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评点研究

《昭明文选》评点研究

论文摘要

结合明清时代背景、学术风气、文学思想、评点学、文选学的发展状况,本文对发生、发展于这两个历史时期的《文选》评点进行了探讨。根据参与者身份及评点目的的不同,将《文选》评点著作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书商型评本、文人型评本、综合型评本。从书商型评本到文人型评本,评点经历了从商业营利的手段到文学批评的方式的转变。前两类评本的互相影响、作用,产生了综合型评本,它融两者功能为一体。三类评本在《文选》评点的各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本文即以《文选》评点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对各类型评本展开论述:引言部分,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并回顾了以往的研究状况。第一章,概述明清《文选》评点,包括今存《文选》评本的情况,《文选》评点的历史发展分期及地域性特征,并论证了《文选》评点的研究价值与意义。第二章,论述了明万历年间处于萌兴与发展期的《文选》评点。书商型评本数量最多,文人型评本也崭露头脚。此章研究的重点是书商型评本如何实现了向文人型评本的转变,以及后者的文学批评价值。第三章、第四章,论述了高潮期的《文选》评点。文人型评本是此期《文选》评点的主流,本文对归属此类的孙鑛《孙月峰先生评文选》、邹思明《文选尤》、钱陆灿评本、洪若皋《梁昭明文选越裁》、何焯评本、俞场评本等作了专题研究,包括评点者生平,评本的刊刻、流传,与他人评本关系的辨析,批评的特色及文选学意义等。与文人型评本相间出现的综合型评本,是研究的另一个重点。第五章,论述了持续发展与总结期的《文选》评点。方廷珪《昭明文选集成》归属书商型评本之列,它与五臣注的关系是探讨的重点。于光华《文选集评》是一部集大成与总结性的著作,本文从评点来源、主体内容等方面论证了它在《文选》评点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桐城派的《文选》评点成绩平平,仅予简单介绍。余论部分,对比了明清两代《文选》评点的不同特点,指出《文选》评点虽有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但由于明、清是两个社会文化、学术风气极不相同的时代,分别产生于两个时期的评点著作在评点视角、评点形态、评点目的、参与者主体等等方面都存在鲜明分野。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选》评点概说
  • 第一节 今存《文选》评本概况
  • 第二节 《文选》评点发展概述
  • 第三节 《文选》评点的地域性特征
  • 第四节 《文选》评点的价值与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明万历年间:《文选》评点的萌兴与发展期
  • 第一节 书商型评本
  • 第二节 现存最早的文人型评本——《选文选》
  • 第三节 万历年间文人型评本之二——郭正域《文选》评本
  • 第三章 明末清初:《文选》评点的高潮期(上)
  • 第一节 综合型评本
  • 第二节 孙鑛《孙月峰先生评文选》
  • 第三节 邹思明《文选尤》
  • 第四章 明末清初:《文选》评点的高潮期(下)
  • 第一节 钱陆灿评本
  • 第二节 洪若皋《梁昭明文选越裁》
  • 第三节 清初的综合型评本——《山晓阁重订文选》
  • 第四节 何焯评本
  • 第五节 俞场评本
  • 第五章 清中后叶:《文选》评点的持续发展与总结期
  • 第一节 清代的书商型评本——方廷珪《昭明文选集成》
  • 第二节 《文选》评点的集大成与总结性著作——于光华《文选集评》
  • 第三节 桐城派的《文选》评点
  • 余论——明、清两代《文选》评点的差异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文”与“明理”——论明代《广文选》《广广文选》对《文选》的承变[J]. 昆明学院学报 2020(02)
    • [2].《文选》编者传统派意见述评[J]. 今古文创 2020(11)
    • [3].略谈《文选》[J]. 台州学院学报 2019(01)
    • [4].“骚”“七”兼体与《文选》之“由诗渐文”——《文选》序“体”研究之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5].清代《文选》校勘述略[J]. 殷都学刊 2016(04)
    • [6].《文选》文体分类再议[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7(01)
    • [7].南朝的总集编纂与文学观念之辨——兼论《文选》与《弘明集》的选录理念[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8].北宋国子监《文选》版本考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9].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J]. 古典文学知识 2016(01)
    • [10].杨慎对《文选》的评价与接受[J]. 宜宾学院学报 2016(05)
    • [11].从“文话”视域看《文选》的品评——以《历代文话》为中心[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2].百年《文选》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2018(02)
    • [13].1992年以来欧美《文选》学研究一瞥[J].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2018(02)
    • [14].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作为古典范本的《文选》及其当代意义[J]. 文史知识 2018(09)
    • [15].宋赣州州学刻本《文选》六十卷[J]. 吉林画报 2016(12)
    • [16].《文选》“游览”类诗歌中的山水因素[J]. 山西青年 2017(04)
    • [17].鲍参军诗注补正(四)[J]. 古籍研究 2016(02)
    • [18].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6)
    • [19].《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J]. 月读 2017(02)
    • [20].从《文选》所录碑志看其编选特色[J]. 古籍研究 2017(01)
    • [21].《文选》诗选类作品体现的对汉代诗歌审美的倾向性[J]. 青年文学家 2017(06)
    • [22].《文选》“咏史诗”情感的转向——论颜延之对《秋胡诗》的转变[J]. 青年文学家 2017(11)
    • [23].选学 文学 儒学——三论《文选》之根是儒学元典[J]. 厦大中文学报 2017(00)
    • [24].《文选》“两收”简论[J]. 厦大中文学报 2017(00)
    • [25].《文选》相关论文读书笔记[J]. 报刊荟萃 2017(10)
    • [26].《文选》阅读与阐释循环[J].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4(02)
    • [27].吴棫《韵补》所引《文选》音注考——兼论尤刻本及两宋之交的《文选》版本[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8].《文选》李善注引乐书考[J]. 中国音乐学 2020(03)
    • [29].《文选》在古代日本的流传与影响[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5)
    • [30].王运熙的《文选》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标签:;  ;  ;  ;  ;  

    《昭明文选》评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