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训练周期及负荷特征的研究

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训练周期及负荷特征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竞技游泳水平的日益提高,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竞技年龄也普遍延长,不少30岁左右的运动员仍保持着高水平的运动能力。而我国能在近30岁的年龄还继续从事游泳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已是寥寥无几,大多数运动员在23岁左右就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在我国大多数优秀游泳运动员退役的年龄,正是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创造最佳运动成绩的黄金年龄。因此,我国游泳运动员竞技年龄和运动寿命太短的问题是制约我国游泳运动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根据高水平运动员的各方面特征选择适宜的训练内容、方法,安排适宜的负荷,如何使我国运动员在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后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尖锐地成为摆在我国游泳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跟踪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个案分析法对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训练周期及负荷进行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的训练安排灵活多变,最具个性化、更有针对性。在这一阶段的大周期训练安排中更加注重运动员生理及心理疲劳的恢复.各时期训练节奏变化明显,训练负荷强度高于其它训练阶段,而训练负荷量则少于其他训练阶段。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进入竞技保持阶段平均年龄男子22.3±2.06岁,女子20.6±1.85岁。(2)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的准备期,训练10-14周;调整1-3周。这一时期各级负荷强度总次数安排最多,负荷量最大。训练安排从一般到专项逐步过渡、训练负荷从易到难逐渐增强。准备期注重陆上训练,陆上课次安排大体一致,略有变化。(3)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的比赛期时长5-8周,训练最具个性化,针对性极强。比赛期各级负荷强度总次数安排低于准备期,临近比赛各级负荷强度次数安排逐渐减少,但极限强度有所提高。进入比赛期逐渐减少负荷量,至比赛前负荷量达到最小。比赛期更加重视训练后的恢复及比赛前竞技状态的形成。(4)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恢复期时长1-3周,大赛后恢复期的训练安排更趋向自然恢复。这一时期训练负荷强度以低强度有氧为主,大赛后恢复期训练负荷强度小于一般性比赛后恢复期。这一时期负荷量最少,大赛后恢复期的训练负荷量小于一般性比赛后的恢复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游泳运动员竞技年龄的研究
  • 2.2 竞技保持阶段运动训练相关问题的研究
  • 2.3 目前研究中尚存的问题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跟踪观察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个案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的划分
  • 4.2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训练大周期的安排特点
  • 4.2.1 准备期安排特点
  • 4.2.2 比赛期安排特点
  • 4.2.3 恢复期安排特点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训练周期及负荷特征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