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主义观探论

现代社会主义观探论

论文摘要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出现了三种范式:第一种,逻辑范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社会主义;第二种,革命范式——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社会主义;第三种,建设范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主义,指凭借现代市场经济所提供的基础和条件去追求和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主义新范式。这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形态,不仅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也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而且还实现了社会主义在概念、范畴、原则、标准、方法等方面的转变,形成了一整套新的理论观点和话语体系。现代社会主义观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经典社会主义构想及其方法论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传统社会主义实践是历史依据;和平与发展、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等是时代条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实践依据。邓小平理论开启了现代社会主义之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其得到进一步培育,科学发展观则标志现代社会主义观的形成。现代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包括: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统一、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统一、民主自由与和谐有序的统一、人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统一。现代社会主义具有光明前景,将成为一条通向未来理想社会的通道。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社会主义的范式转变与现代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 一、从范式危机到范式革命:社会主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 (一) 范式——理论创新的制高点
  • (二) 社会主义的三种范式:经典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
  • (三) 社会主义的范式危机:理想社会主义的不现实和现实社会主义的不理想
  • (四) 社会主义的范式革命:从传统社会主义到现代社会主义
  • 二、“现代社会主义”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动态
  • 三、几个疑问的初步解答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的是现代社会主义观吗?
  •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现代社会主义两个命题是否矛盾?
  • (三) 现代社会主义是否趋同于现代资本主义?
  • (四) 提出现代社会主义命题是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否定?
  •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历史超越与现代社会主义观的必然选择
  • 一、经典社会主义构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文化超越精神
  •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逻辑推测及其方法论启示
  • (二) 以文化超越精神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 二、传统社会主义的命运及其对现代社会主义的催生
  • (一) 列宁社会主义观中两条线索的不同指向
  • (二) 斯大林模式的终结与社会主义从传统转向现代的历史必然
  • 三、新的时代背景孕育现代社会主义观
  • (一)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提供了社会主义从传统转向现代的可能性
  • (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凸现了树立现代社会主义观的必要性
  • (三) 经济全球化增强了社会主义观转向现代的紧迫性
  • 四、经典社会主义的根据、传统社会主义的局限和现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
  • (一) 对经典社会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理性分析
  • (二) 现代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
  • 第二章 现代社会主义的文化选择及其理论的形成
  • 一、社会主义率先在中国从传统转向现代的民族文化资源
  • 二、邓小平理论与现代社会主义之门的开启
  • (一) 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实现了时代观的转变
  • (二)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转变
  • (三) 从自我封闭到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思路的转变
  • (四) 从“特征论”到“本质论”,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从模式到范式的转变
  • (五)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历史性统一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现代社会主义观的进—步培育
  • (一)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推进经济的现代化
  • (二)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政治的现代化
  • (三) 提出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理念
  • 四、科学发展观与现代社会主义观的形成
  • (一) 坚持以人为本——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
  • (二)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现代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原则
  • (三) 坚持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主义的重要方略
  • 第三章 现代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和价值追求
  • 一、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的统一
  •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统一
  • 三、民主自由与法治有序的统一
  • 四、人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统一
  • 第四章 当代世界发展趋势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前景分析
  • 一、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内部社会主义成分的增长
  • (一) 生产高度社会化
  • (二) 生产关系社会化
  • (三) 政治民主普遍化
  • 二、社会主义思潮的变化及其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共同取向
  • (一) 民主社会主义的转变与兴盛
  • (二) 原苏东地区国家的新社会主义运动
  • (三) 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及其具有现代意蕴的政治主张
  • 三、关于通向共产主义路径的再思考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坚持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J]. 紫光阁 2018(05)
    • [2].实践范式和思想转折:列宁晚年社会主义观的演化逻辑及其时代启示[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02)
    • [3].当前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研究的新的生长点[J]. 山西青年 2017(14)
    • [4].“传统社会主义观”与“新社会主义观”评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3(08)
    • [5].伦理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的培养[J]. 怀化学院学报 2018(10)
    • [6].论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中国化[J]. 理论探索 2011(06)
    •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若干重要问题述评[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8(02)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发展[J]. 安康学院学报 2008(05)
    • [9].科学社会主义观研究若干重要问题述评[J]. 高校社科动态 2008(03)
    • [10].列宁社会主义观及其启示——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J]. 西部学刊 2020(07)
    • [11].浅谈李大钊的社会主义观[J]. 新西部 2019(29)
    • [12].浅析列宁的“经验社会主义观”及其启示[J]. 东西南北 2019(18)
    • [13].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及当代价值[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1(06)
    • [14].对马克思两种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J]. 理论探讨 2010(04)
    •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新的丰富和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 2013(19)
    • [16].试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与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创新[J]. 世纪桥 2011(09)
    • [17].别尔嘉耶夫社会主义观解析[J]. 学术论坛 2009(01)
    • [18].论文化自觉视域中孙中山早期社会主义观[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05)
    • [19].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与当代社会实践[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0].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社会主义观及其评析[J]. 理论视野 2019(05)
    • [21].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观的变革[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8(03)
    • [22].试析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观[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轨迹——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为线索[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5)
    • [24].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基本问题[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8(03)
    • [25].在“概论”课中加强科学社会主义观教育的三个维度——基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社会发展[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3)
    • [26].再论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J]. 学理论 2010(04)
    • [27].论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8].从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看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内在整体性[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9].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党史博采(理论) 2012(03)
    • [30].马克思两种社会主义观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1(04)

    标签:;  ;  ;  ;  ;  ;  ;  ;  ;  

    现代社会主义观探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