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作用方式论文-万年鑫

毒作用方式论文-万年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毒作用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产业,连作障碍,浸提液,自毒作用

毒作用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万年鑫[1](2017)在《马铃薯不同连作方式下根际土壤效应及自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是我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区,近年来,由于其产业化的发展带来的连作问题较为严重,存在着连作障碍及茬口选择问题。连作障碍是造成马铃薯产量减产的重要因素,且自毒作用又是产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之一,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因此,研究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形成及其自毒作用已成为目前马铃薯生产和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2014-2016连续叁年模拟大田试验,以四川省主推品种川芋117为材料,探究不同连作方式(连作、复种连作和春秋连作)下根际土壤养分、根际土壤酶活效应、以及不同连作模式下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对其不同连作方式的响应机制。同时研究自毒作用对马铃薯根系特征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连作栽培提供有效思路,也为马铃薯解决连作障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不同连作模式下马铃薯根际土壤全氮、碱解氮以及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全钾含量整体趋于平稳趋势,全磷、速效磷以及有机质则随着连作年限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不同连作模式中,速效磷含量在整个生育时期变化幅度大,但在成熟期不同连作方式下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明显。除2016年成熟期复种连作速效钾含量较低外,根际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复种连作>春秋连作>连作。速效养分变化与全效养分含量变化表现不一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成熟期速效磷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整个试验期间,不同连作模式下土壤速效养分均表现为比全效养分变化快,全效养分更趋向稳定状态。2.不同连作模式下,不同根际土壤酶活性表现差异明显。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而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PPO)和FDA水解酶均呈升高趋势。根际土壤脲酶、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水解酶其活性大小表现为:连作>春秋连作>复种连作,酸性磷酸酶活性:春秋连作>连作>复种连作,多酚氧化酶活性:复种连作>春秋连作>连作。与连作模式比较,复种连作向土壤中输入的物质种类和数量更多,能够更有效地调节根际土壤酶活性,有利于根际土壤的良性发育。3.连作影响根和块茎的形成,使地上部徒长,后期地上部茎、叶长势偏旺,向地下部块茎运输减弱,根冠比明显降低,导致最终产量偏低。不同连作方式下不同营养器官转运量与转运率均有所不同,其总转运量(根+茎+叶)在5.0-7.0 g.株-1左右。比较叁种不同连作模式,连作主要影响马铃薯平均单薯重量从而影响最终马铃薯产量。与对照比较,复种连作下块茎产量升高3.33%,而连作与春秋连作分别降低11.43%,21.90%。发现叁种连作模式下马铃薯产量差异显着,复种连作下马铃薯块茎产量最高,连作次之,春秋连作产量最差。4.马铃薯不同器官浸提液对马铃薯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茎、叶浸提液对株高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5%),化感指数均为-0.11,而根浸提液对其分支数、茎粗的抑制作用最强,化感指数分别为-0.33和-0.13;根浸提液对其根系的抑制作用也最大,其中对根系表面积、根尖数、分叉数的化感指数分别为-0.25、-0.32、-0.32。5.不同器官浸提液处理后,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而丙二醛随着浓度的升高,化感效应降低,且根浸提液的化感效应最强,化感指数为-0.10。除根浸提液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外,茎、叶浸提液处理抑制可溶性糖含量,化感指数达-0.11、-0.02。马铃薯茎、叶浸提液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促进增加的作用,根浸提液产生抑制作用,化感指数达-0.06。马铃薯不同器官存在自毒作用,但适应自毒物质胁迫的能力不同,其中根系自毒作用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郑海平[2](2006)在《不同激活方式对CIK细胞增殖及细胞毒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激活方式对CIK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活性的影响,为CIK细胞在白血病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从15例ALL患者、8例AML患者及8例CML患者经化疗达CR后的骨髓或外周血中分离MNC,分叁组(以传统培养方式组、PHA培养组及PHA联合Ag培养组)分别以不同方式培养。每3天补充新的细胞因子,第14天收获细胞。培养前后分别用光镜、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CIK细胞的主要效应细胞CD3+CD56+双阳性细胞培养前后的含量变化,亦作为CIK细胞诱导培养成功的标志。MTT法检测收获细胞对相应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收获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叁组均能成功诱导出CIK细胞,其中PHA培养组及PHA联合Ag培养组体外增殖能力、细胞毒作用均优于传统培养方式组。结论:PHA可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抗白血病细胞毒作用,PHA-CIK细胞可作为过继免疫治疗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6-06-01)

焦克芳,宋鸿锵,刘若庄[3](1988)在《吡啶醛肟季铵类构效关系及其抗毒作用方式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半经验自洽场分子轨道法的MNDO程序,计算了六个吡啶醛肟季胺盐类药物的分子轨道反应活性指数(MO reactivity indexes),发现其抗毒作用与最低空轨道能(E_(LUMO)、N~+-OH基因之间距离等两种结构因素有一定关系;进而讨论了该类药物构效关系及其抗毒作用方式,并对理想的新型抗毒剂所应具有的结构特征进行理论推测。(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1988年04期)

唐促跃,刘毓谷[4](1988)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毒作用方式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简称拟菊酯)是根据天然除虫菊素逐步衍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农药。由于其特有的高效和选择性毒性,在防治农作物害虫和卫生害虫方面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从1980年代起逐步引进、试制和进口这类农药,并将开发和生产我国自己的拟菊酯列入“七·五”发展规划。1984年,北京农业大学农药研究所研制(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情报杂志》期刊1988年02期)

毒作用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不同激活方式对CIK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活性的影响,为CIK细胞在白血病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从15例ALL患者、8例AML患者及8例CML患者经化疗达CR后的骨髓或外周血中分离MNC,分叁组(以传统培养方式组、PHA培养组及PHA联合Ag培养组)分别以不同方式培养。每3天补充新的细胞因子,第14天收获细胞。培养前后分别用光镜、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CIK细胞的主要效应细胞CD3+CD56+双阳性细胞培养前后的含量变化,亦作为CIK细胞诱导培养成功的标志。MTT法检测收获细胞对相应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收获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叁组均能成功诱导出CIK细胞,其中PHA培养组及PHA联合Ag培养组体外增殖能力、细胞毒作用均优于传统培养方式组。结论:PHA可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抗白血病细胞毒作用,PHA-CIK细胞可作为过继免疫治疗应用于临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毒作用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万年鑫.马铃薯不同连作方式下根际土壤效应及自毒作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

[2].郑海平.不同激活方式对CIK细胞增殖及细胞毒作用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6

[3].焦克芳,宋鸿锵,刘若庄.吡啶醛肟季铵类构效关系及其抗毒作用方式理论探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8

[4].唐促跃,刘毓谷.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毒作用方式的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8

标签:;  ;  ;  ;  

毒作用方式论文-万年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