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在详细地综述国内外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制备、成型和应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油气吸附和双电层电容器的应用。分别以石油焦和造纸黑液混合部分椰壳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制备的石油焦活性炭和黑液活性炭,表面积分别达到2775m2/g和2113 m2/g,孔容分别为2.888cm3/g和0.976cm3/g。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系统地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石油焦活性炭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碱焦比4:1,活化温度750℃,活化时间2h.。黑液活性炭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炭化时混料比2.5:1,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1h.;活化时碱炭比3.5:1,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120min。研究了微波改性后石油焦活性炭在油气吸附的应用。石油焦活性炭经微波法改性后,90#汽油油气饱和吸附值提高了9.4%,经化学微波法改性后,则提高了20.7%。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对微波改性后石油焦活性炭吸附油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功率900W下,辐射4min改性效果最优;通过初次,多次油气吸附试验发现初次吸附时化学微波法要优于微波法,而多次吸附微波法则优于化学微波法;不同温度下单次油气吸附时,化学微波法改性后的活性炭表现最佳。以酚醛树脂为黏结剂将粉末状石油焦活性炭制成片状活性炭。考察了黏结剂添加量和二次活化温度对成型活性炭强度、堆积密度、油气吸附性能等影响。活性炭最佳成型工艺参数为:黏结剂添加量30%,二次活化温度800℃。成型活性炭油气饱和吸附值可达223mg/g。还研究了黑液活性炭在双电层电容器的应用。实验比较了相同工艺条件制备的黑液活性炭、椰壳活性炭,双氧水氧化处理后黑液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性能、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比表面积最高达2314m2/g,黑液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最高达450ml/g,双氧水处理后黑液活性炭比处理前比表面积和孔容都略有降低。通过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详细比较了以上三种活性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黑液活性炭比电容高于椰壳活性炭,双氧水处理后黑液活性炭表面酸性氧化官能团总含量增加了15倍,比电容比处理前提高了25%,可达332F/g。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概述1.1.1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1.1.2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方法1.1.3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结构和表面性质1.1.4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应用领域1.2 造纸黑液的概述1.2.1 造纸黑液的组成1.2.2 造纸黑液的资源化利用1.3 EDLC的概述1.3.1 EDLC的原理1.3.1.1 双电层电容1.3.1.2 法拉第准电容1.3.2 EDLC的结构1.4 成型活性炭的概述1.4.1 成型活性炭的特点和应用1.4.2 成型活性炭的制备方法1.5 油气吸附的概述1.5.1 油气的来源与性质1.5.2 国内外油气回收主要方法1.6 课题的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第二章 氢氧化钾活化石油焦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2.1 引言2.2 实验部分2.2.1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制备2.2.2 活化实验装置及设备2.2.3 性能评价和分析方法2.2.3.1 活化收率及吸附性能评价2.2.3.2 工业分析2.2.3.3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测定原理2.3 实验设计与结果讨论2.3.1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2.3.2.1 碱焦比的影响2.3.2.2 活化温度的影响2.3.2.3 活化时间的影响2.3.3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2.3.4 碳硫分析2.4 小结第三章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微波改性对油气吸附的影响3.1 引言3.2 实验部分3.2.1 油气成分分析3.2.2 微波改性石油焦活性炭吸附油气3.2.3 实验装置3.2.4 数据采集软件3.2.5 中孔结构测定原理3.3 结果与讨论3.3.1 汽油的气相色谱分析3.3.2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微波改性3.3.3 动态油气吸附实验分析3.3.3.1 初次吸附油气性能的比较3.3.3.2 多次吸附油气性能的比较3.3.3.3 不同温度下吸附油气性能的比较3.4 小结第四章 活性炭的成型研究4.1 引言4.2 实验部分4.2.1 成型活性炭的制备4.2.2 性能评价与表征4.3 结果与讨论4.3.1 黏结剂添加量对抗压强度和损失率的影响4.3.2 黏结剂添加量对吸附性能和堆积密度的影响4.3.3 二次活化温度对烧失率和堆积密度的影响4.3.4 二次活化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4.4 小结第五章 碱法制黑液活性炭5.1 引言5.2 材料和方法5.2.1 原料热重分析5.2.2 造纸黑液制备活性炭5.3 产品指标评价5.3.1 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5.3.2 得率的计算5.3.3 灰分的测定5.3.4 碱回收率的计算5.4 正交实验5.5 碱回收5.6 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5.7 小结第六章 黑液活性炭在双电层电容器的应用6.1 引言6.2 实验部分6.2.1 活性炭的制备6.2.2 活性炭吸附性能表征6.2.3 钮扣双电层电容器组装6.2.4 电极材料性能测试6.2.5 电化学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6.3 结果与讨论6.3.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6.3.1.1 混料比对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6.3.1.2 碱炭比对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6.3.1.3 活化温度对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6.3.1.4 活化时间对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6.3.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6.3.3 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6.3.4 电化学性能表征6.3.4.1 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6.3.4.2 恒流充放电性能6.3.4.3 交流阻抗分析6.4 小结第七章 结论7.1 主要结论7.2 工作展望参考文献致谢作者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高比面积活性炭论文; 油气吸附论文; 双电层电容器论文; 造纸黑液论文; 石油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