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在治疗囊型肝包虫病人中的预后随访研究

“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在治疗囊型肝包虫病人中的预后随访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肝包虫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影响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因素。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评价各种术式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1999年11月—2007年11月间收治的244例囊型肝包虫手术患者,男性130例,女性114例,年龄5-70岁,平均为36.7±12.3岁。将年龄、囊肿大小、囊肿数目、有无其他脏器合并症、术前囊肿有无并发症、手术方式(新术式或传统术式)、病人类型(初诊或复发)、是否将外囊切开等八个因素作为预后因素来分析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天内)和复发率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切除外囊将术式分为传统术式(外囊全部或部分保留组)和新术式—“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切除外囊)。疗效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原位复发率、无病生存率、生活质量。共有196(80.3%)例患者收集到了较为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3-96月,随访中位数为39月;并对各组数据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总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194),低于传统术式54.0%(27/50),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40岁、囊肿大小=10cm、包虫囊肿术前有并发症、传统术式、复发病人、外囊切开、多发囊肿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与有无合并其他脏器包虫无关(P>0.05)。新手术的复发率为0.63%(1/160),低于传统手术22.2%(8/36),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前有并发症、传统术式、复发病人、外囊切开与复发有关(P=0.000<0.01),与年龄、囊肿大小、囊肿数目、合并其他脏器包虫无关(P>0.05);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全切除术”复发率为0(n=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并发症的发生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外囊切除即手术方式为并发症的发生和复发的保护性因素。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全切除术无病生存率高(P<0.05)、生活质量优于传统术式。结论:1)年龄>40岁、囊肿=10cm、术前包虫囊肿有合并症、传统术式、复发的包虫、外囊切开、多发包虫囊肿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术前包虫囊肿有合并症、传统术式、复发的包虫、外囊切开与复发相关相关,(P=0.000<0.01);外囊的切除(即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成负相关,是一个很强的保护性因素。2)“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全切除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疗效显著,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无复发(n=0),可以做为手术治疗囊型肝包虫病的首选。3)肝包虫残留的外囊是术后复发及残腔并发症的根源,尽可能切除外囊是肝包虫手术治疗的重要指导思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随访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
  • 2 随访病人的预后因素分布
  • 3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 3.1 新术式和传统术式并发症发生率的可信区间的对比
  • 3.2 新术式和传统术式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3.3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 4 复发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 4.1 传统术式和新术式复发率的可信区间对比
  • 4.2 新术式和传统术式的复发
  • 4.3 复发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5 不同术式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 6 新术式和传统术式的生存分析
  • 7 新术式和传统术式的生活质量分析
  • 8 失访原因分析
  • 讨论
  • 1 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 2 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疗效评价
  • 3 流行病学特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在治疗囊型肝包虫病人中的预后随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