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前言肠上皮细胞是肠道粘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被认为在宿主粘膜表面的天然及获得性免疫系统中起中心调节作用,是宿主与病原微生物双向联系的第一道防御。一些肠道疾病和非肠道疾病均可引发肠功能障碍,各种病理因素如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重症应激状态时,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大量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LPS侵入体循环及肠组织中,造成细菌移位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从而进一步加剧肠上皮细胞的损伤,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导致一些炎症介质如TNF-α、IL-6、IL-8、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大量的产生和释放,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启动并加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研究LPS介导的肠上皮细胞损伤已经成为一个广泛注意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已经取得很大进展。NF-κB是肠道免疫功能相关的许多基因表达的关键调节因子,它为许多细胞因子(IL-1、IL-2、IL-6、IL-8、IL-12等)在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单核细胞表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目前已经明确,LPS作用下,肠道上皮细胞内NF-κB可被激活,高效诱导多种细胞因子(IL-1、IL-6、IL-8、TN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粘附分子等的基因表达增加,同时对参与炎症反应的放大与级联瀑布效应的多种酶的基因表达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由于NF-κB的激活是目前所认识的导致肠道炎症损伤的重要通路,因此以这条通路出发,研究阻断NF-κB激活途径以阻断调控炎症反应蛋白合成,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是治疗肠道损伤的一个很有前景的途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一类细胞内广泛分布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的蛋白激酶,是一族连接细胞膜表面受体与决定性基因表达之间的重要信号调节酶。在哺乳细胞至少已克隆了四个MAPK亚族。分别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ERK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1/JNK 2)、P38 MAPK(α、β)和ERK5。MAPK被激活后可停留在胞质中,激活一系列其它蛋白激酶,使细胞骨架成分磷酸化,亦可经核转位进入细胞核激活各自的核内转录因子,使其发生磷酸化,从而启动某些基因表达,促进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和通道改变,完成对细胞外刺激的反应。Grishin等学者采用LPS刺激体外培养的IEC-6细胞发现,P38MAPK磷酸化及COX-2表达增强,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这项研究从体外实验角度证实了P38MAPK参与了LPS所致的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MAPK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信号调节,影响着基因表达、介质释放和细胞内其他信号通路,参与了肠道细胞的促炎因子释放等损伤过程,因此在信号通路水平阻断和调控MAPK信号分子的表达和活性将为治疗肠道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黄芪为我国传统中药,因其低毒、副反应小且具有增强和恢复免疫功能等作用,目前国内已经将其应用于防治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等疾病,发挥其增强免疫和免疫调节剂的作用。黄芪多糖是黄芪发挥作用的一种重要的单体成分。王立新等给内毒素处理小鼠腹腔注射黄芪多糖,发现它能拮抗内毒素引起的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升高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降低,对内毒素处理小鼠肝脏线粒体结构的损伤有保护作用。路景涛研究证实黄芪多糖能够抑制细菌脂多糖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一氧化氮的分泌,故体内实验研究已经说明黄芪多糖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减少组织细胞的损伤来发挥其对机体的免疫保护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黄芪多糖作用的机理研究较多,但尚无关于黄芪多糖是否对LPS导致的肠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研究,以及这种保护作用是否与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本研究即是以肠上皮细胞IEC-6为研究对象,研究LPS导致IEC-6细胞损伤后,黄芪多糖是否能有效的促进上皮细胞增殖从而起到肠粘膜屏障修复作用;是否通过抑制MAPK/NF-κB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发挥其肠道免疫保护作用。通过研究旨在探讨黄芪多糖发挥肠道保护作用的调节作用机制,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方法一、材料IEC-6细胞株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生物检测中心。将IEC-6细胞株复苏培养,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配以0.01mg/ml的胰岛素,在CO2培养箱(37℃,5%CO2)中培养;次日换液,至80%左右融合时,0.25%胰酶消化传代,5天传代一次,传代5次后的细胞用于实验分组。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五大组:1组:空白对照组:以DMEM培养液为空白对照;2组:单纯LPS组:LPS浓度为10 ug/ml;3组:单纯APS组:分为四亚组:①APS50 ug/ml;②APS100 ug/ml;③APS200ug/ml;④APS500 ug/ml;4组:LPS与不同浓度APS组:分为四亚组;①LPS10 ug/ml+APS50ug/ml组;②LPS10 ug/ml+APS 100 ug/ml组;③LPS10 ug/ml+APS 200 ug/ml组;④LPS10ug/ml+APS 500 ug/ml组;5组:APS与不同浓度LPS组:分为三亚组:①APS500 ug/ml+LPS 5 ug/ml;②APS500 ug/ml+LPS 10 ug/ml;③APS500 ug/ml+LPS 20 ug/ml。