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的磁弛豫时间免疫传感器的构建[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2014

[5].朱丽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压电传感实时响应特性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房国祥,吴云娟,王书侠,虞伟,李晓军.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08

[7].屈霞琴,姜文琴,钱琴应,贤平,潘振业.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在检测MHV抗体中的应用[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6

[8].王克霞,王健,王玉亭.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检测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6

[9].屈霞琴,姜文琴,钱琴,应贤平,潘振业.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在检测MHV抗体中的应用[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6

[10].朱晴晖,朱平,章谷生,邵济钧.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在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中的应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4

标签:;  ;  ;  ;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论文-郭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