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行为论文-张伟,白银,包汉生,陈正宗,刘正东

临界行为论文-张伟,白银,包汉生,陈正宗,刘正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界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锅炉用耐热钢,蒸汽氧化,氧化动力学

临界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白银,包汉生,陈正宗,刘正东[1](2019)在《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用耐热钢的水蒸汽氧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煤火力发电站利用高温高压蒸汽为工质进行发电。随着火力发电的水蒸汽参数提高到超超临界,水蒸汽氧化问题变得尤其突出。当前超(超)临界火电站锅炉用耐热钢主要有低合金耐热钢、9%Cr型马氏体耐热钢和18Cr-8Ni型奥氏体耐热钢。综述了上述叁类耐热钢的蒸汽氧化行为,着重介绍了动力学规律和氧化皮结构特点以及提高抗蒸汽氧化性能的方法。并对这叁类材料使用中会出现的蒸汽氧化问题提出了对策。(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9年06期)

李季,唐丽英,李江,周荣灿,张周博[2](2019)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用S30432钢的力学行为及组织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内壁喷丸S30432奥氏体不锈钢在620℃机组的适用性,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国内某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某末级过热器S30432锅炉管在服役17367h过程中力学性能、断口形貌特征、内壁蒸汽氧化膜结构及显微组织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服役时间增长,S30432在拉伸性能和布氏硬度值均较为稳定,各项特征参数仅在小范围内波动,室温冲击值缓慢下降,合金塑性有所降低,变形的不均匀性增加。截止14176h,S30432内壁氧化皮总体致密连续,最大厚度不超过1?m;主要强化相富Cu相弥散分布于晶内并缓慢长大至约25nm,晶界碳化物M23C6数量逐渐增多,但依然呈项链状排列。综上可知,内壁喷丸S30432可满足620℃超超临界锅炉末级过热器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相关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李岩岩,侯保山,朱光宇,张国安[3](2019)在《超临界CO2条件下碳钢腐蚀行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碳捕获与储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的日益成熟,其捕获的CO_2用于驱油以提高石油开采收率(CO_2 enhanced oil recovery, CO_2-EOR)受到了油田工作者的青睐。但CO_2-EOR中CO_2气体的注入常常会引起管道用钢的CO_2腐蚀问题,这对于保障油田的安全运行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超临界CO_2腐蚀问题。对于钢的CO_2腐蚀问题,油田工程师们一直渴望能够对其进行有效预测,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但现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梁志远,桂雍,赵钦新[4](2019)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下典型耐热钢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关键部件和系统所占空间小、节水潜能巨大和经济性显着等优点,在新型燃气轮机、舰船发电、第四代核电、火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新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体系中,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工质与系统关键高温部件直接接触而造成腐蚀,但其对耐热材料腐蚀规律尚未清晰。同时,结合现役发电机组水蒸气工质的腐蚀安全问题频发,为保证新型发电循环系统的长周期安全运(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王吉祥,谢放华,曾虹燕,杨俊杰,黄承辉[5](2019)在《辐射交联共聚聚丙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行为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叁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作为交联剂与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共混制备片材,用γ射线在空气环境下对片材样品进行辐照,并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片材进行间歇发泡。通过对样品结晶行为、凝胶含量和泡孔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交联剂TAIC和不同吸收剂量对PPR的结构和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TAIC的添加在熔融共混时能促进PPR产生轻微交联,辐照后PPR/TAIC(质量分数2%)的交联程度增加,同时也发生氧化裂解,并且氧化裂解程度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大;PPR中主要存在α晶型和γ晶型,发生交联后能形成更多的γ晶型,γ晶型的存在能触发产生更多的成核位点,形成良好的微孔结构。对于本研究中的PPR/TAIC(质量分数2%)片材,最佳吸收剂量为25 kGy,此时泡孔孔径达到最小约41μm,泡孔密度达到1.5×10~(10)cm~(-3),发泡样品断裂伸长率达到230%。该聚丙烯样品在释压为20 MPa条件下的scCO_2适宜发泡温度窗口可达10℃左右。(本文来源于《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鹏,周铁柱,付利国,郁炎[6](2019)在《CuNi30Mn1Fe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热模拟试验机分别研究了变形温度为800℃、850℃、900℃、950℃、1 000℃,变形速率为10 s~(-1)、1 s~(-1)、 0.1 s~(-1)、 0.01 s~(-1)条件下CuNi30Mn1Fe的高温热压缩试验。基于加工硬化率方法,分析了CuNi30Mn1Fe在热压缩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并求得发生动态再结晶时所对应的临界应变值。结果表明:CuNi30Mn1Fe在热压缩变形时伴随着动态回复与再结晶的发生;临界应变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再结晶峰值应变ε_p和临界应变ε_c的线性关系方程为ε_c=-1.03ε_p+1.36。