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从学科发展范式的角度,对自1840年至2005年学术界关于近代(1840-1911)小说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希冀为新世纪的近代小说研究提供借鉴,也为今后建立“近代小说研究史”这一小说研究史的分支学科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本文分四章予以阐述。 第一章“承绪与萌新”,评述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近代小说研究。从学科建设考察,该阶段是近代小说研究学科发展的酝酿萌芽时期。该阶段的各种研究文章共800篇(部)左右。其中传统形态的序跋、评点是最主要的评论形式。从评论的内容而言,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序跋和评点在观念、旨趣、视角等方面基本上与此前一脉相承。但从19世纪70年代,尤其是19世纪末开始,随着中西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新思潮的叠兴、文艺报刊的涌现、新小说的产生,评论的形态和内涵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与新小说、新思潮等互为表里,评论者在序跋、评点中大量表现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术语。另一方面,作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主要的评论形式的专题论文开始出现,虽然数量还很有限,篇幅也还不长。这一阶段,从总体特征考察,在近代小说研究史的发展历程中,还算不上真正自觉的近代小说研究。但其在学术和学术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并不能因此而轻忽或低估。要言之,主要有:首先,这一阶段大部分的序跋、评点等评论文章与具体作品的创作时间相距不远,有些甚至基本上与创作同步,因此保留了许多有关创作经过、作者身世、作品意旨、版本演变、本事源流等方面的原始资料,有些本身就是极其宝贵的史料。而这些正是研究赖以进行与深入的根本基础。其次,这一阶段的序跋、评点中对新观念、新思想、新术语等的尝试与运用,孕育了学术研究新范式的萌芽,成为20世纪20年代小说研究现代转型的先导。还有,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近代小说研究奠基期的许多研究者,有不少是在这些序跋、评点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这对他们今后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就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等等。 第二章“初创与杰构”,评述20世纪20至40年代末的近代小说研究。该阶段是近代小说研究学科建设的奠基时期。该阶段的各种研究文章共700篇(部)左右。其总的特点是,在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背景中,鲁迅、胡适、阿英等,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汉学视阈中的近代小说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以韩南为考察中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近代小说研究方法述评[J]. 林区教学 2011(04)
- [3].广告:近代小说研究的重要支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4].论傅兰雅之“求著时新小说”[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5].学理、学科和问题意识[J]. 明清小说研究 2013(03)
- [6].在“现代性”理论框架中的“晚清”——对近代小说研究近况的考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06)
- [7].论寅半生及其《小说闲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8].近代小说传播研究现状综述[J]. 科技信息 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