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及药物干预效应

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及药物干预效应

论文摘要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闭合性脑损伤都是造成45岁以下青年病人死亡和出现神经损害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尽管相关的研究和神经监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严重脑损伤病人的预后仍然很差,死亡率高达35—40%。过去关注的焦点是创伤后脑皮质的损害导致颅内高压,并进一步发生继发性损伤。对此,也采取了许多治疗措施以恢复损伤组织的功能。但颅内高压仍然是导致闭合性脑损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继发于创伤的进一步损伤可导致神经炎症反应。前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趋动素以及补体参与的过敏毒素反应,是继发性神经炎症反应的关键介导因素。 乙酰胆碱酯酶是神经系统的重要水解酶,其主要功能是水解突触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稳定。乙酰胆碱酯酶因其来源不同,其氨基酸顺序及空间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单克隆抗体是以杂交瘤技术制备的特异性识别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可用作蛋白质特异性检测的工具。 本研究中,为观察损伤所致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首先以亲和层析技术分离纯化了电鳐乙酰胆碱酯酶。以其为抗原制备了抗乙酰胆碱酯酶的单克隆抗体,并且以天然和还原并烷基化的乙酰胆碱酯酶进行了筛选。研究观察了单克隆抗体2E6与不同来源乙酰胆碱酯酶(包括大鼠及小鼠脑乙酰胆碱酯酶,大鼠及小鼠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和大鼠及小鼠血浆丁酰胆碱酯酶)的交叉免疫反应。 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2E6既可与天然乙酰胆碱酯酶反应,又可与还原烷基化的乙酰胆碱酯酶反应。但其只能与来源于大鼠及小鼠脑组织的乙酰胆碱酯酶反应,不与来源于大鼠及小鼠红细胞的乙酰胆碱酯酶及来源于血浆的丁酰胆碱酯酶反应。 以小鼠建立闭合性脑损伤模型,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TNF和乙酰胆碱酯酶水平。结果显示,创伤性脑损伤发生后,脑组织出现水肿的同时,TNF及乙酰胆碱酯酶水平升高。抗炎药物地塞米松及七叶皂苷的改构化合物—七叶皂苷精氨酸对水肿的形成和TNF及乙酰胆碱酯酶水平的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常用的甘露醇只能减轻脑水肿,而对TNF和乙酰胆碱酯酶水平无明显影响。 综合以上结果,甾体类抗炎药物及来源于植物的七叶皂苷既能减轻水肿,又能抑制继发性炎症损伤,另外也可通过调节乙酰胆碱酯酶的水平改变参与学习、记忆的乙酰胆碱的含量。因此,为降低闭合性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和预防创伤后痴呆,创伤后应用强效抗炎药物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特异性识别神经系统乙酰胆碱酯酶单克隆抗体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一、电鳐电器官AChE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 1 材料
  • 2 方法及结果
  • 二、乙酰胆碱酯酶单克隆抗体纯化及特异性识别神经系统胆碱酯酶抗体的筛选
  • 1 材料
  • 2 方法及结果
  • (1)、抗乙酰胆碱酯酶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2)、抗乙酰胆碱酯酶单克隆2E6对酶活性的影响
  • (3)、乙酰胆碱酯酶单克隆抗体2E6的交叉反应性
  • 1)、还原并烷基化乙酰胆碱酯酶的制备
  • 2)、单克隆抗体与天然及还原并烷基化乙酰胆碱酯酶的反应
  • 3)、特异性识别神经系统胆碱酯酶抗体的确定
  • 第二章 创伤性脑水肿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药物的干预作用
  • 一、创伤性脑水肿动物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
  • 2 方法及结果
  • 二、药物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干预与脑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
  • 1 材料
  • 2 方法及结果
  • 2.1 创伤性脑水肿形成不同时间(6h、12h)药物的影响及脑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
  • 2.2 小鼠创伤性脑水肿后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测定
  • 2.3 小鼠创伤性脑水肿后脑组织中TNF测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创伤性脑损伤诱发的凝血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08)
    • [2].丁苯酞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研究[J]. 江西医药 2020(09)
    • [3].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9(01)
    • [4].对创伤性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进行刺激性护理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08)
    • [5].温州地区创伤性脑损伤及相关问题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 2018(08)
    • [6].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记忆缺失[J]. 中国康复 2017(02)
    • [7].创伤性脑损伤与神经凋亡的研究进展[J].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6(01)
    • [8].常练平衡防跌倒[J]. 长寿 2009(11)
    • [9].创伤性脑损伤后康复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线粒体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01)
    • [10].自体血液回输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20(03)
    • [11].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研究进展[J]. 军事医学 2018(07)
    • [12].不同院前创伤评分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预测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11)
    • [13].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救治多模态监测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7(07)
    • [14].基因多态性对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16)
    • [15].自噬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08)
    • [16].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10)
    • [17].纳米硒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山东医药 2008(45)
    • [18].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9(11)
    • [19].创伤性脑损伤相关神经炎症的研究进展[J]. 天津医药 2020(05)
    • [20].创伤性脑损伤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J]. 健康研究 2018(06)
    • [21].回神颗粒对中度创伤性脑损伤的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10)
    • [22].创伤性脑损伤进展性出血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31)
    • [23].用限制性输血的方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18(06)
    • [24].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 安徽医药 2016(10)
    • [25].异甘草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损伤灶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J]. 创伤外科杂志 2014(02)
    • [26].缺氧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04)
    • [27].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创伤性脑损伤再生与修复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2(01)
    • [28].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03)
    • [29].创伤性脑损伤的认知康复治疗[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1(11)
    • [30].儿童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救治中应注意的问题[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0(06)

    标签:;  ;  ;  ;  

    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及药物干预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