(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杨永潮,张冲,陈绪煌,余鹏[7](2019)在《超临界二氧化碳诱导结晶对聚乳酸发泡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高压釜发泡方法,研究了SC-CO_2诱导等温结晶对聚乳酸(PLA)泡孔结构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分别表征SC-CO_2诱导等温结晶的结晶度和结晶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泡孔结构不仅取决于结晶度,还与晶体形貌密切相关。根据结晶度和形态与泡孔结构之间的关系,将发泡温度划分为3个区间,在80℃时,SC-CO_2诱导等温结晶形成中心非环带球晶,外部环带球晶的晶体结构,导致泡孔结构中出现大量未发泡区域;在90~110℃时,形成了环带球晶结构,产生较均匀的泡孔结构;在120~130℃时,形成了不规则的球晶结构,结晶度大幅度降低,泡孔结构出现合并和塌陷。通过调控发泡温度和形成特定的晶体结构,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泡孔结构的发泡材料。(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杨帆,王国付,姜文全,陈树军,潘斌[8](2019)在《超临界压力甲烷异常传热行为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水平管道内超临界压力下甲烷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5 MPa下质量流率范围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范围为100~400 kW/m~2工况下的传热规律。提出了以热质比r(热流密度与质量流率的比值)为判据来预测异常传热行为(传热强化和传热恶化相继发生):在r>0.5 kJ/kg工况下,传热出现异常行为;在r≤0.5 kJ/kg工况范围内,异常传热行为消失,换热系数沿程呈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典型传热工况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二次环流涡心的偏移是传热异常的主要原因,环流涡心向管壁偏移可使边界层减薄从而强化传热,环流涡心向轴线偏移则使边界层增厚、发生"湍流层流化",从而恶化传热;湍动能的增大是换热系数增大、换热进入恢复区的主要原因,随着二次环流减弱换热进入正常传热阶段。(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杨帆,王国付,姜文全,陈树军,潘斌[9](2019)在《超临界压力甲烷异常传热行为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水平管道内超临界压力下甲烷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5MPa下质量流率范围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范围为100~400 kW/m~2工况下的传热规律。提出了以热质比r(热流密度与质量流率的比值)为判据来预测异常传热行为(传热强化和传热恶化相继发生):在r>0.5 kJ/kg工况下,传热出现异常行为;在r≤0.5 kJ/kg工况范围内,异常传热行为消失,换热系数沿程呈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典型传热工况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二次环流涡心的偏移是传热异常的主要原因,环流涡心向管壁偏移可使边界层减薄从而强化传热,环流涡心向轴线偏移则使边界层增厚、发生"湍流层流化",从而恶化传热;湍动能的增大是换热系数增大、换热进入恢复区的主要原因,随着二次环流减弱换热进入正常传热阶段。(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晶[10](2019)在《一类次临界Bose-Einstein凝聚型方程组的渐近收敛行为和相位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利用变分法和椭圆方程理论研究有界光滑区域上次临界Bose-Einstein凝聚型方程组耦合系数趋于负无穷时解的极限产生的相位分离现象.(本文来源于《数学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临界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评估内壁喷丸S30432奥氏体不锈钢在620℃机组的适用性,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国内某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某末级过热器S30432锅炉管在服役17367h过程中力学性能、断口形貌特征、内壁蒸汽氧化膜结构及显微组织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服役时间增长,S30432在拉伸性能和布氏硬度值均较为稳定,各项特征参数仅在小范围内波动,室温冲击值缓慢下降,合金塑性有所降低,变形的不均匀性增加。截止14176h,S30432内壁氧化皮总体致密连续,最大厚度不超过1?m;主要强化相富Cu相弥散分布于晶内并缓慢长大至约25nm,晶界碳化物M23C6数量逐渐增多,但依然呈项链状排列。综上可知,内壁喷丸S30432可满足620℃超超临界锅炉末级过热器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相关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界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白银,包汉生,陈正宗,刘正东.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用耐热钢的水蒸汽氧化行为[J].特殊钢.2019

[2].李季,唐丽英,李江,周荣灿,张周博.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用S30432钢的力学行为及组织演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李岩岩,侯保山,朱光宇,张国安.超临界CO2条件下碳钢腐蚀行为预测[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4].梁志远,桂雍,赵钦新.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下典型耐热钢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5].王吉祥,谢放华,曾虹燕,杨俊杰,黄承辉.辐射交联共聚聚丙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行为及其性能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9

[6].刘鹏,周铁柱,付利国,郁炎.CuNi30Mn1Fe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行为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9

[7].杨永潮,张冲,陈绪煌,余鹏.超临界二氧化碳诱导结晶对聚乳酸发泡行为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8].杨帆,王国付,姜文全,陈树军,潘斌.超临界压力甲烷异常传热行为的机理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9].杨帆,王国付,姜文全,陈树军,潘斌.超临界压力甲烷异常传热行为的机理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10].张晶.一类次临界Bose-Einstein凝聚型方程组的渐近收敛行为和相位分离[J].数学物理学报.2019

标签:;  ;  ;  

临界行为论文-张伟,白银,包汉生,陈正宗,刘正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