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甘薯淀粉为研究原料,分别以三偏磷酸钠(STMP)及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作为交联剂和酯化剂,对甘薯原淀粉进行双重复合改性,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CLOSA-SPS),对CLOSA-SPS的制备工艺、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并对CLOSA-SPS的毒理学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功能进行研究,旨在得到兼具优良的性质及功能性强的甘薯改性淀粉,拓宽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为甘薯改性淀粉的生产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1.以结合磷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交联甘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STMP的添加量为10%,交联反应pH值为11.5,交联反应时间为2.5h,交联反应温度为50℃,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交联反应STMP的添加量>交联反应时间>pH值>交联反应温度,最终结合磷含量能达到0.2%;然后以酯化取代度(DS)为指标,运用Design-expert7.0软件进行响应面设计及分析淀粉乳浓度、酯化反应pH值、酯化反应温度对CLOSA-SPS的DS的影响。DS的回归方程为:DS=0.014+(1.875E-004)×X1+(9.375E-004)×X2+(3.750E-004)×X3-(6.000E-004)×X1X2 +(7.750E-004)×X1X3+(6.750E-004)×X2X3-(6.500E-004)×X12-(1.800E-003)×X22-(3.750 E-004)xX32。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酯化剂pH值>酯化温度>淀粉乳浓度。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制备CLOSA-SPS的最佳条件为:酯化pH值为8.28,酯化温度40℃,淀粉乳浓度为40%,最终得到的DS为0.015。2.对制得的CLOSA-SPS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红外光谱图可看出,甘薯淀粉经过交联及OSA酯化复合改性后淀粉分子结构上引入了新的官能团,在1723.97,1599.01cm-1处出现了新的特征峰,其中1723.97cm-1处的特征峰表明酯羰基的存在,此外OSA酯化反应是在微碱性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1599.01cm-1处出现的特征是缘于RCOO的不对称伸缩振动;②经过交联及OSA酯化双重复合改性后的甘薯淀粉较原淀粉及单一交联淀粉的峰值黏度、热糊及冷湖黏度都升高,起糊温度降低,具备更好的糊液稳定性;③LOSA-SPS的透明度、凝沉性、乳化性及冻融稳定性较原淀粉及交联淀粉都有明显的改善;④经过交联及OSA酯化后,甘薯改性淀粉的消化性能降低,SDS及RS的含量明显增加,淀粉糊化后经体外消化试验测定甘薯原淀粉RDS约为94%、SDS及RS约为2%、4%;一定条件下的CLOSA-SPS RDS约为76%、SDS及RS约为4%、20%。3.对CLOSA-SPS的毒理学研究及调节血脂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LOSA-SPS是安全无毒的,且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降低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的功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北南部平原春甘薯生育期气候因子及其生产潜力的变化[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11)
- [2].甘薯茎叶生理功能与其加工利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24)
- [3].观赏甘薯的应用及展望[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12)
- [4].甘薯丰产增效精准施肥技术[J]. 科学种养 2019(12)
- [5].邹城市甘薯栽插技术[J]. 科学种养 2020(01)
- [6].甘薯茎线虫防治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1)
- [7].物理改性对甘薯皮膳食纤维含量、多糖组成及其结构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03)
- [8].甘薯泥对面团流变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06)
- [9].彰武县沙地甘薯生态高效栽培关键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2)
- [10].甘薯育苗影响因素分析与常见问题解决办法[J]. 农家参谋 2020(04)
- [11].基于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甘薯脆片加工适宜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6)
- [12].甘薯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9)
- [13].乡村女教师的甘薯大逆袭[J]. 农家之友 2020(03)
- [14].甘薯高质、高效、绿色栽培技术[J]. 农家参谋 2020(08)
- [15].本期“甘薯生物学与产业技术”栏目主持人——谢逸萍研究员简介[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6].基于ANSYS的菜用甘薯茎尖切割有限元分析与试验[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04)
- [17].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片水分迁移、微观结构、色泽及复水性能影响的比较[J]. 食品科学 2020(11)
- [18].甘薯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6)
- [19].甘薯育苗新模式的技术分析与优点[J]. 河南农业 2020(16)
- [20].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6)
- [21].甘薯郑红23号栽培技术[J]. 科学种养 2020(09)
- [22].洛阳市甘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 2020(22)
- [23].金山区“心香”迷你小甘薯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20(04)
- [24].甘薯健康种苗快繁及早熟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20(09)
- [25].优质甘薯综合栽培简明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 2020(09)
- [26].本期“甘薯生物学与产业技术”栏目主持人——王庆美研究员简介[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7].甘薯冷害的发生与防治[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8(10)
- [28].牛霉烂甘薯中毒的病因及诊治[J]. 饲料博览 2019(01)
- [29].甘薯储藏保鲜技术[J]. 河北农业 2019(01)
- [30].辽西地膜甘薯高产栽培施肥技术[J]. 种子世界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