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氮论文-张蓉,王晓雯,刘丽丽,朱建亚,朱华

亚硝氮论文-张蓉,王晓雯,刘丽丽,朱建亚,朱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硝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观赏鱼,氨氮,亚硝氮,安全浓度

亚硝氮论文文献综述

张蓉,王晓雯,刘丽丽,朱建亚,朱华[1](2019)在《氨氮和亚硝氮对红剑和孔雀鱼毒性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氨氮和亚硝氮对红剑鱼和孔雀鱼的毒性作用。试验采用静水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法,测定氨氮和亚硝氮对红剑鱼和孔雀鱼的安全浓度,并以此为基准开展慢性毒性实验,研究氨氮及亚硝氮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氨氮和非离子氮对红剑鱼和孔雀鱼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亚硝氮对红剑鱼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均显着低于孔雀鱼(P<0.05)。氨氮、非离子氮和亚硝氮对红剑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2.22、0.59、0.52 mg/L;氨氮、非离子氮和亚硝氮对孔雀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2.54、0.55、1.77 mg/L。在安全浓度下,氨氮和亚硝氮对红剑和孔雀鱼鳃Na~+/K~+-ATP酶活、SOD酶活和T-AOC总抗氧化能力均无显着影响(P>0.05);然而,在高水平氨氮和亚硝氮胁迫下,鳃Na~+/K~+-ATP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因此,在红剑鱼和孔雀鱼的养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体氨氮和亚硝氮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4期)

董辰杨,李文湛,王志宏,梁晋涛[2](2019)在《基于分光光度法的便携式亚硝氮测定仪》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走航式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研究一种基于分光光度法的便携式海水亚硝氮测定仪。该亚硝氮测定仪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和光电二极管分别作为仪器光源和检测器,利用控制芯片构建信号调理电路模块。该模块对LED光源提供恒流驱动,并对光电二极管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进行转换、处理、解算。实验结果表明该亚硝氮测定仪具有低检出限(检出限为0.014μmol·L-1)、高精度、优异的线性特性(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6)和良好的重复性(在3天内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βRSD为0.25%~1.3%)。(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18期)

