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成本

和谐的成本

论文题目: 和谐的成本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产业经济学

作者: 谢闽

导师: 吴照云

关键词: 人际间利益,相对整体,经济效率,经济自由

文献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一、理论突破点的寻求这一研究的理论切入点是价格体系并没有穷尽地分割经济体系中的利益,直接指向经济学的理论核心——价格理论,这使得研究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经济学中丰富与深刻的理论素材。而这一研究在实践中的切入点是在经济体系中组织的存在。这是一个“顽强的事实”,它使我的研究有坚固的实践基础。在以上的理论与实践的切入点的选择之后,本研究还选择一个不可解决的人类理念中的根本性冲突作为事实的终极解释:在经济行为背后人们理性中自由与效率的冲突。因为这一冲突实际上是不可解决的,所以关于和谐主题的理论展开具有了不可超越的地位。同时,在理论构建过程中指明了其批评与完善的路径,这也保证了这一理论可以拓展。在这个顽强的事实与不可超越的冲突之间,经济和谐是它们的联结主题。和谐主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而在当前最为典型的意义是在市场机制为基本运行机制的条件下,企业组织内部的治理的理性基础与整个经济体系中政府经济规制的理性基础。治理一规制问题与市场机制的冲突在于,前者是以强制为其基础的,而后者则以自由为其基础,所以强制与自由在市场实践中的结合需要理性的解释,其现象才有可能得到深刻的解释。二、理论与假设在做一个具体的研究的时候,在展开理论之前需要一些假设。需要进行假设的可能有两个方面:1、对人心进行假设,即对人的欲望之类能够影响行为但是又无法观察的心理活动作出假设。本研究假设:人们在内心中普遍地向往和谐。2、当可观察的事实之间的不可观察的联系成为理论展开中的逻辑需要时,对可观察的事实之间的不可观察的联系做出假设。本研究假设:经济组织的存在所体现出来的分工一般地促进了财富创造效率的提高,这也是人们对和谐向往的利益基础。三、论文中对概念的处理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概念,这些概念为和谐主题的展开提供了基础。这些概念可以大体地分为两类,一是核心概念,二是非核心概念。核心概念在论文中有明确定义。明确定义过程有的是集中进行的,在集中定义了之后在后面的使用中基本上就使用这个定义。也有一些概念是在论文的展开过程中逐步定义的,它们的意义随着论文的展开而逐步深化。非核心概念则不定义,只取它们的一般的含义,并且当它们出现在论文的不同地方的时候,则可能取它们通用含义中的某一个,只保证同一概念的含义之间在全文中不冲突。“和谐”这个概念是全文讨论的主题,也是全文中最为核心的概念。“和谐”概念的意义在论文是逐步展开的,这个论文的展开过程本身就是对和谐意义的探索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日常语义上的和谐;2.在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术语中的和谐;3.在人的行为与利益中的和谐;4.在人的理性中能得到解释的人的利益与行为的和谐;5.作为人们理性中自由与冲突之间均衡结果的和谐。“成本”是论文中又一个核心概念,对它的展开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成本一般,指经济行为人为了未来收益增长而在当期支付的利益。成本一般的核心要素包括:经济行为人对当前利益的支付或是不获得、预期中未来利益的增长、联结现在与未来的时间、联结利益与行为的理性。第二个层次是和谐的成本。和谐的成本是人们为了个人的利益增长而支付或者保留在人际间的利益,这个人际间利益的载体是经济组织,即,从利益的角度观察到了组织的存在,这种组织在理论上可以指无形的企业,也可以指有形的市场,而以有形的经济组织为讨论的典型情形。在方法论上,和谐成本在成本一般的基础上增加了人际利益与人际利益载体——经济组织;同时,和谐成本在成本一般的基础上增加了有限整体观,将无限整体向有限整体转换,以使组织成为个人理性能达到的目标,并使其成为经济体系中可以存在,可以为人所观察到的利益实体。这时,和谐从人际间利益的存在性中得到了观察,而和谐的成本从人们由于对和谐的向往而进行的人际间利益支付而获得了存在的前提与基础。这是一个循环论证,但也就是在这个循环论证中论题得到了全面的展开的可能性;同时,不同的语言指向理论的不同的展开逻辑。自由、效率与整体是本研究中的另一组重要的概念,也是有较多的展开层次的概念。