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金融学
作者: 李世宏
导师: 谢平
关键词: 金融稳定,最后贷款人,金融安全网
文献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一、研究的意义按照Frexias等人(1999)对最后贷款人的界定:最后贷款人是指中央银行为了防止不利冲击而对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的相机决策,这种冲击会引发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流动性需求不正常的增长,并且不能通过其它方式解决。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卫·李嘉图的论述中“在恐慌时期会有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法定货币的发行不应受到限制”,而1802年亨利·桑顿《纸的信用》和1873年巴杰霍特《伦巴第街》奠定了最后贷款人理论基础,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巴杰霍特建立了古典概念以后,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较大的理论发展,随着80、90年代世界经济金融动荡的加剧,金融危机频发,经济学家才又开始重新关注作为金融安全网之一的最后贷款人制度,最后贷款人职能才重新吸引经济学家们的眼球。最后贷款人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较大的争议。在理论上,巴杰霍特构建的古典原则四要素:1.最后贷款人目的是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而非保护单个机构;2.对于单个金融机构,只应支持缺乏流动性而具有清偿力的机构;3.中央银行贷款或贴现,应该是大量的、及时的、条件是要有抵押品,并且执行高于市场利率的惩罚性利率;4.中央银行应该在危机中提前宣布并在危机中遵守。这个原则在理论上无懈可击,既可以发挥金融安全网的作用,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又可以防止道德风险,保障中央银行的资金安全。但实际中操作中难度很大,一是认为中央银行在短期内无法分清金融机构是流动性问题还是清偿力问题;二是要求提供抵押品和执行惩罚性利率不利于缓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问题,反而会增加金融机构负担,从而在更高程度上的增加不稳定性。以Goodhart和Goodfriend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古典概念进行了修正,Goodhart认为央行区分流动性还是清偿力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无必要,只要金融机构具有系统重要性就应该救助;Goodfriend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历史考察
第一节 最后贷款人的概念界定
一、古典概念
二、古典概念的两种反对观点
三、自由银行学派关于不需要LOLR 的观点
四、国际最后贷款人
五、评述
第二节 最后贷款人的理论基础
一、D-D 模型
二、同业市场失灵
第三节 最后贷款人与货币、中央银行制度的关系
一、与货币的关系
二、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关系
第四节 最后贷款人职能演进的个案研究:以英格兰银行和美联储为例
一、英格兰银行成为最后贷款人的演进过程
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
第二章 最后贷款人与金融稳定
第一节 关于金融稳定的最新理论模型
一、模型介绍
二、关于该模型的评述
三、英格兰银行关于各国(地区)金融稳定职能的调查
第二节 最后贷款人的制度特征和国际比较
一、“最后贷款”的含义
二、“最后贷款”支持的目标和前提
三、“最后贷款”支持的资源限制
四、“最后贷款”支持的要素
第三节 最后贷款人的模型介绍
一、模型设定
二、单一时期模型
三、动态模型
四、关于此模型的评述
第四节 系统危机时期的最后贷款人支持
一、特征
二、成本补偿机制
三、可选择的操作程序
四、危机的其它管理措施
第三章 最后贷款人与资本监管、存款保险机制
第一节 资本监管对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基于银行特殊性的资本监管
二、资本监管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稳健性
第二节 资本监管中的迅速纠正机制
一、针对问题银行的强制措施
二、迅速纠正机制
三、我国的资本监管现状
第三节 存款保险制度与最后贷款人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特征
二、与最后贷款人的关系
三、存款保险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以及监管当局管制权力的分配
一、相关文献
二、Charles M Kahn&Joao Santos 模型
三、我国实际情况
第四章 最后贷款人中的道德风险
第一节 银行管制者的道德风险
一、银行监管者的道德风险
二、中央银行的道德风险
第二节 银行外源道德风险:债权人和股东
一、债权人(存款人)的道德风险
二、股东的道德风险
第三节 银行内源道德风险:银行经营者
一、文献回顾
二、模型分析
三、实证
第四节 “建设性模糊”:道德风险的治理
一、文献回顾
二、引发的争论
三、各国(地区)做法
四、我国做法
第五章 最后贷款人与货币稳定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评论
一、“货币稳定促进论”
二、“货币稳定不利论”
三、“协调论”
四、“在既定条件无影响论”
五、其它观点
六、评论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救助类再贷款引发的被动货币投放
二、1998-2004 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
第六章 我国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评价
第一节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回顾
一、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发挥作用的背景
二、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的方式和对象
三、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案例的具体分析
第二节 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特点
一、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决定了再贷款是“最后贷款人”提供资金的主要方式
二、转型期特有的制度框架使我国“最后贷款人”职能滥用
三、参与博弈方多,拖延不决导致救助成本高
四、规则不明,透明度低
第三节 引发的争议
一、是否应该动用公共资金救助券商
二、央行最后贷款人救助金融机构是否是我国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三、政府在风险处置中的作用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风险严重
二、金融风险向人民银行转移
三、救助性和破产性标准难以掌握
四、缺乏统一操作规程,实际操作较为混乱
第五节 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金融机构救助应坚持的原则
二、措施和建议
附录 最后贷款人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英国1991-1992 年小银行危机:倒闭与救助分而治之
案例二 英国1995 年巴林银行倒闭:最后贷款人经纪作用的发挥
案例三 美国大陆伊利偌斯银行的救助:大而不倒
案例四 美国对长期资本公司(LTCM)的救助:备受争议的案例
案例五 对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典型案例: 美联储对1987 年股灾和9.11”的反应
案例六 法国对里昂信贷银行的救助:政府倾力救助打破公平竞争
案例七 日本对“住专”的救助:日本问题机构救助政策的转折
案例八 日本山一证券公司破产案:战后全球最大破产案
案例九 中国对广东省城市信用社清理整顿的措施:从先例到定例
案例十 南方证券的倒闭:央行对单个券商最大救助案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9-06
参考文献
- [1].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央银行的职能调整[D]. 戚莹.武汉大学2015
- [2].中央银行沟通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D]. 刘剑文.北京交通大学2017
- [3].我国中央银行沟通对公众预期的影响研究[D]. 胡荣尚.湖南大学2015
- [4].中央银行沟通: 理论与实践[D]. 谢杰斌.厦门大学2009
- [5].财政对中央银行的责任转嫁问题研究[D]. 陈斌.西南财经大学2000
- [6].中国近代中央银行思想研究[D]. 李昌宝.复旦大学2007
- [7].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D]. 何林峰.四川大学2007
- [8].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研究(1928-1937年)[D]. 石涛.复旦大学2010
- [9].美日中央银行金融危机管理比较研究[D]. 张磊.辽宁大学2014
- [10].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选择[D]. 喻珺.东北财经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研究[D]. 阙澄宇.东北财经大学2002
- [2].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D]. 范方志.复旦大学2005
- [3].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研究[D]. 马德功.四川大学2005
- [4].银行机构危机管理[D]. 葛晓鹏.西南财经大学2005
- [5].转轨时期中国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联动问题研究[D]. 王正耀.西南财经大学2006
- [6].国有商业银行债权保护问题研究[D]. 伍军.西南财经大学2006
- [7].论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D]. 张启阳.东北财经大学2006
- [8].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D]. 何林峰.四川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