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土钉支护具有施工设备轻便,操作方法简单,施工速度快、材料用量少、成本低等的优点,在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软土地基中,由于软粘土自身强度较低,常规土钉施工时注浆可控性差,土钉抗拔力小,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原因,因此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另外,土钉末端往往超出用地红线以外,成为今后临近地下管线或建筑物施工的地下障碍物。如果能将土钉回收并进行反复利用,也可以节约大量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论文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研究了浆囊袋注浆扩孔土钉新技术。采用该工艺施工的土钉抗拔力高、施工质量易控制,特别适合于在软土地基中使用。2.研究了新型可回收土钉新技术,达到了提高抗拔力和注浆可控性,并回收筋材的目的。3.开展浆囊袋注浆土钉和可回收土钉的现场抗拔试验及其承载特性研究,并提出了二种新型土钉的极限抗力计算方法。经与实测值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偏于安全。4.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拉力型土钉、压力型土钉、拉压分散型土钉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算例的数值模拟结果来研究荷载的传递规律,并分析了荷载水平、注浆体长度、注浆体直径、土体参数等因素对土钉应力分布的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心脏周围的液体[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11)
- [2].一例永久起搏器术后囊袋破溃致感染性休克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05)
- [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收缩综合症的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2)
- [4].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发生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06)
- [5].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22)
- [6].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囊袋破溃的临床表现和处理[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08)
- [7].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发生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29)
- [8].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偏心的临床观察[J]. 临床眼科杂志 2010(02)
- [9].心血管置入式电子设备囊袋感染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14)
- [10].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14)
- [11].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6)
- [12].囊袋拉钩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2(03)
- [13].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后偏心与倾斜的原因分析[J]. 医学综述 2016(22)
- [14].囊袋内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研究[J]. 眼科 2014(04)
- [15].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20)
- [16].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临床治疗体会[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03)
- [17].手法按压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中的应用[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01)
- [18].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11)
- [19].密封囊袋冲洗装置在后发性白内障防治中的应用[J]. 眼科新进展 2010(07)
- [20].回顾永久起搏器术后囊袋相关并发症及分析[J]. 黑龙江医药 2009(04)
- [21].迟发性囊袋阻滞综合征1例[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02)
- [22].迟发性囊袋阻滞综合征临床分析[J]. 眼科 2015(02)
- [23].钝性分离囊袋纤维网格对心脏起搏器更换术患者囊袋出血和感染的影响[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03)
- [24].1例心脏起搏器更换术再植入囊袋局部感染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06)
- [25].5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破溃原因分析及护理[J]. 天津护理 2011(06)
- [26].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原因及处理对策[J]. 医疗装备 2018(17)
- [27].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感染与出血的护理[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S1)
- [28].低温盐袋压迫起搏器囊袋治疗老年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疗效分析[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5(05)
- [29].筋膜瓣提升结合去表皮囊袋法治疗指尖离断伤临床观察[J]. 河北医药 2012(24)
- [30].不同类型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囊袋旋转稳定性的临床比较[J]. 临床眼科杂志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