二、方法(一)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率1、将正常IEC-6细胞置于CO2培养箱(37℃,5%CO2)中,给予不同浓度APS(50 ug/ml,100 ug/ml,200 ug/ml,500 ug/ml)分别培育24小时,48小时,72小时,MTT方法检测单纯APS对正常IEC-6细胞增殖率的影响;2、将IEC-6细胞中加入LPS(10ug/ml)作用1小时后,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PS(50 ug/ml,100 ug/ml,200 ug/ml,500 ug/ml)分别培育24小时,48小时,72小时,MTT方法检测APS对LPS损伤后的IEC-6细胞增殖作用;3、将培养的IEC-6细胞用APS500ug/ml预处理24小时,然后加以不同浓度的LPS(分别为5ug/ml,10ug/ml,20ug/ml),观察1小时,MTT方法测定APS预处理后对LPS损伤IEC-6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二)RT-PCR方法检测TNF-α及IL-8mRNAIEC-6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PS(50 ug/ml;100 ug/ml;200 ug/ml;500 ug/ml)培育24小时。1、给予LPS(10ug/ml)刺激1小时后,收集细胞,提取并检测总RNA,合成cDNA,PCR扩增TNF-α,IL-8和GAPDH,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APS对LPS损伤IEC-6分泌的TNF-α及IL-8mRNA的表达的影响;2、分别给予LPS(10ug/ml)刺激1小时、4小时后收集细胞,提取并检测总RNA,合成cDNA,PCR扩增TNF-α,IL-8和GAPDH,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不同时间点的APS对LPS损伤IEC-6分泌TNF-α及IL-8mRNA的变化。(三)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P-ERK1/2,P-JNK,P-P38及NF-κB,IκB-α蛋白的表达IEC-6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PS(50 ug/ml;100 ug/ml;200 ug/ml;500 ug/ml)培育24小时。1、给予LPS(10ug/ml)刺激15分钟,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并定量,SDS凝胶电泳,转膜并封闭后,抗原抗体杂交孵育,显色后凝胶成像仪分析APS对LPS损伤IEC-6分泌的IκB-α蛋白的表达影响;2、给予LPS(10ug/ml)刺激30分钟,方法同前,提取核内蛋白并定量,检测APS对LPS损伤IEC-6分泌的NF-κB蛋白的表达影响;3、给予LPS(10ug/ml)刺激1小时,方法同前,检测APS对LPS损伤IEC-6分泌的P-ERK1/2,P-JNK,P-P38蛋白的表达影响。三、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一、LPS作用下IEC-6形态学改变正常小肠上皮细胞由均匀的上皮样细胞群体组成,呈铺路石镶嵌排列,互不重叠,为典型单层,细胞为不规则多角形,边界清楚,细胞核较大,呈现卵圆形,细胞间相互连接,呈现旺盛的增殖活性。LPS损伤的小肠上皮细胞呈现细胞边界模糊,细胞由多角形转变为圆形,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颗粒样物质,部分细胞膜破裂,细胞形态不完整。二、APS对LPS损伤IEC-6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1、APS对正常IEC-6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MTT结果分析表明:APS在不同时间对细胞增殖作用不同,且不同浓度的APS处理后对细胞的增殖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APS对IEC-6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促增殖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表现为第24小时APS50ug/ml即显示出促增殖作用,而在第72小时,APS浓度为200ug/ml时才表现出显著的促增殖效应。2、APS对LPS损伤IEC-6细胞后不具有显著的促细胞增殖作用。MTT结果发现:受LPS作用的细胞仅在第24小时APS浓度为200ug/ml和500ug/ml时表现有促增殖作用,而在48小时及72小时检测时间点及不同浓度APS组均未见到显著促增殖效应(P>0.05)。故当IEC-6细胞受到LPS损伤时,APS未能显现出显著的促增殖作用。3、APS预处理能增强LPS损伤后IEC-6细胞的增殖活性。MTT结果发现:在受LPS作用5ug/ml时,与对照组比较,APS预处理组没有促增殖作用(P>0.05)。在受LPS10ug/ml以及20ug/ml作用时,与对照组比较,APS预处理组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1)。三、APS对LPS刺激IEC-6细胞分泌产生的TNF-α、IL-8 mRNA的影响1、RT-PCR检测结果显示,当LPS刺激IEC-6细胞时,TNF-α、IL-8 mRNA被诱导分泌具有显著意义的增加(P<0.01),而黄芪多糖(APS)可以抑制这种分泌的增加,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50ug/ml黄芪多糖可以部分抑制LPS刺激IEC-6产生的TNF-α及IL-8 mRNA水平,而200ug/ml及500ug/ml黄芪多糖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TNF-α及IL-8 mRNA的水平逐渐增加(P<0.01)。2、RT-PCR检测结果同样显示:黄芪多糖(APS)抑制TNF-α、IL-8 mRNA分泌增加具有时间依赖性:LPS诱导TNF-αmRNA表达被黄芪多糖有效的抑制,1小时和4小时的抑制率分别为10.3%和25.5%,LPS诱导IL-8 mRNA表达同样被黄芪多糖有效的抑制:1小时和4小时的抑制率分别为15.3%和18.8%。四、APS对LPS诱导IEC-6细胞产生的NF-κB蛋白的表达影响分析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当LPS刺激IEC-6细胞时,NF-κB的抑制蛋白IκB-a表达降低,NF-κB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意义的增加(P<0.01),黄芪多糖(APS)显著抑制这种作用,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500ug/mlAPS表现出更强的抑制NF-κB蛋白的表达作用(P<0.01)。五、APS对LPS刺激IEC-6细胞分泌的P-ERK1/2,P-JNK,P-P38蛋白作用的表达分析通过检测APS对LPS所致的IEC-6细胞分泌P-P38在蛋白水平上的影响研究发现,当LPS刺激IEC-6细胞时,P38蛋白磷酸化增强,被诱导分泌具有显著意义的增加(P<0.01),APS抑制P38蛋白磷酸化,随着APS浓度的增加,其抑制P38蛋白磷酸化作用逐渐增强,其中APS浓度在500ug/ml时抑制作用最强。同样,LPS导致的IEC-6细胞分泌的ERK1/2及JNK蛋白磷酸化也有明显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PS对LPS诱导引起的ERK1/2及JNK蛋白磷酸化表达却无显著意义影响(P>0.05)。结论1、黄芪多糖对正常IEC-6细胞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当细胞受到LPS损伤时,黄芪多糖却不能显现出显著的促增殖修复作用,提示黄芪多糖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有赖于细胞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黄芪多糖预处理能增强LPS损伤后IEC-6细胞的增殖活性,说明黄芪多糖早期干预能够降低LPS对IEC-6细胞的损伤而显现出对细胞的保护作用,APS的治疗效果也取决于LPS的损伤程度的轻重。