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对农民参保率的影响研究 ——以江苏为例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对农民参保率的影响研究 ——以江苏为例

论文摘要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及其他因素,最终难以为继。2003起全国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图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缴费模式,有效促进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在对各地试点进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由此结束了制度的“碎片化”,距离“形成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目标又进了一步。国家新农保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开始试点,第一年试点惠及全国10%的县(市、区),江苏省13个市的7个县、4个县级市、2个区都被纳入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名单。就参保率而言,新农保经过7年的试点,实际参保的人数仍然有限,与各级政府对该项制度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国家新农保由于基础养老金的吸引性虽然激励了一批人参保,但该制度总体上还处于试点阶段,未能实现全覆盖。因此其“政策微效”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农民参保的探讨。已往的研究分别从制度方面、农民个体特征方面对参保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但研究始点多为地方新农保,对现有制度更易吸引哪些人群、什么样的制度内容更具吸引力、国家新农保带来参保率的变化等问题还缺乏详实的实证研究。因此,从制度角度出发,着重分析新农保不同模式的制度内容对农民参保率的影响,探讨更有吸引力的制度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了解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进现状,实地调查浦口、海安(地方新农保的代表)和射阳(国家新农保的代表)新农保制度模式及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就新农保制度对农民参保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运用调查数据对应保对象的参保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发现不同模式下各类人群的参保率差异很大,虽然农民的年龄、收入对参保行为有一定影响,但财政补贴幅度、缴费年限、个人缴费标准、是否捆绑等制度因素才是影响参保率的根本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补贴越多,制度吸引力越大,对农民的激励效用也越大;低缴费标准、高政府补贴也很能吸引低年龄段低收入者参保:缴费年限及补缴政策的规定会影响大龄人员的参保状况;捆绑机制也有负面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研究
  • 1.2.2 参保率影响因素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标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目标
  • 1.3.2 论文结构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江苏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及模式
  • 2.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背景
  • 2.2 江苏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
  • 2.2.1 地方新农保的实践和探索
  • 2.2.2 国家新农保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2.3 江苏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模式
  • 2.3.1 模式介绍
  • 2.3.2 各模式的政策内容
  • 2.3.3 各模式的制度特征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模式下的新农保制度对农民参保率的影响
  •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 3.1.1 劳动年龄段人群的个人特征与家庭收入状况
  • 3.1.2 老年人群的个人特征
  • 3.2 调查对象的参保现状
  • 3.2.1 劳动年龄段人群的参保状况
  • 3.2.2 老年人群的参保状况
  • 3.3 不同模式下的新农保制度对农民参保率的影响
  • 3.3.1 财政补贴幅度对参保率的影响
  • 3.3.2 缴费年限、补缴政策对参保率的影响
  • 3.3.3 缴费标准、待遇水平对参保率的影响
  • 3.3.4 是否捆绑对参保率的影响
  • 3.4 农民的个体特征与参保的关系
  • 3.4.1 年龄与参保
  • 3.4.2 家庭人均收入与参保
  • 3.5 小结
  •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4.1 主要结论
  • 4.1.1 财政补贴越多,制度吸引力越大,激励效用也越大
  • 4.1.2 强制性补缴政策更能吸引大龄人员中的年龄较低者
  • 4.1.3 低缴费标准、高政府补贴能吸引年轻低收入者参保
  • 4.1.4 捆绑机制不一定提高劳动年龄段人群的参保率
  • 4.2 政策建议
  • 4.2.1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增强制度吸引力
  • 4.2.2 建立促进农民参保的利益激励与约束机制
  • 4.2.3 合理控制个人缴费比率,灵活建立保费缴纳机制
  • 4.2.4 减轻缴费年限和老年补贴的条件限制,激发参保积极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新农保制度创新与推广[J]. 淮海文汇 2010(01)
    • [2].新农保:燎原的星星之火[J]. 中国社会保障 2019(Z1)
    • [3].“新农保”政策对老年人扶贫绩效的影响研究[J]. 财经研究 2020(03)
    • [4].2020年新农保政策有新变化[J]. 农家之友 2020(03)
    • [5].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02)
    • [6].金融知识与新农保参与行为[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04)
    • [7].农民对新农保制度实施效果评价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18(07)
    • [8].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新农保政策实施效果研究[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6(06)
    • [9].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与“新农保”实施现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2)
    • [10].新农保实施对农村养老现状的影响研究[J]. 金融经济 2017(06)
    • [11].农民工可以参加新农保吗?[J]. 农家参谋 2017(01)
    • [12].政府责任视角下完善新农保制度的对策探析[J]. 学理论 2017(02)
    • [13].新农保制度在我州的试点情况及政策建议[J]. 预算管理与会计 2013(08)
    • [14].关于新农保制度的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 才智 2016(06)
    • [15].“固守”、“摇摆”抑或是“瓦解”倾向?——“新农保”与传统养老保障功能的主导性探析[J]. 天津社会保险 2016(02)
    • [16].新农保制度家庭捆绑缴费模式辨析[J]. 中州学刊 2016(10)
    • [17].新农保实施现状及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基于5省101村调查数据的分析[J]. 管理世界 2014(03)
    • [18].收入水平、成员结构与农户新农保参加行为——基于全国30省(区、市)4748户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2(12)
    • [19].政府财政补贴与社会效果:新农保制度的绩效评估——以西藏自治区为例[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0].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正义性问题探讨[J]. 学理论 2015(14)
    • [21].国际比较视野下我国新农保制度发展路径探析[J]. 商 2015(21)
    • [22].农民参加新农保不同决策的对比分析[J]. 现代企业 2015(07)
    • [23].理性选择、外部激励与新农保连续性参保——基于四省的调查[J].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4)
    • [24].贫困地区“新农保”运行的调查及其思考——以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为例[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
    • [25].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J]. 商业故事 2016(28)
    • [26].探索新农保业务档案管理的数字化途径[J]. 祖国 2017(07)
    • [27].惠农政策如何落实好是个问题——以“新农保”工作为例[J]. 中国乡村发现 2014(04)
    • [28].安徽省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皖南、皖中和皖北的问卷调查[J]. 蚌埠党校学报 2014(02)
    • [29].农户新农保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农村经济 2013(12)
    • [30].新农保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标签:;  ;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对农民参保率的影响研究 ——以江苏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