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强震区洪水启动沟道堆积物引发泥石流灾害研究

震后强震区洪水启动沟道堆积物引发泥石流灾害研究

论文摘要

泥石流大致有暴雨型泥石流、冰川型泥石流、地震泥石流和人为泥石流等类型。地震泥石流在我国受到重视是在上世纪70年代。70年代我国进入地震活跃期,泥石流也相当活跃。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地震诱发了多处泥石流灾害,特别是2008年9月24日四川省北川县城附近的魏家沟暴发泥石流,以及而后的2009年7月17日的泥石流灾害和2010年8月13日特大泥石流灾害,都对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震后使得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固体松散物源条件,微地貌条件,水源条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野外调查发现,在汶川强震区所选定的研究区内多为硬质岩,并且滑坡崩塌量较多。泥石流形成的方式主要是由两种形式:一种是堵溃式,即地震形成的滑坡或崩塌物质,阻塞沟道,形成堰塞湖,后在一定的降雨条件下,溃决形成泥石流;一种即是沟道启动形式,沟道内堆积了大量的固体物质,但未形成堰塞湖,在一定的降雨激发下,形成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即“消防水管效应”。本文研究的后者即是沟道启动形式。本论文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虹口小沟泥石流沟流域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以及数据采集,研究后发型地震泥石流的形成区沟道内的堆积区物源及沟道特征。通过室内实验从而深入研究震后强震区洪水启动沟道内堆积物形成泥石流的启动机理。从而得到以下结论:(1)地震后强震区沟道特点如下:地形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泥石流沟道流域内的条件也发生了,特别是物源条件,沟床条件及水源条件。地震的作用使流域内产生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崩塌体,大大的增加了流域内的松散物质储量,此外,流域内还存在大量潜在的滑坡体,在日后一定的作用条件下还容易再次活动,进入沟道,阻塞沟道;沟床内也堆积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有些滑坡崩塌直接阻塞沟道,使沟床条件发生了大的变化;而由于物源和沟床条件的变化,震前相当的降雨量在震后更加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震后这种泥石流沟泥石流的暴发具有一定隐蔽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更大。(2)通过野外调查分析发现,震后强震区泥石流沟道内的松散堆积物量比较大,且具有一定的特点,粗化层颗粒都比较均匀,不均匀系数Cu值小于3,且磨圆度比较差,具有棱角,这种颗粒在力学上分析更加容易启动。(3)从实验中可以得出,在同一坡度下,在泥石流形成时所需要的平均流速和单宽流量都是随着中值粒径d50的增加而增加的;而在同一级配下,即d50一致时,泥石流形成时所需要的平均流速和单宽流量都是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这两条结论在野外也是适用的。不均匀系数Cu值对临界启动条件也有影响,级配一(d50=15mm,Cu=26)与级配二(d50=25mm,Cu=4.11)粒径差距较大,但是启动公式的系数F一致,主要是因为不均匀系数的影响。(4)在与前人公式(何文社公式)验证的过程中,实验数据趋势与何文社公式趋势的一致性证明了实验的正确定与可行性,其结果差距也显示了何文社公式在泥石流形成临界条件应用中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①实验中的颗粒粒径(由中值粒径表示)与何文社公式推导中所运用的中值粒径有着很大的区别,实验的中值粒径要大得多。②不均匀系数也是一个限制条件,实验中即有均匀沙又有不均匀沙,与何文社均匀沙和非均匀沙分别相比较,Cu值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何文社公式中所应用的都是天然沙,而通过分析结果证明,天然均匀沙的均匀系数在3以下,天然非均匀沙的不均匀系数在6以上,不均匀系数对实验结果的不能忽略,故应该在公式中引入d50和Cu值得影响。(5)经过分析得到如下形成泥石流的临界启动的流速公式,引入不均匀系数和中值粒径的影响,实验中所用中值粒径为15mm,25mm。公式如下:。(6)通过野外回归验证,可以得到白果沟和死人沟的2009年7月17日泥石流的临界启动单宽流量q,白果沟的临界启动单宽流量为0.52m~3/s?m,相当于10年一遇的洪水既可以启动形成泥石流;死人沟的临界启动单宽流量为0.58m~3/s?m,也相当于10年一遇的洪水可以启动形成泥石流,但是白果沟的临界启动流量要比死人沟的小,这也说明了粒径在启动临界条件中的影响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1.1 前言
  • 1.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泥石流形成条件研究
  • 1.2.2 泥沙启动规律研究
  • 1.2.3 泥沙启动标准研究
  • 1.2.4 泥沙启动临界条件研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小沟泥石流沟分析
  • 2.1 震后泥石流沟道堆积物特征
  • 2.2 都江堰虹口小沟泥石流分析[44]
  • 2.2.1 小沟概况
  • 2.2.2 小沟沟道堆积物
