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建立在对自身历史的不断反省和重新疏理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历史的搜索,找出某种脉络或是找到某个可以由此开发出去的立足点。正因如此,敦煌各个时期的绘画风格具有“流派”的特征,以及敦煌中唐绘画色彩对后世藏密绘画具有何种影响,正是这些对“历史的不断反省”,新问题才被“重新疏理”出来,但是其艺术价值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很少有人从整体上去研究把握,这势必对敦煌壁画的认知造成缺憾。探索敦煌壁画语言的美学内涵,需要从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入手,因为壁画艺术的根本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所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和审美理念才是其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以佛教色彩美学、中国传统色彩美学思想的审美作为切入点,追溯吐蕃时期敦煌壁画所产生的绘画色彩风格渊源,深入探讨敦煌壁画的美学内涵,对比分析中国古代壁画在不同绘画圈之间存在的互生影响关系,由此得出敦煌壁画的包容性对于研究吐蕃绘画色彩风格史的重要意义。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把握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就是要从全局出发重新领略其文化风采,体悟其佛教神韵,对于敦煌壁画所蕴涵的艺术精神应该在“大的时代潮流”中给予评估与阐述。我们需要确立敦煌壁画的艺术整体观,从更为宏阔的人类精神史、艺术史背景和新的理论高度重新认识敦煌壁画及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