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凌艳唐欣然(云南省曲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55000)
【摘要】目的确诊病例,查明感染来源,以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方法对该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及周围放牧人群采用试管凝聚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对该村全部羊群采血进行琥红平板试验初筛,阳性者再进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患者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细菌培养为“布鲁氏菌”,确诊为布鲁氏病,患者及其家属共9人全部采血进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2份,阳性率22.22%。薛官堡村规模养羊户124人采血进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均显示阴性。共检疫羊751只,阳性64只,阳性率8.52%,其中患者家阳性畜8只,阳性率26.47%(8/34)。结论经病原学和血清学证实为布鲁氏病病例,感染途径是患者接触自家受感染的羊而导致感染,建议加强蓄间疫情监测,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布病防治知识。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疫情处理
2011年8月25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国家疫情网络系统上报了一例确诊布鲁氏菌病,为查清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措施,现将调查和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陆良历年布病监测情况,收集患者病例及诊断材料,调查患者的发病诊疗经过、暴露史,确定密切接触者,对患者养殖场及周围环境进行详细现场调查。
1.2血清学检查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及周围放牧人群采静脉血进行试管凝聚试验,对该村全部羊群采血进行琥红平板试验初筛检查,阳性者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复判,方法按GB/15988-1995中的规定进行。
1.3病情判断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布鲁氏菌病病例。
2.结果
2.1人间布病监测情况2006~2011年共采血630人份,血清学检查阳性份数25份,阳性率3.97%,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2006年,阳性率15.74%,2010年阳性率最低,阳性率为0%,详见表1。
表12006~2011年陆良县人间布病疫情监测结果
2.2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女,58岁,汉族,农民,家住陆良县马街镇薛官堡村1社1088号。患者于2011年7月18日因右侧颈部、耳后淋巴结肿痛到县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伴持续发热,一般下午4~5时较为明显,持续1-2小时,体温最高时38.8℃。同时有夜间多汗、乏力、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治疗8天后,病情好转出院。后又因腹胀、纳差、厌食、右脚浮肿、精神差再次入住县医院治疗,检查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异常。于2011年8月18日转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检查治疗,8月25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经细菌培养为“布鲁氏菌”,B超显示“脾脏轻度肿大”,确诊为布鲁氏病并网络上报。当日患者转回陆良县医院内四科住院治疗。
2.3患者居住地羊养殖情况患者家自2010年8月开始养羊,10月从大莫古新村羊市场购入5只母羊,马街镇上购入6只,与自家原饲养母羊混养,共计存栏34只,其中能繁母羊9只。2011年1月有1只羊流产,3月有2只羊流产。流产羊其中2只是从大莫古新村购入的,一只是马街庄上购入的。流产地点为两只在放牧途中,一只在家中,当时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羊胎、胎盘等也没有进行消毒处理,丢弃的自家门前粪堆上,后被狗叼吃。平时对羊圈也没有进行消毒处理,羊是否接种过布氏菌疫苗不清楚。患者平时不直接接触羊,只是在羊生病喂药、打针或喂盐时协助其丈夫,主要由其丈夫放养、管理。薛官堡村全村共有养羊户40户,最多农户存栏43只,最少1只,属于农村自由放牧式饲养。全村羊共计存栏815只,成年羊751只,新生羔羊64只。
2.4血清学检查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共9人全部采血进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及其丈夫(60岁,经询问除双膝关节酸痛外无任何不适症状)抗体阳性,阳性率22.22%,患者滴度为1:1600,其丈夫为1:400。2011年9月7日对薛官堡村规模养羊户124人采血进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均显示阴性。采羊血751份,琥红平板试验监测阳性畜64份,阳性率8.52%;对琥红平板试验监测阳性畜64份用试管凝集试验复判,阳性64份,阳性率100%。阳性畜涉及养羊户18户。其中患者家阳性畜8只,阳性率26.47%(8/34),详见表2。
表2陆良县薛堡村疫情调查结果
2.5处置措施
2.5.1对患者及其丈夫进行规范治疗,治疗方案为:多西环素200mg/d,利福平600~900mg/d,疗程6周;对症、支持治疗。
2.5.2对患者家水源(井水)、餐具、羊圈、粪堆、外环境等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
2.5.3对马街镇薛官堡村所有人进行布鲁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布病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5.4畜牧兽医部门对马街镇薛官堡村的羊进行监控,对检出的64只阳性畜实行强制捕杀并无害化处理。
3.讨论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蓄共患的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家畜为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布病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畜牧业的发展[1-2]。陆良县自六十年代引进萨能奶山羊至今,一直有蓄间布病流行,陆良县为云南省重疫区,多年的监测显示,疫情平稳,但布病流行仍然相当严重,特别是2006年监测显示,阳性率高达15.74%,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大莫古镇。
此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患者系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自家已感染布鲁杆菌的羊而导致感染。回顾患者发病的整个过程,该患者染病的根本原因是蓄间防病措施没有落实,从重疫区大莫古镇购入羊,没有进行检疫、免疫,致使传染源侵入并长期存在,这是导致患者发病的根本原因,其次,群众对布病的防护意识淡薄是患布病的必然结果[3],2011年1月起,先后有3只母羊流产,当时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羊胎、胎盘等也没有进行消毒处理,平时对羊圈也没有进行消毒处理,与家畜接触时也没有采取防护措施,以上说明群众卫生习惯较差,布病防治知识缺乏,基本无自我防病意识。
理论上讲,控制蓄间疫情是控制人间疫情的根本措施[4]。但由于防治经费短缺、蓄间管理和布病防治滞后,本地饲养的牲畜和外地购买的牲畜均未做任何检疫和免疫,从而不能及早的发现传染源,及时处理染疫的动物,致使曲靖市布病有逐渐扩散蔓延的趋势。
综上所述,为减少布病的发生和传播,及时控制和消除布病,建议:①各级政府加强对布病防治的领导,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各项防治工作。②加大对布病防治工作经费的投入。③确实加强对家畜的检疫、免疫工作。④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布病防治知识,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赵秀红,张彤.黑龙江省牡丹市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3);312-313.
[2]王清华,李志智,李承等.青岛市城阳区2010年首例布鲁杆菌病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第七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11,30;264-265.
[3]许小利,王利波,毋燕等.2007年河南省焦作市造店村布鲁杆菌病疫情调查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8,27(6);675-677.
[4]潘卫明,陈莉莉,席进孝等.2009年和2010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1,30(5);54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