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离职期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以延边州小学教师为例

准离职期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以延边州小学教师为例

论文摘要

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出倦怠的易发阶段,而对于其他阶段均无涉及或涉及的不够详细,更没有专门针对准离职期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因此,本文选取延边州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和了解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探讨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阶段的关系,探讨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与个体、群体、组织环境的关系,寻求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原因,分析处于准离职期的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管理。以此进一步丰富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重点分析了国内外职业倦怠研究的动态,通过修改Maslach等人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103名准离职期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访谈教师8人。为了比较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它职业生涯阶段教师存在的差异,又问卷调查了普通教师1052人。最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定量分析,掌握了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个体、群体和组织差异,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因素。统计结果表明,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水平处在一般的状态(均值为2.444),但情绪衰竭维度却达到比较严重的水平(均值为3.014);与其它年龄阶段的教师进行比较,准离职期教师的职业倦怠处在最严重的水平,且差异非常显著(P=0.006);准离职期教师在适应能力、专业态度、个体生理等因素上,与处在其它年龄阶段的教师,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每项P值均小于0.001);子女婚姻状况差、子女就业状况不理想、同事对自己不够尊重、受到领导批评等典型生活事件,对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影响显著;专业发展态度、适应能力、自我效能感、个体生理、社会支持因素对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总体水平的预测力均较好(均可以解释职业倦怠变异量的10%以上,P值均小于0.01)。其中,专业发展态度的预测力最好(可以解释职业倦怠变异量的35.5%);朝鲜族教师的职业倦怠比汉族教师严重,且差异十分显著(P=0.01);城镇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比农村小学教师严重,且差异非常显著(P=0.007)。在调查结果分析与访谈基础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处于一般水平,但情绪衰竭程度严重;2、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心理消极、行为退缩;3、准离职期教师面对该职业生涯阶段缺乏心理准备;4、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特点;5、专业发展态度、适应能力、自我效能感、个体生理、社会支持因素对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根据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规律性认识,为了解决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进一步促进该群体教师专业发展,本文分别从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方面提出如下建议:1、个体方面:认识准离职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即时调整心态;不要以“老教师”为借口放弃学习,应培养终身学习观念;多与家人进行沟通,学会应对“空巢”问题;对以后的生活有所安排,为退休做好心理准备。2、群体方面:形成尊重老教师的群体氛围;充分发挥准离职期伙伴群的作用。3、组织方面:给予准离职期教师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给予准离职期教师更多的尊重与认可;给准离职期教师安排容易发挥经验优势的工作。4、社会方面:给予准离职期教师更多的社会支持;建立退休准备教育机构,为顺利过渡职业生涯晚期创造条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教师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 2.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 2.3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
  • 2.4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 2.5 角色冲突理论
  • 第三章 准离职期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3.1 调查设计
  • 3.2 调查实施
  • 3.3 调查结果
  • 第四章 准离职期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
  • 4.1 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体差异比较
  • 4.2 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的群体差异比较
  • 4.3 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差异比较
  • 第五章 准离职期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 5.1 个体因素对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影响
  • 5.2 群体因素对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影响
  • 5.3 组织因素对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影响
  • 5.4 社会因素对准离职期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 小学教师职业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C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宁夏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的探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6(04)
    • [2].基于复杂网络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热点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6)
    • [3].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12)
    • [4].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畅谈[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8)
    • [5].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机理研究——以D高校为例[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20(03)
    • [6].河南省地方职专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分析[J]. 河北职业教育 2020(04)
    • [7].基于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地方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调查——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8].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8(06)
    • [9].我国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4)
    • [10].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因及对策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03)
    • [11].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9)
    • [12].关于教师职业倦怠青年化趋势的探讨[J]. 林区教学 2017(05)
    • [13].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对策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2(12)
    • [14].论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 智库时代 2018(40)
    • [15].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组织环境和个人特质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 2016(33)
    • [16].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山西农经 2016(14)
    • [17].福建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2)
    • [18].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与对策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1)
    • [19].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20].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21].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22].小学临聘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分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7(03)
    • [23].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 科教导刊(下旬) 2017(07)
    • [24].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7(03)
    • [25].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以职业效能感提升为视角[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 [26].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7].浅析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09)
    • [28].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研究[J].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29].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疏导方法探析[J]. 科技展望 2015(30)
    • [30].龙岩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05)

    标签:;  ;  ;  ;  ;  

    准离职期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以延边州小学教师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