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脾虚型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温针灸治疗脾虚型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温针灸治疗脾虚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客观的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脾虚型胃溃疡病人。病例选择:2008年7月到2009年3月,集祥中医诊所前来就诊的胃溃疡病人90例,均经西医明确诊断。临床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合格受试者分配至治疗组(温针灸)与对照组(电针),每组各45例。临床研究结束后,临床资料及时汇总,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用Epi D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最后客观评价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共有合格受试者90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均为门诊病人。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组间基本平衡。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脾虚型胃溃疡中医证候方面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胃脘疼痛次数变化、胃脘疼痛时间变化情况、胃脘疼痛改善程度、胃脘压痛改善程度、饮食不振改善程度、嗳气改善程度、吞酸改善程度、嘈杂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胃溃疡大小及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胃脘疼痛、嗳气、吞酸、活动性等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胃脘压痛、饮食不振、嘈杂、溃疡、HP、慢性炎症等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温针灸法与电针法对脾虚型胃溃疡的治疗皆有作用。2.温针灸法对脾虚型胃溃疡的缓解效果与电针法相当。3.温针灸法在治疗脾虚型胃溃疡患者溃疡个数及胃脘疼痛、嗳气、吞酸、活动性等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比电针法好。表明温针灸法在这些症状方面能较好的改善病人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胃溃疡的研究
  • 一、胃溃疡临床表现
  • 二、典型症状
  • (一) 上腹痛
  • (二) 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
  • 三、胃溃疡的病因
  • (一) 遗传因素
  • (二) 化学因素
  • (三) 生活因素
  • (四) 精神因素
  • (五) 感染因素
  • (六) 其他因素
  • (七) 促成溃疡形成的因素
  • (八) 抵抗溃疡形成的因素
  • (九) 激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 (十) 其他因素
  • 四、X线征象
  • 五、好发部位
  • 第二节 临床与实验研究
  • 一、试验研究
  • 二、临床研究
  • 第二章 温针灸治疗脾虚型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 一、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纳入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 (一) 临床研究设计
  • (二) 随机化方法
  • (三) 治疗方法
  • (四) 疗程
  • (五) 观测指标
  • (六) 观察方法
  • 三、疗效判定标准
  • (一)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二) 胃溃疡胃镜疗效判断标准
  • (三) 远期疗效回访
  • 四、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 一、一般资料
  • 二、两组可比性检查
  • 三、疗效比较
  • 四、安全性检测
  • 五、不良事件观察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一、祖国医学对胃溃疡的认识
  • (一) 古代医家对胃溃疡的认识
  • (二) 现代中医对脾虚型胃溃疡的认识
  • 二、本研究采用温针的依据
  • 三、本研究采用足三里等穴的依据
  • 四、现代医学对针灸治疗胃溃疡的机理研究
  • (一) 针灸对胃酸分泌的影响
  • (二) 针灸对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
  • (三) 针灸对胃黏膜血液循环的影响
  • (四) 针灸对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
  • (五) 针灸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 (六) 针灸对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
  • (七) 其它
  • 五、本研究结果讨论
  • 六、不足和展望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医治疗脾虚型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3)
    • [2].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06)
    • [3].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02)
    • [4].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效果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A2)
    • [5].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6)
    • [6].金苓健儿颗粒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评估[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3)
    • [7].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对脾虚型肠胃炎患儿的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26)
    • [8].参苓白术散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虚型腹泻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6)
    • [9].艾灸治疗脾虚型腹泻的研究现状[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05)
    • [10].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型耳鸣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05)
    • [11].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3)
    • [12].香砂养胃丸加味治疗脾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02)
    • [13].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03)
    • [14].薯蓣半夏粥对脾虚型COPD患者肺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12(04)
    • [15].脐火疗法治疗脾虚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 中医外治杂志 2008(03)
    • [16].张占玲教授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经验[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3)
    • [17].用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7)
    • [18].推拿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的研究概况[J]. 中医外治杂志 2013(03)
    • [19].附子理中丸对正常及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长期毒性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2(02)
    • [20].穴位埋线对脾虚型肥胖症胰岛素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25)
    • [21].吴滇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 2019(11)
    • [22].健脾益气活血方对脾虚型血小板聚集缺陷症血浆糖盏蛋白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4(02)
    • [23].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脾虚型胃气上逆病证用药规律的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5)
    • [24].中医综合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治疗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11)
    • [25].暖脐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03)
    • [26].自拟归脾汤治疗牛脾虚型便血[J]. 山东畜牧兽医 2012(03)
    • [27].补中泻火法治疗脾虚型痤疮48例[J]. 陕西中医 2011(11)
    • [28].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组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蛋白及基因表达及脾虚1号方干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5)
    • [29].热敏灸对改善胆囊术后脾虚型腹泻的护理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18)
    • [30].健脾祛风方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评价[J]. 中医药导报 2013(05)

    标签:;  ;  ;  

    温针灸治疗脾虚型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