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通过羰基的烯丙基化反应来获得高烯丙醇是一种重要且运用广泛的方法,通常采用有机相中的金属烯丙基化合物方法来引入烯丙基。因有机溶剂易燃,有毒或甚至致癌等特性,现在对环境友好的水相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广泛。近二十年来,科学家对水相中的Barbier-Grignard型的反应的研究表明,多种金属如锌、锡和铟等都可以很好地运用于金属水相烯丙基化反应。有机电化学方法由于不需要引入化学氧化剂和化学还原剂,也是绿色化学的一部分。电合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提供烯丙基化合物的手段,特别是通过牺牲金属阳极,如镁、铝和锌等,可以代替传统的化学方法得到亲核性中间体。但是不管是在传统条件下还是在通过使用牺牲阳极的电化学条件,金属消耗量都在至少1当量以上,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本文对锌、镁、锡、铟、镓、铁和锰等各种金属的水相烯丙基化反应和电化学条件下羰基的烯丙基化反应进行了综述,并对在水相中的电化学羰基烯丙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对阴阳极电解质、电解质浓度、反应电流、阴极金属等反应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水相中,以锌片为阴极,铂片为阳极,阳极池电解质为0.275 MLiC104,阴极池电解质为NH4C1(0.1M):THF=1:1和恒流(30mA),以醛和烯丙基溴为底物,可以得到很好的羰基烯丙基化产率,耗锌量达到催化量,仅仅为25%。我们拓展了一系列的含有各种官能团的醛、酮,都能取得较好的产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铟、锌参与的水相烯丙基化反应[J]. 山东化工 2014(07)
- [2].烯丙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 化学世界 2014(03)
- [3].烯丙基酯化吲哚衍生物的高效串联合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4].萘酚改性烯丙基化环保型酚醛树脂的合成及研究[J]. 中国胶粘剂 2011(03)
- [5].N-烯丙基苯胺的合成研究[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1(05)
- [6].简单亚胺的高效烯丙基化反应研究[J]. 化学学报 2009(08)
- [7].脱氢枞酸烯丙基酯的合成和表征[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8(03)
- [8].烯丙基酚醛树脂固化行为的研究[J]. 粘接 2013(04)
- [9].水相中铟促进下支链高烯丙基醇的合成[J]. 有机化学 2008(06)
- [10].α-二酮的铟促水相烯丙基化研究[J]. 合成化学 2013(05)
- [11].水相中锡粉促进醛的烯丙基化反应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12].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13].格氏法制备烯丙基硅烷红外表征及工艺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3(08)
- [14].结构新颖的金属双核烯丙基试剂的合成及其芳香醛烯丙基化反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04)
- [15].一锅法合成N-烯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1(06)
- [16].过渡金属催化下醛的烯丙基化反应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4(01)
- [17].6-O-烯丙基-β-环糊精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 中国胶粘剂 2010(12)
- [18].烯丙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分离CO_2性能[J]. 化工新型材料 2014(12)
- [19].烯丙基转移反应合成直链高烯丙基醇[J]. 有机化学 2008(12)
- [20].光氧化还原氟离子诱导的偕二氟烯烃氟烯丙基化反应[J]. 有机化学 2019(05)
- [21].8-烯丙基山竹醇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 2017(08)
- [22].8-烯丙基山竹醇在口腔鳞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01)
- [23].二步法催化合成烯丙基无规聚醚的研究[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9(04)
- [24].柱层析法纯化烯丙基硅烷[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5].N-烯丙基-N′-(4-芳基-噻唑-2-基)胺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6].三氟甲基酰腙与烯丙基硅或烯丙基硼试剂的烯丙基化反应研究[J]. 有机化学 2020(06)
- [27].樟脑型烯丙基硅烷的合成及在Sakurai反应中的应用[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8].钯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应中烯丙基醇的高效活化[J]. 有机化学 2020(09)
- [29].Zn/AlCl_3对高烯丙基醇无溶剂合成的影响[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10)
- [30].水溶液中金属铜诱发芳香醛酮的烯丙基化反应[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