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整理消除苎麻针织物刺痒感的研究

纤维素酶整理消除苎麻针织物刺痒感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在服装产品的消费中,人们对服用面料的舒适性极为关注。人体皮肤与织物之间相互接触及作用时产生触感,这种触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织物的整体性评价。刺痒感是人体与织物接触触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服用面料的舒适性的评价有着巨大影响力。织物的服用舒适性主要有三种:即触觉舒适性、心理舒适性和热觉舒适性。在这三种当中,对人体的影响最直接且最为直观要属触觉舒适性。服装在穿着过程中,触觉舒适性也就是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时人体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服装舒适性的整体评价。通常来说,人体皮肤与织物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决定着织物的触觉舒适性。这种机械的作用是自己的体重和身体动作伴随着衣服的服装压力变形,也可能是面料接触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微观刺痒。触觉舒适性包括的内容较多,如手感、刺痒感等。在研究过程中,人们更多的是研究织物的手感,而对织物刺痒感的研究很少。就羊毛或麻类服装而言,这两类服装在穿着时,人们往往因刺痒或刺扎感而引起生理或和心理的不适,从而放弃对这两种产品的选购和使用。因此,对消费者来说,研究刺痒感可以使其得到性能更好的产品;对制造商来说,可以使其获得更大的利润。苎麻是我国特有的纺织纤维,其产品具有多种优良性能,但由于其自身性能决定了苎麻织物在服用过程中存在刺痒感,因而为其内衣化使用设置了障碍。因此,对苎麻纤维刺痒感的产生机理、评价方法以及消除刺痒感方法的一整套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目前对机织物研究较多,但对针织物结构的研究较少,且已有消除苎麻织物刺痒感的方法(如烧毛法、毛羽倒伏法、水洗法、碱处理法、柔软剂法等)所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或者试验安排不够合理、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因此本试验研究探讨纤维素酶对针织物进行整理,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安排试验和处理试验数据,使得试验安排更加合理,实验数据更加准确。本文通过对处理前后苎麻针织物性能指标对比,分析了试验因素对苎麻针织物各项性能的影响,为寻求优良的纤维素酶改性方法打下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苎麻纤维研究现状
  • 1.1.1 苎麻纤维的化学组成成分
  • 1.1.2 苎麻纤维的形态结构
  • 1.2 皮肤刺痒感产生的机理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1.3.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2 苎麻针织物产生刺痒感的机理及刺痒感评价方法概述
  • 2.1 毛羽形态及织物组织结构与刺痒感的关系
  • 2.1.1 纤维性状
  • 2.1.2 毛羽形态
  • 2.1.3 织物组织结构
  • 2.2 苎麻针织物产生刺痒感的原因
  • 2.3 影响刺痒感的因素
  • 2.3.1 主体因素
  • 2.3.2 环境因素
  • 2.3.3 织物因素
  • 2.4 织物刺痒感的评价方法
  • 2.4.1 主观直接评价
  • 2.4.2 客观间接评价
  • 2.4.3 单纤维轴向压缩弯曲测量法
  • 2.5 消除苎麻织物刺痒感的研究
  • 2.5.1 烧毛或剪毛
  • 2.5.2 毛羽倒伏法
  • 2.5.3 碱变性和液氨变性
  • 2.5.4 柔软剂处理
  • 2.5.5 水洗、砂洗
  • 2.5.6 应用纤维素酶处理苎麻织物
  • 3 主观评价方法概述
  • 3.1 主观测试的基础
  • 3.1.1 测试设计
  • 3.1.2 精确的定义
  • 3.1.3 测试人员
  • 3.1.4 统计方法
  • 3.2 主观评价的机理及其难点
  • 3.2.1 文化的影响
  • 3.2.2 个体的差异的影响
  • 3.2.3 个体大脑中的内部评估尺度的影响
  • 3.3 主观评价中所使用的标尺
  • 4 刺痒感的主观评价试验
  • 4.1 试验部位的确定
  • 4.2 刺痒感主观评价尺度的选择
  • 4.3 试样的选择
  • 4.4 受试人员的选择
  • 4.5 实验过程
  • 4.5.1 实验步骤
  • 5 纤维素酶处理苎麻针织物的测试
  • 5.1 纤维素酶及其作用原理
  • 5.1.1 纤维素酶的作用原理
  • 5.1.2 纤维素酶的性质
  • 5.2 纤维素酶处理的试验设计
  • 5.2.1 试验条件与方法
  • 5.2.2 试验方案的设计
  • 5.2.3 酶处理工艺的优化
  • 5.2.4 统计分析
  • 5.3 纤维素酶处理对苎麻针织物减量率的影响
  • 5.4 纤维素酶处理对苎麻针织物厚度的影响
  • 5.5 纤维素酶处理对苎麻针织物白度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6.2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谢辞
  • 相关论文文献

    • [1].苎麻夏布产品设计研发之五个定位[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12)
    • [2].苎麻新品种(系)原麻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测定[J]. 中国麻业科学 2019(06)
    • [3].头季苎麻优质高产管理技术[J]. 科学种养 2020(05)
    • [4].不同饲用苎麻叶片、茎中微量元素含量动态变化[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4)
    • [5].我国在苎麻上批准登记的农药产品[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11)
    • [6].十堰市饲用苎麻种子育苗技术规程[J]. 中国种业 2020(07)
    • [7].饲用苎麻地上部5种元素含量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1)
    • [8].几种苎麻打剥机的对比试验及优化选用[J]. 中国麻业科学 2020(03)
    • [9].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苎麻壳木质纤维组分及镉含量测定上的使用[J]. 中国麻业科学 2020(03)
    • [10].大竹县苎麻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0(03)
    • [11].干燥方法和收获高度对饲用苎麻营养品质的影响[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02)
    • [12].饲料苎麻种植饲喂试验[J]. 饲料博览 2018(03)
    • [13].10份苎麻种质水培法过冬生长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0)
    • [14].高蛋白饲料专用苎麻及配套种植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3)
    • [15].中苎系列苎麻品种在武陵山区坡地栽培的比较[J]. 湖南农业科学 2017(02)
    • [16].饲用苎麻新品种闽饲苎1号的选育[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02)
    • [17].94份苎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与综合评价[J]. 中国麻业科学 2017(04)
    • [18].饲用苎麻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建议[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8)
    • [19].十堰市丹江口库区引进种植饲用苎麻的可行性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7)
    • [20].基于4P、4C理论的苎麻服装营销策略研究——以华升集团公司为例[J]. 现代商业 2016(21)
    • [21].苎麻冬季培育技术[J]. 农村百事通 2016(20)
    • [22].西南地区饲用苎麻发展优势及对策[J]. 耕作与栽培 2016(05)
    • [23].4LMZ160型履带式苎麻联合收割机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15(09)
    • [24].优质高产杂交苎麻新组合川苎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种子世界 2015(04)
    • [25].开动吧!小心烫![J].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 2020(07)
    • [26].苎麻夏布[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5(04)
    • [27].苎麻[J]. 丝绸之路 2012(17)
    • [28].小孩和苎麻[J].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2(12)
    • [29].饲用苎麻对硒元素吸收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J]. 华北农学报 2020(05)
    • [30].施氮水平对不同氮效率苎麻渗透调节的影响(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06)

    标签:;  ;  ;  ;  ;  

    纤维素酶整理消除苎麻针织物刺痒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