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

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

论文摘要

“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界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两大旗帜,但宗教却被作为与两者相对立的思想而遭到否定。中国近代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突出,宗教的社会功能被凸显出来,宗教既被作为了西方列强向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工具,又有作为阶级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工具,宗教与近代民主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从“科学”方面来看,宗教一直被认为是为理性所不容的事物之集中表现,偏执、教条、迷信、将理性思维列为禁忌成为宗教的特征,宗教也成为高唱理性主义精神的科学的对立面。中国近代社会,由于社会政治问题的突出、科学主义的流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认识论的传播等等所形成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宗教的社会政治功能,和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模式都作为宗教的负面因素被夸大为宗教的一般形态,从而奠定了宗教在中国近代遭到否定和批判的基本立场。 在上述思想背景下,论文着重讨论了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代表的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 现代新儒学的开创性人物梁漱溟先生就充分认可宗教,他把宗教界定为“以超绝于知识的事物谋情志方面之安慰勖勉”,宗教存在的真必要就在于它对于生、老、病、死等这些无常的人生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来安顿人类的心灵世界、安慰勖勉人的情感。尽管如此,梁漱溟认为在中国则无需宗教,因为中国文化有周孔教化以道德理性主义精神来取代宗教来安慰勖勉人的情感。 熊十力则从根本处反对宗教的必要。他认为宗教作为从生死发心而归趣出世的观念,是将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作了二元的区分。这一点不但与儒家积极入世的主张相悖,而且也与他的“新唯识论”中“心物一源”和“体用不二”的思想相区别。 冯友兰认为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宗教在理论上总是独断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而人类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哲学来满足,而这种哲学具有“既入世又出世”的品格。 贺麟则与前三位不同,他明确地认可宗教,尤其是宗教精神。他所谓的宗教精神就是对无限上帝或是超越事物的热烈地、不妥协地追求。贺麟将这种宗教精神泛化为一种为了理想或是真理积极追求和积极探索的执着精神。因此,贺麟不但认为宗教精神是科学的基础,也是近代民族精神的基础。但是,当问题转向中国的时候,贺麟却反对将基督教直接移植到中国来,而是主张用宗教精神充实儒家的礼教思想,使儒家思想获得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的开展。 从对宗教的理解来看,早期现代新儒家对于宗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将宗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中国近代宗教观的一般回顾
  • 一 何为宗教观
  • 二 中国近代宗教观的一般回顾
  • 第二节 早期现代新儒家宗教观的一般特点
  • 第二章 以道德代宗教—论梁漱溟的宗教观
  • 第一节 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 第二节 宗教:佛学的视角
  • 一 以佛教释宗教
  • 二 反对佛教为现世所用
  • 第三节 宗教:儒学的视角
  • 一 以道德代宗教
  • 二 以美育代宗教
  • 第四节 总结与评价
  • 第三章 以哲学代宗教—论冯友兰的宗教观
  • 第一节 冯友兰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
  • 第二节 冯友兰的鬼神观
  • 一 传统儒家的鬼神观
  • 二 以“理”释“鬼”
  • 三 以“理”释“神”
  • 四 理性主义的鬼神观
  • 第三节 儒学非宗教
  • 一 儒学非宗教
  • 二 儒家婚丧祭礼非宗教
  • 第四节 以哲学代宗教
  • 一 何为哲学
  • 二 何为宗教
  • 三 以哲学代宗教
  • 四 以“天地境界”代宗教
  • 第五节 评价:理性主义的宗教观
  • 第四章 熊十力的宗教观
  • 第一节 “体用不二”—熊十力哲学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宗教观的转变
  • 第三节 对宗教的基本态度
  • 一 从西方文化的角度评价宗教
  • 二 从佛教的角度评价宗教
  • 三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宗教
  • 第四节 以哲学—心性本体论代宗教
  • 一 哲学与宗教
  • 二 以哲学—儒家心性本体论代宗教
  • 第五节 思考与评价
  • 第五章 “宗教为道德之体、道德为宗教之用”——论贺麟的宗教观
  • 第一节 贺麟的文化体用论
  • 第二节 基督教——西方文化之体
  • 一 何为宗教
  • 二 体与用:基督教与科学、民主的关系
  • 第三节 道德—中国文化之体
  • 一 中国没有真正的宗教
  • 二 儒家文化的宗教色彩
  • 第四节 宗教化——儒家思想新开展的路向之一
  • 一 对五四时期反宗教思想的批判
  • 二 宗教化—儒家思想新开展的路向之一
  • 第五节 “宗教为道德之体、道德为宗教之用”——评贺麟的宗教观
  • 第六章 余论
  • 第一节 早期现代新儒家宗教观述评
  • 一 矛盾的宗教观
  • 二 早期现代新儒家哲学体系的宗教色彩
  •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一个开放的论域
  • 附录 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家庭还是社会?——现代新儒家的责任思想研究[J]. 云梦学刊 2020(01)
    • [2].文化哲学视阈下现代新儒家关于提升道德的启示[J]. 汉字文化 2020(16)
    • [3].早期现代新儒家西化发展理念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12)
    • [4].知识生产视域中的现代新儒家文化诗学研究[J]. 学习与探索 2017(05)
    • [5].现代新儒家的集体主义思想研究[J]. 兰州学刊 2016(03)
    • [6].为捍卫自己的人格而战[J]. 山东画报 2016(14)
    • [7].“现代新儒家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 当代儒学 2016(02)
    • [8].在崇洋与复古之间徘徊的现代新儒家[J]. 历史评论 2020(01)
    • [9].心性接通现代性如何可能——第二代现代新儒家的哲学探求[J]. 齐鲁学刊 2020(03)
    • [10].新儒家与“诚”的现代表达——评许敬辉《现代新儒家诚的思想研究》[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11].现代新儒家文化观对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影响研究[J]. 继续教育 2016(09)
    • [12].早期现代新儒家科技观的价值超越——基于科学价值认识增殖的理论[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5(04)
    • [13].“现代新儒家与现代世界”学术研讨会简介[J]. 当代儒学 2018(01)
    • [14].现代新儒家思潮对价值观的影响[J]. 黑龙江史志 2014(14)
    • [15].《现代新儒家“诚”的思想研究》读后[J]. 衡水学院学报 2017(06)
    • [16].现代新儒家重建本体论的贡献与困境[J]. 中国集体经济 2014(30)
    • [17].现代新儒家成中英[J].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1)
    • [18].谢无量与新传统主义思潮及现代新儒家的关系[J]. 文艺研究 2012(05)
    • [19].现代新儒家与中华民族精神内涵[J]. 重庆社会科学 2012(08)
    • [20].人心是何?现代新儒家的心理观[J]. 心理科学 2018(06)
    • [21].人生体验与生命安顿——现代新儒家的美学精神[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2].思入生命的生存实践——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一种存在论追问[J]. 学习与实践 2019(06)
    • [23].现代新儒家与康德自由观解读[J]. 河北学刊 2015(01)
    • [24].论现代新儒家对西方哲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文化学刊 2008(01)
    • [25].从现代新儒家生命哲学理解中华文化优越性[J]. 理论探索 2018(04)
    • [26].现代新儒家的事功思想与道德教化[J]. 教育探索 2013(03)
    • [27].现代新儒家杜维明[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4)
    • [28].试论现代新儒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从“内圣外王”的儒经到“返本开新”的事功[J]. 群文天地 2012(15)
    • [29].现代新儒家思维方式探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02)
    • [30].现代新儒家不是儒家[J]. 宁夏社会科学 2018(01)

    标签:;  ;  ;  ;  ;  

    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