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前言:年谱是按年月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体裁,自宋代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且方兴未艾,被当代学者奉为治学门径,在传记体中,格外受到重视。然而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如果仅仅抓住“按年月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特征,而不顾体裁间的差异的话,不免会将墓碣、墓表、行状、自志、日记、日录、游山记、奉使录,乃至正史中的帝纪以及起居注、实录、纪年录、系年录等带此特征的著述,也误指为年谱,事实上一些年谱目录便将这些著作登记在册了。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年谱与上述各体裁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可避免地出现“泛年谱”的格局,从而给年谱研究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考察年谱,除了应该抓住其按年系事的主要特征外,还必须注意鉴别体裁,不可将墓志、行状、实录等划入年谱的范围。 第一章 年谱体的形成:年谱是杂糅了编年与纪传二体,并借鉴了家谱、年表、墓志等体的写法而产生的。因此,这些体裁与年谱都有相通之处。于是,关于年谱体的起源,便有始于先秦、始于唐、始于宋三种说法。究其原因,都是将近似于年谱的其他体裁,如帝王实录、编年墓志、家谱等,误认为年谱的结果,如云梦秦简《编年记》、《唐懿祖纪年录》、《唐献祖纪年录》、《太祖纪年录》、《渤海行年记》、《孟知祥实录》、《马氏行年记》等,就已载入年谱目录。但这些著作以记国事为主,并非单纯的编年个人传记,与年谱体裁有别,不应混为一谈。始于先秦说与始于唐代说,目前还缺乏实证支持,站不住脚。而始宋说则不同,不仅有名副其实的大量年谱作证,而且有目录书著录佐证,加上宋人对年谱体的大量阐释,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年谱在宋代已经自成一体了。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诗歌指引我前行——诗人王爱红访谈[J]. 诗歌月刊 2016(04)
- [2].诗意书境——诗人王爱红的书法[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08)
- [3].浅谈香奴散文诗的艺术魅力[J]. 星星 2018(08)
- [4].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征稿通知[J]. 读者(原创版) 2020(05)
- [5].祝贺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又添新成员[J].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