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用小鼠复壮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以口服和滴鼻途径测定其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用100LD50剂量,以口服、滴鼻途径分别感染雏鸭,于感染后6h、12h、18h和24h取心、肝、肺、肾及胸腺进行组织活菌计数;同时取心、肝、肺、肾、脾、胸腺、法氏囊、腺胃和十二指肠制作病理切片。结果如下:滴鼻途径的LD50=1×10-4.5/0.2mL,口服途径的LD50=1×10-2.375/0.2mL,说明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从滴鼻途径感染雏鸭时,其致病力明显高于口服途径感染。口服和滴鼻感染后12h,从胸腺、肝、心、肺检测到生长繁殖的病原菌,18h从口服感染组的肾脏检出目标菌,24h从滴鼻组的肾脏检出目标菌。口服感染12h,胸腺中菌数最高,达5.33×103,依次是肝、肺、心、肾。滴鼻感染12h,肺中菌数最高,达5.00×103,依次是胸腺、肝、心、肾。24h均以胸腺菌数最高。表明检测体内鸭巴氏杆菌抗原或分离病原菌,首选器官是胸腺和肺,其次是肝、心。6-12h是巴氏杆菌在体内的对数生长期,12-24h各脏器内活菌量增加不显著,体内免疫应答反应开始起作用,对侵入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杀灭能力,抑制了病原菌的快速生长繁殖。消化道途径感染出现病变的最早时间是侵入后6h,呼吸道途径感染出现病变的时间小于6h。口服途径感染雏鸭后6h,各器官都表现以充血为主要特征的轻微病理变化,6-12h表现以细胞肿胀、开始细胞变性为特征的病理变化。12-18h表现细胞变性加剧,开始核浓缩、核碎裂为特征的病理变化。18-24h表现核浓缩、核碎裂加剧,细胞溶解的细菌损伤病理,以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器官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相伴的免疫损伤。是一个由变性逐渐演变到坏死的渐进性坏死病理过程。滴鼻途径的病理变化与口服途径相似,但病理进程有所提前。鸭多杀性巴氏杆菌对胸腺、脾、法氏囊等免疫器官造成病理损伤,以胸腺和脾脏的损伤较为严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论文; 感染雏鸭论文; 致病力论文; 细菌动态繁殖论文; 动态病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