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泛酸是乙酰辅酶A基本前体,乙酰辅酶A在生物大分子分解代谢和三羧酸循环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在大肠杆菌中,用于泛酸生物合成的的β-丙氨酸主要是由L-天冬氨酸 α位脱羧而产生,这个生化反应由panD基因编码的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催化。大肠杆菌panD基因突变体为β-丙氨酸营养缺陷型。在Xcc 8004基因组中存在一个与大肠杆菌panD基因高度同源的基因(ORF编号为XC2380,其编码的蛋白与大肠杆菌的PanD蛋白氨基酸序列有70.6%的相似性)。同时,在本实验室构建的Xcc 8004 Tn5gusA5插入突变体库中,得到了一个插入位点在panD基因的突变体121C07,通过与其转录下游基因突变体表型对比确定121C07对其下游基因没有极性效应。对121C07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型检测,发现121C07和野生型Xcc 8004一样都能在基本培养基(MMX,不含β-丙氨酸)上生长,这说明121C07不是β-丙氨酸营养缺陷型。这一结果表明,Xcc 8004中泛酸合成途径与大肠杆菌存在一定的差异。用剪叶法,以OD600同为0.001浓度接种寄主植物中华萝卜(Raphanus sativus L.var.radiculus Pers.),发现突变体的致病力有所下降(接种10天后平均病斑长度为:野生型Xcc 8004 12.29毫米,panD突变体121C07为4.56毫米)。对121C07进行EPS产量分析,121C07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1.1 植物病原菌一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cc)的概述1.1.1 Xcc的分类地位1.1.2 Xcc的形态和特征1.1.3 Xcc引起的侵染过程及症状1.1.4 Xcc基因组的分析1.2 植物病原菌致病因子研究1.2.1 依赖于Ⅲ型分泌系统(TTSS)的效应物1.2.2 胞外酶1.2.3 多糖1.2.4 毒素1.2.5 生长激素1.3 胞外多糖(EPS)研究进展1.3.1 胞外多糖的结构1.3.2 胞外多糖的理化性能1.3.3 胞外多糖的应用1.3.4 胞外多糖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1.3.5 胞外多糖与致病性1.4 panD基因研究进展1.4.1 大肠杆菌中panD基因功能研究1.4.2 棒状杆菌中panD功能研究1.4.3 结核分支杆菌中panD功能研究1.4.4 茄青枯甲单胞茵中panD功能研究1.5 本工作的目的及意义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菌株和质粒2.1.2 培养基及生长条件2.1.3 抗生素及其贮存、使用浓度2.1.4 溶液与缓冲液2.2 方法2.2.1 常规PCR反应2.2.2 琼脂糖凝胶电泳2.2.3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2.2.4 细菌总DNA的提取2.2.5 质粒的提取2.2.6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2.2.7 DNA连接2.2.8 DNA的电脉冲转化2.2.9 三亲本接合2.2.10 突变体的功能互补2.2.11 胞外多糖的检测2.2.12 胞外酶的检测2.2.13 致病性试验2.2.14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曲线的绘制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3.1 Xcc中存在一个编码蛋白与大肠杆菌PanD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的基因3.2 panD突变体的获得3.3 XC2380 Tn5gusA5插入突变体121C07与其转录下游基因XC2379的关系3.4 互补菌株的构建3.5 突变体在MMX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检测3.5.1 平板检测3.5.2 摇瓶培养绘制生长曲线3.6 突变体的致病性实验3.7 突变体的EPS产量检测3.7.1 EPS的平板检测3.7.2 EPS的摇瓶发酵检测3.8 突变体的胞外酶检测3.8.1 胞外蛋白酶3.8.2 胞外纤维素酶3.8.3 胞外淀粉酶3.8.4 细胞分泌物胞外酶活性检测3.9 突变体耐盐性检测3.9.1 平板检测3.9.2 摇瓶培养绘制生长曲线第四章 讨论4.1 Xcc中存在不同于大肠杆菌的泛酸生物合成途径4.2 Xcc中panD基因与致病相关4.3 Xcc中panD基因与Xcc细胞耐盐性有关参考文献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附表四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结核分枝杆菌panD蛋白功能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7(06)
标签:野油菜黄单胞菌论文; 天冬氨酸脱羧酶论文; 致病性论文; 胞外多糖论文;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panD基因的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