周安兴,刘玄[3](2019)在《亚硝氮对COD测试的影响及掩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废水中高浓度NO_2~--N的存在严重影响COD的测试,因此,如何有效掩蔽NO_2~--N干扰准确测定其COD值的难点之一。为了测试NO_2~--N对COD的贡献及有效的掩蔽NO_2~--N对COD测试的干扰,实验在不同COD浓度下测试了NO_2~--N对COD的贡献,并采用氨基磺酸和氨基磺铵对其进行掩蔽。实验结果表明:1mgNO_2~--N引起的COD变化值为1.14mg;氨基磺酸与氨基磺铵掩蔽1mgNO_2~--N需要量分别在7mg、8mg,过量的掩蔽剂不会对COD产生影响;两种掩蔽剂在实际废水的中的掩蔽效果相当。(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刘健,侯冬伟,曾燊正,钟志伟,高杰锋[4](2017)在《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池塘水体氨氮、亚硝氮、硝氮变化规律及消减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凡纳滨对虾是全球主要养殖对虾品种,近年来肝胰腺坏死综合症(hepatopancreas necrosis syndrome,HPNS)造成的损失严重,HPNS的发生与水体理化因子和条件致病菌有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选取广东省电白地区1个凡纳滨对虾养殖场43个虾塘进行氨氮、亚硝氮、硝氮的监测。结果显示:对虾养殖第1-22天内,氨氮质量浓度在0.01~0.30 mg·L~(-1)的范围内波动,而亚硝氮低于0.01 mg·L~(-1),硝氮在0.01~0.60 mg·L~(-1)的范围内波动,氨氮与硝氮的变化趋势相似。养殖第22-72天期间内,氨氮质量浓度波动幅度增大,处于0.30~1.50 mg·L~(-1),有逐步升高趋势;亚硝氮和硝氮质量浓度同步缓慢升高,在0.01~0.80 mg·L~(-1)之间波动,处于平稳升高状态。养殖第72天后,叁氮均处于0.60~1.50 mg·L~(-1)的高水平波动状态,且质量浓度不断升高。从氨氮和亚硝氮两者波动和升高趋势来说,氨氮大幅波动变化比亚硝氮提前大约26 d。在养殖过程中选取5个塘分别检测肥水和添加沸石粉前后的氨氮变化,施用肥料1 d后氨氮平均降低19.50%,2 d后降低37.54%;施用沸石粉后在4 d内氨氮分别平均降低47.62%,23.34%,60.73%和76.58%。对5个塘投料量和水体叁氮平均值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投料量与水体氨氮、亚硝氮和硝氮均有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果表明,氨氮是凡纳滨对虾封闭养殖中期和晚期(约第20-95天)的限制性因子,且在养殖中期受气候等因子影响波动大,表现出剧烈的震荡特征,成为养殖环境容纳量主要限制因子;亚硝氮是养殖中期尤其晚期的限制性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董晓莹[5](2017)在《部分反硝化过程亚硝氮积累的控制条件及种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反硝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脱氮方法,通过硝酸盐还原路径实现NO2--N积累,为厌氧氨氧化工艺提供电子受体。本课题通过控制反硝化反应时间,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实现部分反硝化过程,即将反硝化控制在NO3--N还原至NO2--N阶段,探究不同C/N比(1.0、2.5、4)及温度(15℃、25℃、35℃)下部分反硝化过程中NO2--N积累特性,并获得了该过程的最佳控制条件。同时利用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变化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控制反应时间(20min)和碳源供给(C/N=1、2.5和4)在叁个反应器中(SBR1、SBR2和SBR3)经过108d的运行,均实现部分反硝化过程,即将NO3--N控制到仅还原至NO2--N阶段。SBR1出水NO3--N浓度约为31.55mg/L,积累的NO2--N浓度约为17.91mg/L;SBR2出水NO3--N浓度约为9.29mg/L,积累的NO2--N浓度为39.05mg/L;SBR3中NO3--N被完全还原,积累的NO2--N浓度为38.72mg/L。(2)碳氮比是影响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因素,NO3--N还原速率和NO2--N积累速率均随着C/N的增大而增大,较低的C/N更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C/N=1时,NO2--N积累率为93%;C/N=2.5时,NO2--N积累率96%;C/N=4时,NO2--N积累率为78%。(3)NO3--N还原速率和NO2--N积累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反应温度为15℃时,NO3--N浓度在10min时降至34.92mg/L,NO2--N最高浓度为18.22mg/L;反应温度为25℃时,NO3--N浓度在10min时降至15.60mg/L,NO2--N最高浓度为34.58mg/L;反应温度为35℃时,NO3--N在前15min内被迅速还原完,NO2--N最高浓度为45.66mg/L。(4)当系统中同时存在两种电子受体NO3--N和NO2--N时,由于硝酸盐对于碳源的竞争力大于亚硝酸盐对于碳源的竞争力,反硝化菌会优先还原NO3--N,导致NO2--N的积累。(5)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培养的污泥中优势菌为Thauera,占整个菌群的71.83%,该菌仅能将NO3--N还原至NO2--N,从而实现系统中亚硝酸盐积累。(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陈佳毅,孙龙生,吴骏,杨家威[6](2015)在《氨氮和亚硝氮对不同发育阶段罗氏沼虾幼体的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水体中氨氮(总氨氮,NH3-Nt;非离子氨,NH3-Nm)和亚硝氮(NO2-N)对不同发育阶段罗氏沼虾幼体的毒性。分别设置不同氨氮和亚硝氮浓度梯度,研究其对Z5、Z8、Z11期罗氏沼虾幼体96 h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氨氮(非离子氨)对Z5、Z8和Z11罗氏沼虾幼体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108(0.115)mg/L、2.747(0.151)mg/L和2.762(0.152)mg/L;亚硝氮对罗氏沼虾Z5、Z8和Z11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078 mg/L、1.238 mg/L和2.048 mg/L。建议在育苗生产过程中控制育苗水体非离子氨和亚硝氮浓度分别不高于0.10 mg/L和1.00 mg/L。(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15年10期)

周莉娜,苏润华,马思佳,何苏,任洪强[7](2016)在《基于PLFA法分析亚硝氮、硝氮和氨氮对厌氧微生物细菌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了亚硝氮、硝氮和氨氮在不同浓度水平下对中温厌氧颗粒污泥中厌氧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亚硝氮(360 mg·L-1,以N计)、硝氮(300 mg·L-1,以N计)和氨氮(3000 mg·L-1,以N计)使系统COD去除率分别下降至3.49%、10.85%和71.53%,并使污泥表面主要细菌由杆菌变为球状菌;亚硝氮和硝氮引起厌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含量下降,氨氮引起革兰氏阴性菌的含量下降;PLFA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随着亚硝氮和硝氮浓度的升高从1.12分别下降至0.96和1.03,氨氮对PLFA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肖卓群,钱玲亚,张西,徐龙乾,黄秋琳[8](2015)在《亚硝氮对梧桐落叶有机物氯胺化中形成HNMs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梧桐落叶有机物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氯胺消毒条件下亚硝氮在卤代硝基甲烷(HNMs)形成中的作用,从而识别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亚硝氮的加入对梧桐落叶有机物氯胺化过程中HNMs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在高氯胺含量、非中性(酸性或碱性)及低温条件下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由极差分析得知,影响亚硝氮进入HNMs分子的最大影响因子是p H,其次是氯胺含量,反应时间影响最小。HNMs的分布以叁卤硝基甲烷(以TCNM为代表)为主,二卤硝基甲烷(以DCNM为代表)为辅,一卤硝基甲烷(以CNM为代表)则均没有检测到。其中叁卤硝基甲烷的相对含量随着氯胺含量的增多、时间的延长、温度的上升而增加,但随着p H的上升而降低。(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蒋鹏,赵春贵,贾雅琼,杨素萍[9](2015)在《亚硝氮对海洋着色菌亚硝氮和氨氮去除以及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以亚硝氮为唯一氮源和亚硝氮-氨氮共存体系中,考察和分析海洋着色菌(Marichromatium gracile)YL28菌株对水体亚硝氮的环境适应能力。【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亚硝氮、氨氮去除效率以及亚硝氮对菌体生物量和色素含量的影响,采用薄层层析法分析亚硝氮对菌体光合色素组成的影响。【结果】YL28菌株能以亚硝氮为唯一氮源生长,主要积累2种细菌叶绿素(BChl)组分(BChl aTHGG和BChl ap)、1种细菌脱镁叶绿素(Bphe)和玫红品(Rhodopin)、螺菌黄质(Spirilloxanthin)、脱水紫菌红醇(Anhydro rhodovibrin)、番茄红素(Lycopene)4种类胡萝卜素(Car);YL28生物量和对亚硝氮的去除效率随亚硝氮浓度升高而降低,完全去除亚硝氮的浓度可达200 mg/L以上;当亚硝氮浓度高于25 mg/L,单位质量菌体BChl a和Car总量降低,BChl a和Car合成的末端产物(BChl ap和Spirilloxanthin)以及Bphe相对含量升高,其它4种色素组分相对含量则降低,但Car与BChl a相对含量的比值未见明显变化。当亚硝氮-氨氮共存时,YL28菌株对亚硝氮的耐受能力和去除能力明显提高,完全去除亚硝氮的浓度可达300 mg/L以上;氨氮减缓了亚硝氮对光合色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提高了菌体色素合成总量,各色素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与亚硝氮为唯一氮源时的变化规律一致。【结论】YL28菌株能高效去除亚硝氮,亚硝氮对菌株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但氨氮能明显提高YL28菌株对亚硝氮的适应能力。这为进一步开发高效脱除亚硝氮的APB水质调节剂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5年07期)

