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高代组织培养与诱变的研究

大花高代组织培养与诱变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试验利用二倍体大花高代种子为材料,建立大花高代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研究大花高代组织培养结合诱变的效应,筛选出优良变异的植株,丰富种质资源,提高观赏价值,为今后的花卉引种育种研究开辟了一条可尝试的新途径。试验结果如下:1、在MS(对照)、MS+ZT0.5、MS+TDZ0.5、MS+2,4-D0.5、MS+NAA0.5五种培养基中,MS+ZT0.5、MS+TDZ0.5这两种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外植体不仅产生了愈伤组织,而且还分化出了不定芽。MS+ZT0.5中不定芽分化率高达83%,本试验中,以MS+ZT0.5为大花高代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1/2MS+IBA2作为大花高代试管苗最适生根培养基。2、以0Gy、10Gy、50Gy、100Gy、150Gy和200Gy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种子,研究其对大花高代组培苗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在50-200Gy范围内,根和真叶的生长以及植株高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抑制,且抑制程度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而10Gy则能促进根和真叶的生长。随着剂量的增高,死亡率增高,组培苗生长41d时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50Gy。各处理组培苗培养70d后,少量瓶内开花,出现花型、花色和花瓣变异。以上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射可以提高突变频率且诱变效应明显,有利于在大花高代育种中产生色彩丰富,花型、株型美观的变异类型。3、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分别浸泡大花高代萌动种子6h、24h,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提高,组培苗受到的伤害越大,死亡率越高,低浓度的长时间处理要比高浓度的短时间处理伤害更大,在组培苗的长势及丛生芽分化上,均表现出同样的效应。本试验中,秋水仙素浸泡6h的植株受害较小,且在0.4%浓度下诱导出了加倍的植株,加倍率可达42%。加倍植株在形态上表现为叶片肥厚,叶色加深,茎秆粗壮,节间较短,叶片和茎秆上多毛,生长势强;在花型和花色上表现出了花型的变异和花色的加深。采用BD 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表明:大花高代变异植株DNA含量分布,为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嵌合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大花高代的生物学特性及观赏价值
  • 1.2 大花高代组培结合诱变育种的意义
  • 1.3 变异材料产生途径
  • 1.3.1 辐射方法
  • 1.3.2 多倍体诱导
  • 1.4 多倍体植株的鉴定
  • 1.5 诱变结合组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5.1 辐射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5.2 多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技术路线
  • 2.2.2 大花高代组织培养的方法与步骤
  • 2.2.3 辐射处理
  • 2.2.4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 2.2.5 试验统计与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大花高代组织培养试验分析
  • 3.1.1 无菌苗的建立
  • 3.1.2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
  • 3.1.3 不定芽的伸长
  • 3.1.4 试管苗生根诱导
  • 60Coγ射线种子辐射对大花高代组培苗的生长及诱变效应'>3.260Coγ射线种子辐射对大花高代组培苗的生长及诱变效应
  • 3.2.1 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花高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2.2 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花高代组培苗根和真叶发生的影响
  • 3.2.3 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花高代组培苗死亡率的影响
  • 3.2.4 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花高代组培苗的矮化效应
  • 3.2.5 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花高代诱变效应的影响
  • 3.3 秋水仙素处理对大花高代组培苗的生长分化及诱变效应
  • 3.3.1 不同处理对大花高代发芽率的影响
  • 3.3.2 不同处理对大花高代组培苗长势及死亡率的影响
  • 3.3.3 不同处理对大花高代丛生芽分化的影响
  • 3.3.4 大花高代染色体数目鉴定
  • 3.3.5 大花高代多倍体鉴定
  • 3.3.6 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含量鉴定结果
  • 4 总结与讨论
  • 4.1 大花高代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 4.1.1 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诱导
  • 4.1.2 不定芽的伸长
  • 4.1.3 试管苗生根、移栽
  • 60Coγ射线辐射种子'>4.260Coγ射线辐射种子
  • 4.3 秋水仙素处理诱导多倍体的效应
  • 4.4 多倍体诱导中的嵌合体现象
  • 4.5 倍性鉴定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鹅掌楸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08(02)
    • [2].联合使用组织培养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22)
    • [3].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污染率控制方法的初步研究[J]. 北京农业 2015(18)
    • [4].从“菊花组织培养”谈植物的克隆途径[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7(Z2)
    • [5].龙血树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花卉 2016(22)
    • [6].月季组织培养的研究[J]. 花卉 2017(10)
    • [7].开放式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与前景[J]. 知音励志 2017(05)
    • [8].大丽花的组织培养初步研究[J]. 三江高教 2012(03)
    • [9].桔梗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人参研究 2018(02)
    • [10].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09)
    • [11].常绿萱草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绿化中的应用[J]. 上海农业科技 2017(03)
    • [12].无糖组织培养在甘蔗快繁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9)
    • [13].组织培养实验室在生物新课标中的推广与应用[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9(03)
    • [14].丹参组织培养综述[J]. 乡村科技 2020(28)
    • [15].连翘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河北林果研究 2014(01)
    • [16].组织培养技术在生姜上的应用[J]. 北方园艺 2011(03)
    • [17].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概况[J]. 园艺与种苗 2020(09)
    • [18].组织培养在林业上的应用[J]. 农家参谋 2018(19)
    • [19].淮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8)
    • [20].玉簪繁殖与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 科技资讯 2016(30)
    • [21].水稻HD9802S/Kasalath后代中高组织培养力家系的筛选[J]. 杂交水稻 2016(01)
    • [22].组织培养四步法[J]. 商界(评论) 2014(07)
    • [23].金银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吉林农业 2012(04)
    • [24].果树组织培养脱毒技术与检测方法[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12)
    • [25].山梨酸钾在红豆杉开放式组织培养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2)
    • [26].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6)
    • [27].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内容及成效[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6)
    • [28].黑木相思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19(15)
    • [29].论雷州林业局桉树组织培养技术措施[J]. 林业建设 2018(01)
    • [30].浅析罗汉果组织培养新技术的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12)

    标签:;  ;  ;  ;  ;  

    大花高代组织培养与诱变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