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

论文题目: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推广

作者: 贺志强

导师: 张春庆

关键词: 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文献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引导、促进下,我国农业高职教育有了新的、快速的发展,在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农业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学模式的改革等主要环节上,仍然局限于知识型教育的框子,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农业高职教育的特色,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技能水平不高,影响和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对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农业高职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结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的特点,参考国内外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对农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并分析了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和衡量标准。 本研究对CBE、双元制、工学结合、五环联动四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即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实施岗位能力教育为本位,以技术与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学生基本素质、岗位业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深化教学运行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突出实践教学,促进产教结合,大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高技能人才。 本研究提出了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以岗位能力教育为本位的定位,并且以岗位业务能力、学生基本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板块构建教学体系,突出了岗位业务能力的重要地位,综合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对全面素质人才的要求。 关于实践教学,本研究提出了以实践教学计划和理论教学计划“双计划”支撑农业高职岗位能力教学体系的原则,打破和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做法。 关于课程体系的构建,本研究提出了以能力为基础构建课程模块,课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我国农业高职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概述

3 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成绩

3.2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分析

4.1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4.1.1 知识要素

4.1.2 能力要素

4.1.3 素质要素

4.2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业务规格分析

4.2.1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4.2.2 知识素质要求

4.2.3 能力素质要求

4.2.4 身心素质要求——健康的体魄

5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特征与衡量标准

5.1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5.2 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衡量标准

6 国内外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比较

6.1 国外案例

6.1.1 加拿大CBE培养模式

6.1.2 德国双元制模式

6.2 国内案例

6.2.1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的工学结合模式

6.2.2 潍坊职业学院的“五环连动”模式

7 关于构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7.1 关于构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依据

7.1.1 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7.1.2 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7.1.3 人才类型的技能性

7.1.4 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

7.1.5 办学的地方性

7.2 关于构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基本原则

7.2.1 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要的原则

7.2.2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7.2.3 以岗位能力教育与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7.2.4 实践性原则

7.2.5 系统性原则

7.2.6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7.2.7 复合性原则

7.3 关于构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7.3.1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用对路人才

7.3.2 以“能力为核心、素质为基础”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实现全面育人

7.3.3 制定全程实践教学计划,突出和加强实践教学

7.3.4 以模块式课程整合取代知识型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改革

7.3.5 通过“订单培养”、校企联合、行业专家参与办学等办法,实现全过程产教结合

7.3.6 探索实施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7.3.7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能力教育提供保障

7.3.8 积极实施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新的培养模式

8 结论

8.1 通过调查发现,农业高职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体现农业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8.2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学生岗位业务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8.3 积极实施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新的培养模式

9 讨论

9.1 关于构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9.2 关于课程开发的标准

9.3 关于学制改革问题

9.4 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政策支持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农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双师化建设研究[D]. 崔少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 [2].政府推进公办高职校企合作对策研究[D]. 植宝.华南理工大学2015
  • [3].我国高职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研究[D]. 降宏芳.东北师范大学2011
  • [4].高职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研究[D]. 曾海娟.华东师范大学2006
  • [5].高职校危机管理问题研究[D]. 罗业尧.苏州大学2014
  • [6].技工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 邓远营.青海师范大学2018
  •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 周玲.湘潭大学2017
  • [8].河南省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佳欢.河南大学2018
  • [9].海南旅游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文文.海南大学2018
  • [10].“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研究[D]. 关代弟.华中师范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 谢爱军.湖南农业大学2007
  •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彭薇.东南大学2006
  • [3].吉林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李妍.吉林大学2006
  • [4].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叶晓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 [5].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研究[D]. 张志勇.湖南农业大学2004
  • [6].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研究[D]. 张宏伟.河北师范大学2005
  • [7].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孟蕴华.华东师范大学2006
  • [8].高职高专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蔡炎斌.湖南师范大学2005
  • [9].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 张承斌.天津大学2005
  • [10].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刘珊.山西大学2006

标签:;  ;  ;  ;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