自由的意义包括:1.独立的个人的绝对自由;2.相互依赖的社会中的人的自由;3.经济体系中从利益与行为的角度观察到的自由;4.竞争性价格体系下的经济自由;5.租中体现的伦理意义的自由;6.从利益角度观察到的人在经济组织中的自由;7.整体效率中的自由;8.与效率相联系的本体论上的自由意义的拓展。对效率概念的展开包括:1.生产中作为投入物与产出物的比率的效率;2.在人际系统中的个人收益中体现的效率;3.多人合作生产(或交换)的效率;4.在作为相对整体的经济组织中的效率;5.相对整体效率的涨落;6.与自由联系的效率本体的意义拓展。对整体概念的展开包括:1.包罗万象的作为经验事实的社会整体向以经济利益与相应行为来观察到的经济整体;2.对整体概念的细分:无限观下的整体;3.无限观下的绝对整体向经验事实中的真实回归:有限的整体;4.作为经济组织的有限整体的观察;5.理论对作为经验事实的有限整体的展开:和谐的成本;6.和谐成本的理论展开:静态与动态的和谐成本。四、概念之间交叉成体系:篇章结构的安排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对基本的研究方法的陈述,尤其是对经验事实与理论事实、绝对整体与相对整体的区分对本研究有基础性的意义。第二章对人际间的和谐进行观察,将和谐向人际间的利益与行为转化,将社会中人与人的相互依赖向财富创造过程中多要素联合生产中的利益与行为的协调转化,这一转化使和谐这样一个人心中的观念向可分析的理论概念转化。第三章讨论价格体系这种经济利益配置机制并没有能够完全在人际间分配经济利益这一现象,正是因为这一现象的存在,使经济组织能从人际间利益的角度观察到,而且经济组织中的规则与权力也能得到解释。第四章讨论理性的个人面临人际间利益——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时的选择,当人际间利益存在时,相对整体就被观察到了,并延伸到对非价格体系下的经济组织中存在的人际间利益的分析。第五章讨论经济组织在利益上的初始来源——理性的人对人际间成本的支付,和经济组织在利益上的动态特征——租的性质、产生及其耗散过程。在人际间成本得到支付、租得以产生之后,人际间的和谐就得到了可靠的观察。第六章讨论人们在选择构建或者进入经济组织时的理性冲突——自由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在这一冲突中,和谐得到了它最高的规定性:异质的个体在相对整体中的共生与发展;而自由与效率的意义也得到了扩展,自由是在社会规则下的自由,效率是整体效率与个体效率的统一。而这一冲突在最深刻的基础上支撑了整个理论,具有本体论意义。五、希望探讨的问题1、有正利润的经济组织: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经济学讨论经济行为时往往以完全竞争市场作为起点,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经济行为人必定是零利润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正的效用增长或者正和利润才是真正引导个人、企业或者任何形式的企业联合体实施任何经济行为的原因。有正利润的经济行为主体与市场经济中的价格理论如何相容是一个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人际间利益或者说和谐的成本为回答这个问题指出了一个思路。2、科斯悖论:一种并不会存在的“组织”却有了边界。科斯的交易成本概念指出:人们使用价格体系是有成本的,并在产业的纵向一体化行为中可靠地观察到了这一成本,并指出这是企业这种典型的经济组织边界的决定变量,但是交易成本仍然是价格的一部分而进入了价格体系本身,这时,价格体系在经济行为人之间穷尽地分割了经济系统中的利益,从而使组织在理论中并不存在,一个并不存在的“组织”却有了规模,即构成了科斯悖论。3、整体存在的理性:相对整体的存在是在自由与效率冲突下个体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经济学是建立在个人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个人理性是解释经济行为的理性基础,在这样的理论体系中整体理性不可能存在。但是,当整体概念一旦离开人们内心中的绝对整体,而走向现实的相对整体时,个人就会理性地选择这样的一些整体,这是我们能在经济系统中观察到经济组织存在的原因;经济组织的存在也是相应的整体理性存在的证明。4、经济系统中存在的规制与治理等行为也有其相应的规制利益(或称监管利益、治理利益),因为只有在利益引导下的行为才合于人的理性。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概念中的实践