  • 2.2.3 小沟水文计算
  • 2.2.4 调查研究结论
  • 第3章 洪水启动实验设计概述
  • 3.1 实验装置
  • 3.2 实验参数选择
  • 3.3 实验步骤
  • 3.4 测量项目
  • 3.5 实验现象
  • 第4章 泥石流临界启动条件的实验研究
  • 4.1 天然沙的中值粒径与不均匀系数
  • 4.2 天然沙启动流速公式
  • 4.2.1 不同底坡天然均匀沙启动条件(何文社公式1)
  • 4.2.2 不同底坡天然非均匀沙启动条件(何文社公式2)
  • 4.3 临界启动条件与中值粒径和坡度的关系
  • 4.4 实验结果与天然沙(何文社公式)比较
  • 4.4.1 与何文社公式的校核
  • 4.4.2 校正后启动公式
  • 第5章 临界启动条件在泥石流暴发中的应用
  • 5.1 公式应用
  • 5.2 验证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荷注入多重电极底栅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对接触和沟道电阻的影响[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11)
    • [2].功率应用中的P沟道和N沟道MOSFET[J]. 中国集成电路 2015(12)
    • [3].七沟道等速万向节沟道直径的测量与计算[J]. 机械工程师 2014(12)
    • [4].沟道侵蚀的多样性和发生过程及研究展望[J]. 土壤与作物 2018(02)
    • [5].氮化硅膜致小尺寸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沟道单轴应变物理机理[J]. 物理学报 2015(23)
    • [6].南小河沟流域侵蚀沟道特征研究[J]. 人民黄河 2016(03)
    • [7].铜微沟道热沉精密加工技术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09)
    • [8].延安市沟道造地试点县治理方案探讨[J]. 陕西水利 2012(02)
    • [9].Qimonda转让75nm和58nm DRAM沟道技术给台湾Winbond公司[J]. 半导体信息 2008(01)
    • [10].山东海阳核电站一期取水沟道抗震性能分析[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01)
    • [11].加强平凉市城市河沟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 甘肃农业 2014(18)
    • [12].基于一维运动波理论的坡面汇流和沟道汇流数学模型研究[J]. 中国防汛抗旱 2014(05)
    • [13].大中型四点接触球轴承沟道中心径测量装置的改进[J]. 轴承 2013(08)
    • [14].中小型单列角接触球轴承车外沟道位置检测方法的改进[J]. 哈尔滨轴承 2012(04)
    • [15].IR新型-30V P沟道功率MOSFET使设计更简单灵活[J]. 半导体信息 2010(05)
    • [16].电泳微芯片进样口与微沟道形状的优化设计[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8(10)
    • [17].防城港电厂循环水引水沟道的设计与施工[J]. 电力勘测设计 2008(01)
    • [18].基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排涝沟道优化设计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02)
    • [19].赌博也要懂概率[J].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6(01)
    • [20].露天矿采矿生产中合理选择固定沟道位置的理论研究[J]. 露天采矿技术 2014(01)
    • [21].特大型推力球轴承套圈沟道中心径测量尺[J]. 轴承 2014(04)
    • [22].商洛市土石山区沟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析[J]. 中国水土保持 2014(05)
    • [23].推进沟道治理 发展沟道经济[J]. 内蒙古林业 2012(05)
    • [24].SiA975DJ:P沟道功率MOSFET[J].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10(05)
    • [25].土石山区沟道综合治理的方法及效益[J]. 陕西水利 2009(04)
    • [26].兰州市小沟道泄洪能力调查分析[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9(10)
    • [27].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取水沟道进出口部位抗震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16(02)
    • [28].浅埋暗挖施工方法在电力沟道工程中的应用[J]. 技术与市场 2011(08)
    • [29].原位钝化和催化剂钝化沟道阱能带计算[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11(04)
    • [30].轴承外圈沟道表面开裂原因[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0(02)

    标签:;  ;  ;  

    震后强震区洪水启动沟道堆积物引发泥石流灾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