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草原资源既是经济资源,更是生态资源,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草原生态环境退化沙化不断加剧,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特别是西部草原生态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本文以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现状在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草原生态为例,对西部牧区草原生态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西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和草原退化沙化问题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地理环境、自然原因外,治理政策的不配套,监管力度的不够,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也是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很好的解决草原生态问题的关键所在。由此,本文对我国目前草原生态的法律法规现状进行重新审视,认为应该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尽快地修订和补充适应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政策。同时需要各级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和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到草原保护工作中,彻底的改变目前草原生态的现状,全面推进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论文目录
摘要要旨第一章 草原生态概述1.1 草原和草原的功能1.1.1 草原概念1.1.2 草原的功能1.2 西部牧区草原的分布与生态意义1.2.1 西部牧区草原的分布1.2.2 西部牧区草原的生态意义1.3 可持续发展与草原保护1.3.1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1.3.2 可持续发展与草原保护的关系1.4 依法保护草原的重要意义1.4.1 有利于保证和缓解草原生态面临的压力1.4.2 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4.3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生态法治环境第二章 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概况2.1 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概述2.2 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保护的回顾2.3 新时期,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保护基本措施第三章 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3.1 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3.1.1 草原生态退化面积扩大,动植物物种不断减少3.1.2 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之间存在较大矛盾3.1.3 相关治理政策不配套,涉及牧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3.1.4 草原执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3.1.5 社会各方和群众参与草原的积极性需进一步提高3.1.6 退化草地的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善尚未形成标本兼治的措施3.2 草原生态保护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3.2.1 人为因素3.2.2 自然因素3.2.3 经济因素3.2.4 政策法律因素第四章 草原生态保护法制现状4.1 草原生态保护立法现状4.1.1 草原法律体系内部存在不协调4.1.2 草原法与相关法律之间存在不协调4.1.3 草原法与民商法、刑法等法律之间存在不协调4.2 草原生态保护执法现状4.2.1 草原执法依据存在缺陷4.2.2 体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4.2.3 草原执法法律意识的淡薄4.2.4 利益驱动对草原保护造成严重制约4.3 草原生态保护司法现状4.3.1 开垦草原案件仍高居不下4.3.2 草原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较为突出4.3.3 非法征用、使用草原案件查处率较低4.4 草原生态保护法律监督现状4.4.1 政府管理力度不大,法律监督机制明显滞后4.4.2 公众的环境法律意识不强,守法意识淡薄第五章 国外草原生态保护立法及对我国的借鉴5.1 国外草原生态保护立法概述5.2 国外草原生态保护立法的主要内容5.3 国外草原生态保护立法对我国的借鉴第六章 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制对策6.1 完善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6.1.1 明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6.1.2 不断完善草原法律法规体系6.1.3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具体制度建设6.2 改善草原生态保护的执法环境6.2.1 强化法制,协调关系,增强草原执法能力6.2.2 健全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6.2.3 培育社会法制观念,提高执法科技含量6.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法制教育6.3.1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其存在的价值6.3.2 培养各级干部的生态环境法律意识6.3.3 发展新型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6.4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6.4.1 建立协调统一的监督管理组织体系6.4.2 建立健全法律监督管理制度体系6.4.3 培育民间监督力量,拓宽民间监督渠道结束语注释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附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西部牧区论文; 草原资源论文; 草原生态恶化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政策法律论文; 法制对策论文;
西部牧区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制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保护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