1.1 从经验对象到理论对象

1.1.1 先验观念:家庭教育的决定性影响

1.1.2 把握概念的五个层次

1.1.3 经验事实与理论事实

1.1.4 事实间关系与概念间关系

1.1.5 研究对象进入学科:方法相容

1.2 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

1.2.1 社会整体概念达到过程中的无限思想

1.2.2 整体的分类与整体功能的实现

1.2.3 经济学对整体的处理

1.2.4 方法论整体主义与方法论个人主义

1.3 概念体系构建与均衡分析

1.3.1 受利益引导的行为

1.3.2 理性选择下的和谐

1.3.3 围绕“和谐”组织的概念体系

1.3.4 利益与行为的形式化联结

1.4 本章结论

2. 人际间的依赖

2.1 从不同角度考察的和谐

2.1.1 相对整体的构建

2.1.2 从社会观念角度考察和谐

2.1.3 从社会行为角度考察和谐

2.1.4 “看得见的手”调节下的和谐

2.1.5 “看不见的手”调节下的和谐

2.2 分工与经济和谐

2.2.1 分立的生产要素与经济和谐

2.2.2 经济和谐的基本界定

2.2.3 经济和谐指向的典型经验事实

2.3 整体利益与集体行动

2.3.1 社会相互依赖成本与集体行动

2.3.2 市场中个人与整体的联结

2.4 本章结论

3. 经济组织:利益、规则与权力

3.1 经济组织的边界

3.1.1 经济组织的界限

3.1.2 从财产角度观察的组织边界

3.1.3 组织的效用边界:社会福利

3.1.4 交易成本与组织边界的变化

3.2 经济组织的利益存在

3.2.1 典型的相对整体:法人

3.2.2 个人与组织对经济资源的控制:产权

3.2.3 法人财产与租金耗散

3.2.4 剩余价值与经济组织中的利益冲突

3.3 经济组织中的强制:规则与权力

3.3.1 规则的理由

3.3.2 权力:实现和谐的社会工具

3.3.3 效率:接受强制的原因

3.4 本章结论

4. 个人选择与人际均衡

4.1 选择行为与效用增长

4.1.1 个人自身的和谐:鲁宾逊模型

4.1.2 人际间的和谐:埃奇沃斯方盒

4.2 通过市场价格达到的和谐

4.2.1 鲁宾逊经济中的分散化决策

4.2.2 价格体系下的人际和谐

4.3 在价格体系下经济组织存在的利益基础

4.3.1 公共品

4.3.2 外部性

4.4 非价格体系下存在的相对整体

4.4.1 社会相互依赖成本与组织类型

4.4.2 集团中的利益与行为

4.4.3 集团公共品的提供

4.4.4 个人面对任务而不是收益时的情形

4.5 本章结论

5. 经济组织的生成与持续

5.1 人际成本的支付与经济组织的生成

5.1.1 成本方法

5.1.2 成本的支付

5.1.3 成本支付、和谐与经济组织

5.2 租:动态经济组织的利益基础

5.2.1 供给刚性、相对稀缺性与租金

5.2.2 源于生产过程的租:剩余产品

5.2.3 经济组织中的主导性产权安排

5.2.4 租与生产过程的分离

5.2.5 租与价格体系的联系

5.2.6 政治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5.3 本章结论

6. 效率与自由的冲突

6.1 和谐一般

6.1.1 和谐的客体特征

6.1.2 和谐的主体规定性

6.1.3 实现和谐的内在动力

6.2 自由与效率的冲突

6.2.1 经济思想中的人际关系

6.2.2 经济思想中的自由与效率范畴

6.3 效率与发展

6.3.1 效率概说

6.3.2 整体效率与个体效率

6.3.3 效率与发展

6.4 自由与社会价值

6.4.1 在市场机制中的自由

6.4.2 价值:效率与自由之间的结点

6.5 效率本体与自由本体

6.5.1 超验性

5.5.2 概念间的联结

6.5.3 基本范畴向本体抽象,分析工具向认识论转换

6.6 本章结论

7.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8-11-13

相关论文

  • [1].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 王彦智.复旦大学2008
  • [2].和谐社会与个人自由[D]. 丁东宇.黑龙江大学2008
  • [3].“和谐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研究[D]. 肖映胜.中共中央党校2006
  • [4].和谐合理性[D]. 陆自荣.上海大学2006
  •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纲[D]. 马德成.辽宁师范大学2007
  • [6].民主和谐论[D]. 刘义强.华中师范大学2007
  • [7].分配制度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D]. 赵琳.北京交通大学2007
  • [8].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D]. 王琦.天津师范大学2008
  • [9].公共生活的和谐之道[D]. 彭斌.吉林大学2008
  • [10].政治公平与和谐社会[D]. 齐宝江.吉林大学2008

标签:;  ;  ;  ;  

和谐的成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