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

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

论文题目: 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 孙大权

导师: 陈廷湘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社,民国经济学界的英美派,马寅初,刘大钧,法币政策,人口控制论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经济学社于1923年创立,到1953年结束。是在马寅初、刘大钧主持下,以留美归国经济学者为主,集合全国政、学、商各界上层分子组成的经济学术团体。学社作为民国经济学界的英美派,其学术和思想居于当时社会的主流和中心地位,在民国时期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影响到新中国的人口论。这一重要经济学术团体,今日学界对之却了解甚少。本文在广泛收集各种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学社的活动和思想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形成了以留学生为主体的经济学者群体,他们参加或组织的学术团体在各地广泛成立,为中国经济学社创立奠定了基础,1923年11月,清华留美归国的经济学者刘大钧、陈长蘅等人与燕京大学英籍教授戴乐仁等共同创立了中国经济学社,其最初目的是为社员提高经济学教学和科研水平服务。1924年马寅初等人加入后,学社宗旨改变为:发展中国经济学术和改进中国现实经济。这一改变,适应了社会需要,导致了学社的长足的发展。 在马寅初、刘大钧的积极领导下,中国经济学社由北京市的一个小团体,向天津、上海、美国等地扩张,到1927年11月,学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中心组织。在此之后,马寅初等人开始了大量吸收商界和政界社员,学社的组织与影响就进一步向社会各界延伸。同时,学社开始了艰辛的基金筹募,并取得了较大成效,到30年代中期,学社拥有杭州房产一处,南京地皮14亩,基金20万左右。然而由于抗战的爆发,中国经济学社的发展势头受到重大打击,虽然学社继续在重庆聚集社员,坚持发展,但学社的基金由于通货膨胀不断贬值,社员的政治立场也出现了重大分化,特别是马寅初被软禁后,学社发展进入后期,走向衰落,一直到1953年正式结束。 中国经济学社一年一度最重要的集体学术活动就是举行年会,前3届年会在北京举行,主要是社务会议。第四届年会在上海召开,确立了进行社务会、学术讨论会、讲学会、各种宴会以及参观游览等多种活动。在1927年至1936年间,学社在杭州、青岛、广州等地举行了10次年会,每次年会都受到了经济学界、政府、工商界以及社会舆论的关注与支持,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在1938年至1943年学社总部西迁重庆后,还召开了三次有影响的年会。同时,中国经济学社还举办了多种学术事业,如:出版丛书,创办社刊,建立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等等,发表了被经济学界公认的一批优秀学术成果,特别是刘大钧主持完成的中国第一次工业普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国经济学社骨干社员马寅初、刘大钧、卫挺生、何廉、唐庆增、顾翊群、潘序伦等人的经济思想,在基本经济理论方面有明显的共同特点:关于经济哲学:主张“不激不随”的经济发展观,既反对激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激),又批判保守的传统封建思想(不随),并为资本主义进行辩护:在价值论与消费、生产、交易、分配论等方面,主要是受英美的马歇尔、克拉克等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而不是王亚南所说的主要受奥国派影响;在研究方法方面,注重实证和统计方法。 在应用理论和政策主张方面,他们多在切磋和争论中相互影响。关于统制与放任:1932年10月,武育干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实施统制经济的主张,社员多主张在保留私有制前提下,由政府联合工商界上层统制全国经济。在统制经济理论流行时,顾翊群运用哈耶克理论批判了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主张市场经济,运用比较优势论批判了贸易保护主义,主

论文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近代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学社的创立

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前后学习经济学与商科专业的留学生群体的出现

一、学习“法政”的留日学生群体

二、经济学留欧生群体

三、程度高的经济学留美生群体

第二节 中国近代经济学的发展

一、经济学教育的发展

二、经济学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

三、经济著作、期刊的出版发行

第三节 民国初年各种经济学术社团的出现

第四节 中国经济学社的创立

一、中国经济学社的成立

二、中国经济学社发展方针的制定

第二章 中国经济学社的组织发展与基金筹募

第一节 中国经济学社组织的演变

一、北京时期的组织演变

二、上海、南京时期的组织发展

三、重庆时期的组织演变

四、中国经济学社组织活动的结束

五、中国经济学社社员构成分析

第二节 中国经济学社的基金

一、北京时期的基金筹募

二、上海、南京时期的基金筹募和使用

三、中国经济学社基金的破产

第三章 中国经济学社的学术活动与举办的学术事业

第一节 举行年会

一、北京时期的三次年会

二、1927年第四届上海年会

三、1928—1931年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年会

四、1932—1935年杭州、青岛、长沙、广州年会

五、1936年上海年会的举行与1937年福州年会的筹备

六、重庆时期的三次年会

第二节 中国经济学社举办的学术事业

一、出版书籍

二、创办刊物

三、举办的其他学术事业

第三节 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的成立

一、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的成立及维持

二、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的主要学术工作

第四章 中国经济学社的主要经济思想(上):基本经济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不激不随”的经济发展观

一、反对马克思主义

二、批判传统经济思想

三、辩护资本主义

第二节 价值论与消费、生产、交易、分配论

一、价值论

二、消费论

三、生产论

四、交易论

五、分配论

第三节 分析工具与研究方法

一、运用西方经济学分析工具

二、注重经济实务研究

三、实证研究与统计方法

第五章 中国经济学社的主要经济思想(下):应用理论与政策主张

第一节 统制经济(计划经济)论与自由放任论

一、中国经济学社与统制经济思潮的兴起

二、中国经济学社关于统制经济的主要思想

三、顾诩群、唐庆增的自由经济论

第二节 财政思想

一、财政问题是中国经济学社关注的重点

二、卫挺生等人的“超然主计与联综组织”论

三、姚庆三对凯恩斯财政学理论的传播

四、马寅初等人的战时财政论

第三节 货币金融思想

一、银价跌落时期的货币金融思想

二、银价爆涨时期的货币金融思想

三、抗战初期维持法币汇价的讨论

第四节 劳资协调论与人口控制论

一、劳资协调论

二、人口控制论

第六章 中国经济学社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经济学社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一、中国经济学社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中心组织

二、中国经济学社是中国经济学术著作界的主力军

三、中国经济学社的成立是中国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事件

第二节 中国经济学社对国民党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学社强烈的干政愿望

二、社员大量进入政府经济立法和决策机关担任要职

三、社员多次参加全国财经会议

四、社员的经济政策建议被国民党政府采纳的实例

五、学社提倡的经济思想对国民政府经济决策的间接影响

第三节 中国经济学社与工商界的合作与互动

一、工商界对经济学知识和经济学者的重视

二、工商界对中国经济学社的支持

三、经济学者成为工商界的代言人

四、经济学者为工商界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四节 中国经济学社对新中国人口思想的间接影响

附录一、中国经济学社社员简历表

附录二、中国经济学社社员著述表

参考文献

本人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08

相关论文

  • [1].民国《经济学季刊》(1930-1937)研究[D]. 方小玉.武汉大学2009
  • [2].民国时期产业经济思想研究[D]. 孙智君.武汉大学2006
  • [3].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续与变异(1912—1937)[D]. 徐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 [4].官府、宗族与天主教[D]. 张先清.厦门大学2003
  • [5].西夏文正字研究[D]. 韩小忙.陕西师范大学2004
  • [6].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D]. 李玉偿.复旦大学2004
  • [7].冷战与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1945—1969)[D]. 张杨.东北师范大学2005
  • [8].晚清学部研究[D]. 关晓红.中山大学1999

标签:;  ;  ;  ;  ;  ;  

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