熊宇晶,洪华嫦,周小玲,阮孟勇,肖卓群[10](2014)在《亚硝氮在氯及氯胺消毒中形成叁氯硝基甲烷的作用研究——以色氨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溶解有机碳为5 mg·L-1的色氨酸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索氯和氯胺消毒时,不同影响因子对亚硝氮在叁氯硝基甲烷(TCNM)形成中的作用,从而识别其关键消毒因子.结果表明:NO-2的加入对TCNM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氯消毒来说,NO-2对TCNM形成的促进作用在酸性条件下(TCNM增量为11.82μg·L-1)比碱性条件下(TCNM增量为2.66μg·L-1)更为明显;而对于氯胺,却在中碱性条件下较为明显(pH=5,6,7,8,9,TCNM的增量分别为0.04、0.11、0.50、0.34、0.27μg·L-1).但不管是氯消毒还是氯胺消毒,NO-2对TCNM形成的促进作用基本随着消毒剂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由极差分析得知,氯、氯胺消毒下影响NO-2对TCNM形成的关键的因子均是pH值.(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亚硝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走航式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研究一种基于分光光度法的便携式海水亚硝氮测定仪。该亚硝氮测定仪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和光电二极管分别作为仪器光源和检测器,利用控制芯片构建信号调理电路模块。该模块对LED光源提供恒流驱动,并对光电二极管检测到的光强信号进行转换、处理、解算。实验结果表明该亚硝氮测定仪具有低检出限(检出限为0.014μmol·L-1)、高精度、优异的线性特性(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6)和良好的重复性(在3天内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βRSD为0.25%~1.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硝氮论文参考文献

[1].张蓉,王晓雯,刘丽丽,朱建亚,朱华.氨氮和亚硝氮对红剑和孔雀鱼毒性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董辰杨,李文湛,王志宏,梁晋涛.基于分光光度法的便携式亚硝氮测定仪[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3].周安兴,刘玄.亚硝氮对COD测试的影响及掩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

[4].刘健,侯冬伟,曾燊正,钟志伟,高杰锋.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池塘水体氨氮、亚硝氮、硝氮变化规律及消减措施[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董晓莹.部分反硝化过程亚硝氮积累的控制条件及种群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6].陈佳毅,孙龙生,吴骏,杨家威.氨氮和亚硝氮对不同发育阶段罗氏沼虾幼体的急性毒性研究[J].水产养殖.2015

[7].周莉娜,苏润华,马思佳,何苏,任洪强.基于PLFA法分析亚硝氮、硝氮和氨氮对厌氧微生物细菌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6

[8].肖卓群,钱玲亚,张西,徐龙乾,黄秋琳.亚硝氮对梧桐落叶有机物氯胺化中形成HNMs的作用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5

[9].蒋鹏,赵春贵,贾雅琼,杨素萍.亚硝氮对海洋着色菌亚硝氮和氨氮去除以及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5

[10].熊宇晶,洪华嫦,周小玲,阮孟勇,肖卓群.亚硝氮在氯及氯胺消毒中形成叁氯硝基甲烷的作用研究——以色氨酸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14

标签:;  ;  ;  ;  

亚硝氮论文-张蓉,王晓雯,刘丽丽,朱建亚,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