2、LPS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后,细胞因子TNF-α和IL-8 mRNA大量表达,而APS可以抑制LPS刺激细胞分泌的TNF-α和IL-8 mRNA的过量产生,且APS对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说明黄芪多糖对小肠上皮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8等的过量表达,从而减少其对组织细胞的炎性损伤。3、LPS刺激IEC-6时,IκB-a蛋白表达降低,细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增加,而APS能够有效抑制NF-κB蛋白表达的增长及IκB-a表达的降低,且随着黄芪多糖浓度的增加,抑制NF-κB蛋白的作用逐渐增强。说明黄芪多糖抑制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4、LPS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后,其分泌的P38MAPK蛋白磷酸化增强,APS可以显著抑制这种分泌的增加,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说明APS对LPS所致的IEC-6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也可能是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实现的。LPS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后,其分泌的ERK1/2及JNK蛋白磷酸化同样增强,但是APS对ERK1/2及JNK蛋白磷酸化没有显著意义影响。说明APS对LPS所致的IEC-6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不是通过ERK1/2及JNK信号通路实现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猪源乳酸杆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鸡胚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07)
- [3].肉用杂交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J]. 动物营养学报 2019(05)
- [4].山羊小肠上皮细胞的培养及其对氨基酸的代谢利用研究[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06)
- [5].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猪小肠上皮细胞钠离子依赖型Ⅱb磷转运蛋白表达及磷吸收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4(09)
- [6].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09(01)
- [7].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J]. 畜牧兽医学报 2010(01)
- [8].大肠埃希菌细菌膜外蛋白A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8(11)
- [9].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冻存与复苏的试验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03)
- [10].脾虚小鼠小肠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特征及白参的干预作用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8(06)
- [11].猴头菇多糖对氧化应激状态下猪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兽医科学 2017(01)
- [12].猪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J]. 动物营养学报 2015(05)
- [13].低渗条件下小肠上皮细胞调节性细胞容积减小的离子通道机制[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8(03)
- [14].鸡胚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 [15].小肠上皮细胞中葡萄糖进入血液的动力——理综全国Ⅱ卷第32题第(2)小题[J]. 中学生物教学 2010(08)
- [16].铜对鸡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2(12)
- [17].人轮状病毒G1P[8]型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模型的建立[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7(02)
- [18].四君子汤对人小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J]. 辐射防护 2020(05)
- [19].牦牛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J]. 高原农业 2018(02)
- [20].刺五加苷B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3)
- [21].猪源乳酸杆菌对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性能[J]. 中国兽医学报 2012(07)
- [22].氧化应激对离体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损伤及抗氧化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6)
- [23].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小肠上皮细胞炎性反应及凋亡作用的观察[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4)
- [24].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小肠上皮细胞Claudin-1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01)
- [25].甲状腺素对猪小肠上皮细胞miR-let-7a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 2018(02)
- [26].猪FUT2基因沉默对其所在通路基因表达及小肠上皮细胞E.coliF18黏附能力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 2017(11)
- [27].关于主动运输方向的探讨——以小肠上皮细胞运输葡萄糖为例[J]. 中学生物教学 2020(05)
- [28].鸡胚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10)
- [29].大肠埃希菌诱导小肠上皮细胞产生β防御素-3的机制[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8(11)
- [30].厚朴酚缓解热应激诱导的小肠上皮细胞损伤及其分子机制(英文)[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6(06)
标签:黄芪多糖论文; 肠上皮细胞论文; 细胞增殖论文; 肿瘤坏死因子论文; 白细胞介素论文; 核因子论文;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论文;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论文; 氨基末端激酶论文; 蛋白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